《清平樂》中皇帝子嗣不斷夭折的根源在此

《清平樂》中皇帝子嗣不斷夭折的根源在此

《清平樂》劇照,病入膏肓的二皇子。

宋朝皇室的平均壽命都不高,宋朝國祚320年,有18位皇帝,平均壽命不到50歲。

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是,兩宋的醫療其實算是較為發達的,宋代醫學在繼承隋唐醫學的基礎上還先後專門設立了翰林醫官院、太醫局、御藥院、尚藥局等機構,時常選拔高水平的宮廷醫官為皇帝提供醫療服務。之所以造成宋代皇室壽命較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因為遺傳疾病,以心腦血管疾病為主。從目前史料來看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都為肥胖體型,應是遺傳基因所致。眾所周知肥胖人群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和主要患者,其中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都被證實了患有腦血管疾病。

《清平樂》中皇帝子嗣不斷夭折的根源在此

《清平樂》中的宋仁宗。

當然,除去遺傳外,宋朝皇室們患上心腦血管疾病還有一個原因是與他們平時的飲食習慣不健康有關。宋朝皇帝自宋太祖趙匡胤開始都是酒肉司令,除去受到自五代十國武人之風的社會習氣的影響外,自身對口腹之慾的追求也是主要因素,其中對羊肉最為喜愛。

宋真宗時御廚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時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朝減少到每天40只,神宗時,開封御膳房每年消耗“羊肉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兩,常支羊羔兒一十九口”。

與羊肉時常相伴的則是美酒,宋太祖趙匡胤本人對酒的喜愛則是出了名的“朕每日宴會,承歡致醉,經宿未嘗不自悔也。”(司馬光《涑水紀聞》)而之後的北宋皇帝們對酒的喜愛也未曾減少過。

這也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成了他們的常發疾病,又將此遺傳給了皇室子嗣,造成其普遍身體不好,夭折率、死亡率較高。

《清平樂》中皇帝子嗣不斷夭折的根源在此

《清平樂》劇照。

二是當時錯誤的育兒方式造成宋代皇室子嗣的夭折率極高。

按照當時宋代宮廷制度,在皇子、皇女出生後,立即和生母分離,交給乳母餵養。史泠歌在《帝王的健康與政治——宋代皇帝疾病問題研究》一文中認為,乳母提供不了初乳,現代醫學證明,母乳免疫物質更豐富,營養含量更高,能使嬰兒更容易避免微生物侵襲和預防傳染病等作用。另外,把嬰兒和生母分離讓二者聯絡中斷,也容易造成子女身體素質差。

三是複雜的繼承人鬥爭使得宋代皇室子嗣精神處於高壓下。

宋代自建國初始後與歷史上其他朝代一樣,複雜的繼承人鬥爭時常發生,而皇帝直屬血脈夭折率過高又導致繼承人的不確定性,導致整個宋代宮廷處在一個壓抑的環境下。長期壓抑下精神狀況難以保障,從而影響到了皇室子嗣們的身體。

宋太宗趙光義逼死了侄兒趙德昭,將自己的長子趙元佐封為親王后,《宋史列傳第四宗室二》記載:“秦王廷美遷涪陵,元佐獨申救之。廷美死,元佐遂發狂,至以小過操挺刃傷侍人”。後來發展到了在宮中縱火發洩的地步,太宗忍無可忍,將他“廢為庶人,均州安置”。

另一個例子就是宋英宗,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晚,53歲的宋仁宗趙禎去世。四月初一日,趙曙即皇帝位。

四月初四日晚,宋英宗突然得病,“不知人,語言失序”。四月初八日,是宋仁宗入殮的日子。這一天宋英宗病情加劇,在這莊重肅穆的場合,居然“號呼狂走,不能成禮”

總而言之,身處宋代帝王家某種意義上並非幸事,除去要躲過錯誤的育兒方式長大,擺脫疾病對自己的纏繞,還要面對殘酷的權力鬥爭。

□簡木生(劇評人)

新京報編輯吳龍珍校對陳荻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