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處斬犯人前,為何要在他最後一頓飯裡放塊生肉?原來大有學問

刑罰,自古有之。在我國古代最開始對於罪犯的刑罰十分簡單,主要分為處死和奴役。後來為了報復犯罪和震懾不軌的犯罪分子,才漸漸有更多的刑罰手段。特別是對於死刑,滋生了多種多樣的處置手段。幾乎每一樣都十分的殘忍,其中很多一直沿用到清朝滅亡之後才逐漸消失。

古代處斬犯人前,為何要在他最後一頓飯裡放塊生肉?原來大有學問

但是在古代,無論死刑制度的處理方式怎麼變,甚至不管被處置的罪犯有多麼的罪大惡極。在他們臨刑前也會給對方送上最後一頓美味的大餐,好讓犯人不至於在陰間做一個餓死鬼。而且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在他們最後的一頓飯裡,還會放上一塊生肉。那麼這塊生肉究竟是做何作用的呢?

古代處斬犯人前,為何要在他最後一頓飯裡放塊生肉?原來大有學問

一個是源自於,古時候對於“斷頭飯”的傳統認識,大家知道,古代人的很信鬼神,對於死後的世界深信不疑,要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皇親貴族死後還有帶走那麼多的陪葬品,甚至還用活人陪葬。就是想要將榮華富貴帶到陰間繼續享用。

而斷頭飯的說法也是由來於一個鬼神的傳說。古時候一位叫張天師的算命先生。據傳道行十分的高,精通奇門遁甲,駕馭陰陽之術。一天他突然說有一個惡鬼託夢給他。這個惡鬼說陰間的奈何橋邊有一條惡犬,阻擋了他投胎的去路。

古代處斬犯人前,為何要在他最後一頓飯裡放塊生肉?原來大有學問

惡鬼還威脅張天師,如果不幫忙想個好的辦法解決,就要上陽間作惡。於是張天師便想到了讓另一名要處斬的死刑犯,口中吞一塊生肉一併帶到陰間,用來引誘這隻惡犬,最後果然很受用,後來就慢慢成了一個慣例,死刑犯最後一頓要吃一塊生肉,帶到陰間用來引誘奈何橋邊的惡犬。

古代處斬犯人前,為何要在他最後一頓飯裡放塊生肉?原來大有學問

相對於這一則傳說,其實還有一個根據可能更有說服力一些。死刑犯最早開始於春秋時期的楚莊王時期。當時的楚莊王平定了一起朝內的叛亂。為了彰顯自己的仁慈,為這些參與了叛亂的死刑犯,都贈送了一頓豐盛的告別飯,讓他們死後都要記住皇帝的好。

後來慢慢的,斷頭飯就成為了國家財政撥款的刑罰制度。規定每一個死刑犯在死前都要有一頓豐盛的伙食。可是到了960年宋朝時期,貪官們竟然連將死之人的錢都敢下黑手。愣是從一碗大魚大肉剋扣成了一塊肉來湊合,總不能一點油水都沒有吧?

古代處斬犯人前,為何要在他最後一頓飯裡放塊生肉?原來大有學問

於是為了方便,這一塊肉也就和著青菜一塊煮了,青菜熟了肉還沒熟,也就著吃了。所以久而久之,就生出了死刑犯最後一餐要有一塊生肉這樣的說法。其實都是宋朝的貪官為了洗脫貪汙罪名而編制出來的理由。對於這樣的說法你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