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以色列撤軍加沙

從2021年5月10日開始,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帶爆發了大規模軍事衝突,至少造成雙方數百名平民的死亡。直到20日雙方才達到停火協議,暫時恢復了和平。

目前,巴勒斯坦的控制區有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兩部分,加沙地帶的面積僅佔6%,人口卻佔到50%,達300萬左右,人口密度甚至超過新加坡。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以軍雖然使用的是精確制導炸彈,仍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根據1947年聯合國的“巴以分治”方案,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劃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屬於巴勒斯坦國。

但以色列在戰爭中把巴勒斯坦控制的加沙和約旦河西岸越打越小,在1967年佔領了包括加沙在內的整個巴勒斯坦地區。此後,巴以雙方的衝突便沒有停止過。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聯合國決議的巴以分治

巴以在2003年達成“以軍撤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換取巴方停止襲擊”的協議,在2005年,以色列軍隊全部撤離加沙。

然而以軍撤離後,加沙地帶的暴力衝突越演越烈。既然如此,當初以色列為什麼要從加沙地帶撤軍呢?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加沙地帶位於巴勒斯坦西南端,與埃及接壤

一、巴勒斯坦之痛

根據聯合國1947年透過的巴以分治決議,巴勒斯坦佔有43%的土地,約旦河西岸和加沙都包括在內,當時的加沙還只是個一、兩萬人口的小城,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西南端,與埃及接壤,因為靠海而降雨豐富,土地肥沃適合農耕。

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對此大為不滿,在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的第二天,組成聯軍進攻以色列,目的是控制巴勒斯坦地區全部2。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並建立巴勒斯坦國。

但在巴勒斯坦生活的阿拉伯人本身並沒有像樣的政治組織,只有少量的抵抗組織。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分佈(1946年-2020年的演化)

在西方國家的幫助下,以色列充分利用阿拉伯國家不團結的情況,不但擊敗阿拉伯聯軍,還趁機吞併了應屬於巴勒斯坦國的部分領土,超出聯合國決議的規定。阿拉伯聯軍不甘心失敗,於1956年再次發動戰爭,依舊沒有成功。

這兩次戰爭分別被稱為第一和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雖處於防禦狀態,領土反而越打越大,奪取了巴勒斯坦地區70%土地,經濟和軍事力量也因西方援助而發展迅速。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以色列主動挑起的,佔領了巴勒斯坦全境

1964年,在“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的整合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正式成立,簡稱巴解組織,擁有一萬人的正規武裝力量,其合法地位得到阿拉伯國家的承認。

吸取了前兩次中東戰爭被阿拉伯國家圍攻的教訓後,以色列趁著美蘇冷戰愈演愈烈、無暇顧及中東的時機,在1967年6月主動挑起第三次中東戰爭,一舉奪取包括耶路撒冷、加沙、約旦河西岸的整個巴勒斯坦地區,以及埃及的西奈半島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巴解組織早期主要活動在約旦,有自己的軍隊

至此,巴勒斯坦全境淪為以色列佔領區,達到了以色列建國時的目標。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開始集中到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其中大約一半在加沙地帶,約有30-40萬人。加沙地帶與埃及的聯絡也被徹底切斷,無法再從埃及獲得支援。

二、土地矛盾

隨著軍事上的勝利及領土的擴張,全球越來越多的猶太人向以色列迴流,人地矛盾變得更加尖銳,同時也為了更好地控制佔領區,以色列開始在自認為是本國領土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開闢定居點,安置新來的猶太移民。

這些猶太人定居點往往佔有最肥沃的土地,並控制了大部分水源,以保證猶太人的灌溉。可這樣一來,阿拉伯人的用水必然受到影響,糧食產量越來越少,造成阿拉伯人日益貧困。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猶太人定居點修得像堡壘一樣,防備阿拉伯人襲擊

為了補充本國勞動力的不足,以色列制訂了一些優惠措施,比如在以色列工作若干年,便可獲得居留證或國籍等等,吸引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遷居以色列,從事低端勞力工作。

也有許多不願意生活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向聯合國申請難民,遷往其他阿拉伯國家,使海外巴勒斯坦人如今的數量超過了本土。阿拉伯人的減少使以色列能夠進一步修建猶太人定居點。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加沙城人口從20世紀初的2萬猛增到現在200-300萬

據統計,從1967年到2005年,以色列在加沙地帶修建了22個定居點,平均每個定居點有四、五百人,佔據了加沙地帶35%的土地。定居點裡的猶太人主要從事農業,控制著大部分的水源。

不過,面對阿拉伯人的敵視,每個猶太人定居點都修建得如同軍事堡壘,密佈鐵絲網和壕溝,還有全副武裝的以色列軍人把守。修建和維持定居點,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儘管如此,定居點仍然頻頻遭到阿拉伯人的襲擊,傷亡時有發生。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大量以軍維持著對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佔領,頗為得不償失

巴解組織及法塔赫被以色列視為非法武裝,不斷遭到以軍打擊,但他們仍然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發展壯大,團結更多的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進行鬥爭。

三、巴勒斯坦建國

1973年,埃及和敘利亞為了收復被佔領土,向以色列發起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一度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幸虧美國的幫助才穩住陣腳發起反攻,遏制住兩國的進攻。

雖然埃及沒有奪回西奈半島,但以色列意識到埃及在這個問題上不可動搖。1978年,美國、以色列、埃及簽訂三方協議,以色列承諾向埃及歸還西奈半島。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加沙地帶雖然與埃及接壤,但一直被以軍隔離開

佔領西奈半島十餘年來,以色列考慮到國際影響過於惡劣,一直沒有在此地開闢定居地,使歸還過程比較順利。加沙地帶因此恢復了與埃及接壤。

在巴解組織的帶領下,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建國熱情越來越高漲,同時也得到了更多國家的支援。而以色列軍方對巴解組織的鎮壓,進一步激起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第一次巴勒斯坦起義是石塊對抗坦克的勝利

1987年12月,一輛以色列人的卡車闖進加沙地帶的難民營,壓死4名阿拉伯人,從而點燃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整個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紛紛罷工、拒買美國和以色列商品、拒絕向佔領當局交稅,很多年輕人走上街頭,用石塊對抗以色列軍隊的現代化武器。

隨著鬥爭形勢和國際輿論越來越有利於巴方,巴解組織終於在1988年11月宣佈建立巴勒斯坦國,首都是耶路撒冷。阿拉伯國家馬上承認巴勒斯坦國,但西方國家和聯合國沒有表態。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以軍摧毀反抗的巴勒斯坦村莊,造就更多難民和仇恨

以色列依然堅持不承認1947年的巴以分治方案,也不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合法地位。但面對持續不斷暴力衝突導致的以色列人傷亡,以及國際社會越來越強烈的壓力,使以色列意識到吞併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已經很難實現,原先的強硬立場開始有了鬆動。

在美國、挪威等國的斡旋下,以色列與巴解組織終於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開始談判。經過數年的努力,在1993年簽訂了《奧斯陸協議》,規定以色列將從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撤軍,將權力移交給巴勒斯坦自治機構,巴勒斯坦方面則全面停止暴力襲擊活動。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1993年《奧斯陸協議》簽訂,巴以關係迎來新的篇章

《奧斯陸協議》簽訂後,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才得以平息,巴勒斯坦人民贏得了勝利,巴以之間終於出現了和平的曙光。不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方的內部都存在反對協議的極端勢力,給協議的執行蒙上陰影。

猶太極端分子在1995年刺殺了簽署該協議的以色列總理拉賓,使撤軍程序陷於停頓。而巴勒斯坦方面反對該協議的極端勢力是“伊斯蘭抵抗抗運動”,簡稱哈馬斯。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拉賓總理墓,兩塊形狀相同、黑白分明的巨石代表著兩個民族和解

哈馬斯在巴勒斯坦大起義中嶄露頭角,儘管接受巴解組織的領導,但主張堅決用暴力手段反對以色列,絕不妥協和談判,代表著巴勒斯坦民眾中的強硬派。

《奧斯陸協議》雖然簽了,但巴以之間的零星衝突幾乎沒有中斷過,由巴解改組而來、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傾向於督促以色列執行協議,哈馬斯則不承認協議,不肯停止對以色列的襲擊,雙方的分歧越來越大。

四、以色列撤軍

2000年9月28日,前以軍將領、正參加總理選舉的沙龍登上耶路撒冷聖殿山,山上有伊斯蘭聖物圓頂清真寺。此舉被巴勒斯坦人認為以色列在宣示對聖殿山擁有主權,引發了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

這次起義的領導者是哈馬斯,起義者使用槍支火炮,以及自殺炸彈,對以色列軍事和民用目標發起襲擊。以色列發起空襲和炮擊作為報復,重點打擊哈馬斯。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沙龍總理曾是以軍高階將領,主張對巴勒斯坦保持強硬狀態

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義顯然比第一次更為激烈,以色列受到比上一次更大的打擊,傷亡上千人,哈馬斯的損失顯然更大,但透過一系列成功的襲擊,哈馬斯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和群眾基礎。

面對越來越大的人員傷亡,以色列在2003年與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達成撤軍協議。約旦河西岸當年就撤軍完畢,加沙地帶是哈馬斯的主戰場,又有8000名多猶太人需要從定居點撤離,以軍直到2005年才全部撤離。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聖殿山的圓頂清真寺是伊斯蘭聖物,阿拉伯世界對此極為敏感

由於哈馬斯的襲擊越來越多地針對以色列平民,並宣稱“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所以美國和以色列在2005年認定哈馬斯為恐怖組織,以色列撤軍後仍然以反恐為由對加沙地帶實施全面封鎖。

以色列撤軍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當然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愈發激烈,兩次巴勒斯坦大起義的規模一次比一次大,巴勒斯坦人並沒有因為生活貧困而向以色列屈服的跡象。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哈馬斯在很多地方都分佈,可以給加沙地帶提供人力和物質支援

更令以色列頭疼的是,哈馬斯等極端組織趁機發展壯大,安全形勢進一步惡化。不斷增加的以色列軍民傷亡,使以色列認識到建造定居點、加強軍事控制等手段並沒有壓制住反抗,反而將以色列軍民暴露在襲擊之下。

其次,1993年的《奧斯陸協議》遲遲得不到執行,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在要求以色列儘快遵守協議,而撤軍和巴勒斯坦自治正是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哈馬斯因為襲擊以色列平民而被美國以色列認定為恐怖組織

再次,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尤其是加沙地帶本身的惡劣環境也導致以色列不願意繼續揹著這個包袱。到2005年,加沙地帶的人口超過200萬,農業卻無法滿足基本的糧食需要,工商業也十分蕭條,失業率達到50%以上。

只要以色列佔領著加沙地帶,就必須對其負責,萬一出現人道主義災難,以色列將更加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因此以色列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佔領和維持成本。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加沙的經濟水平很低,家庭代工業慢慢成為平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另一方面,甩掉這個政治和經濟雙重包袱後,以色列在外交上可以更加主動,擺脫目前的孤立狀態。軍隊和定居點移民全部撤出後,哈馬斯便失去了襲擊目標,只要隔離措施到位,以色列人的安全將得到保障。

五、衝突不止

以色列撤軍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很快接管兩地,約旦河西岸的暴力衝突基本平息,加沙地帶卻沒有恢復平靜。以色列以哈馬斯被認定為恐怖組織,並且不肯停止襲擊活動為理由,對加沙地帶實施全面封鎖。

以色列在加沙的所有陸地邊境修築隔離牆,切斷了加沙的陸上對外交道,與加沙接壤的埃及也被隔斷。而加沙的機場早就被摧毀,鄰近海域同樣被以色列海軍封鎖,加沙地帶徹底變成了一個孤島,所有人員和貨物的進出都必須經過以色列軍隊的檢查和許可。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以色列修建的隔離牆,使加沙成為一座孤島

據外媒分析,以色列原本是想用封鎖來促使加沙民眾拋棄哈馬斯,以換取正常生活,沒想到事實上起到了反作用。這種敵視態度加劇了加沙民眾的反以情緒,使哈馬斯在2006年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選舉中取得優勢,獲得了加沙地帶的主導權。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要求哈馬斯停止暴力襲擊,服從自己的領導,遭到了哈馬斯的拒絕,雙方一度發生內戰,哈馬斯取得上風,把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及其核心的法塔赫趕出了加沙地帶。哈馬斯在加沙地帶取得執政權,超出了以色列的預料。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以軍搗毀的一條加沙地帶的地道,這種地道最寬的可以通汽車

2013年,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正式採用“巴勒斯坦國”的國名,名義上包括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但加沙地帶控制在拒絕服從的哈馬斯手裡。

目前距離以色列撤軍已有16年,加沙地帶的貧困狀況沒有得到絲毫改善,人口卻增至300萬以上。糧食自給能力更差,工商業僅能維持在最低限度,需要不斷輸入人道主義救援物資才能維持民眾的溫飽。

以色列曾佔領加沙地帶38年,為何又撤出了?

▲哈馬斯主要用火箭彈發動對以色列的襲擊,聲稱有數千枚火箭彈

5月20日,以色列與哈馬斯在埃及的斡旋下達成停火協議,這一輪衝突終於走到了盡頭。分析家認為這是哈馬斯現階段任務已經完成,需要重新積蓄力量休養傷口才導致的停火,暴力衝突的陰影仍然存在,暫時還無法看到加沙地帶完全恢復和平的希望。

長期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