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出擊方向,為何越打越偏西?(八)

諸葛亮的出擊方向,為何越打越偏西?(八)

關中平原和漢中盆地之間東西走向的山脈叫做秦嶺,其實漢中小盆地和四川大盆地之間還有個系列山系叫做巴山。所以有個詞叫做巴山蜀水。漢中盆地中間有條河叫做漢水,是長江的著名支流之一。漢水基本發源於秦嶺和巴山之間的集水坡,最終向東南流,在武漢入長江。因此武漢三鎮中既有漢口、也有漢陽。這說明漢中盆地向東南方向有一個天然開口,但是並不改變漢中盆地相對封閉的自然地理特點。因為從漢中盆地,不論向北到關中平原還是向西南到四川盆地都要翻山越嶺,所以自古蜀道艱難。秦嶺是崑崙山系向東的自然延伸,基本是正東正西方向,秦嶺的平均海拔高度接近2000米,主峰太白山接近4000米,如此高大,別稱“中華龍脊”,自然可以阻擋冬季冷空氣的南下。因此秦嶺的南北兩側自然植被和氣候差異很大,成為南北方氣候的天然分界線。

諸葛亮的出擊方向,為何越打越偏西?(八)

巍峨的秦嶺由於億萬年的風雨侵蝕,在整體東西向的山脈之間,出現了幾個南北向的較低而且相對連貫的山谷,於是成為上萬年來,溝通關中平原文明帶與漢中巴蜀文明帶的天然交通要道。這些山谷比較著名的有子午谷,箕谷,斜谷等。所謂的幾條蜀道,基本都在這幾個谷地通道中。就算今天溝通關中平原和漢中谷地的鐵路公路包括最新修建的高速公路。也大多數利用這些天然谷地的有利地形快速透過。當然今天的鐵路和高速公路大多要求保持近乎直線通行,因此修建了很多大型隧道和橋樑。既充分利用舊有的山谷通道,又直接穿山越嶺。而古人沒有這麼強的生產力,只能利用天然地形,很多地方順著河谷走,最終兩側都是懸崖峭壁,於是發明了棧道這種透過方式。而棧道就在子午谷、斜谷這些天然通道的最險要之處,

諸葛亮六出祁山都要利用秦嶺中的這些谷地通道出口才能越過秦嶺。在古代不論調兵還是運糧補給都是十分艱難的。這也決定了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總兵力不可能很多,最多5萬人馬就是極限。而且更不可能長期維持,因為越過秦嶺和棧道運糧草實在是太麻煩了。運1擔糧到前線,恐怕僅僅路上吃掉和損毀掉的至少需要2擔甚至3擔。因此諸葛亮北伐對蜀中和漢中人群來說,都是長期而巨大的人力損失和負擔。這也是為何成都本地派,甚至劉禪本人都很難支援諸葛亮頻繁北伐的主要原因。但是在西蜀內部,實際上無人可以制約諸葛亮。北伐中原、復興漢室的道德大旗又舉得如此之高,更無人敢直接反對。於是只能由著諸葛亮折騰。當然蜀漢作為整體嚴重弱勢的一方,如果一味地只追求堵住秦嶺中的這幾個通道而自保,顯然最終也堵不住。諸葛亮的不斷騷擾式北伐,也明顯有以攻為守的戰略在裡面。

比如所謂的六出祁山,實際上只有5出祁山,其中有一次居然是打蛇不成隨杆上,魏兵主動反攻漢中。因此可見諸葛亮的頻繁出擊也有其中自洽的道理。秦嶺東西綿延上千裡,因此導致秦嶺中幾個重點通道。比如最東邊的子午谷和西邊的斜谷等,其實相隔至少數百里。比如從子午谷出去,基本就是長安城的南郊了。而從其他幾個出口出去,不是重巒疊嶂的寶雞附近,就是更往西的甘肅天水谷地。所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個陳倉,就是寶雞的古稱。當年劉邦和韓信成功突破,就是從寶雞附近進入了關中平原。而從西安,到寶雞,一直到甘肅天水一線。地形非常有意思。西安到寶雞都是關中平原內部,南面是秦嶺,而北面是黃土塬。越往西,關中平原南北越窄。此時往北看,一道地隴甚至從遠在幾十公里外逐步靠近,到了寶雞火車站,這道“土梁”,居然直接就在十幾米外的眼前。這就是關中平原地塊自然陷落造成的奇特地隴現象。

諸葛亮的出擊方向,為何越打越偏西?(八)

而寶雞再往西,則長達數百里幾乎沒有一塊平地,都是渭河兩邊的險峻峽谷,而直到幾百公里外的甘肅天水,才又是一塊相對可以農耕的盆地。也就是說,諸葛亮如果北攻,出子午谷是直接到長安南郊,這也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中選擇的快速突破戰略方向;要麼就學400年前,劉邦韓信出陳倉,直接拿下寶雞這個中路,再突破。而奇怪的是,諸葛亮從未選擇最東側也是最快速突破的子午谷。最終整來整去,居然打到最西邊的天水方向去了。這又是為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