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邊稱臣納貢,一邊倭寇犯邊,那一年,富士山還是明朝鎮國山

1401年5月,多次被朱元璋拒絕的足利義滿,又一次向建文帝上書請求稱臣納貢,不但帶來大量貢品,還規還了幾名被倭寇擄走的漁民,這次他是以“日本國准三后源道義”的名義請求。

次年2月建文帝復詔,接受納貢。那時候,燕王朱棣已經打得徐州閉城不出,繼續領兵南下了。

威服四海,萬國朝貢是歷來皇帝們的夢想,朱允炆也不例外,對於日本主動的稱臣,他採取了跟他的祖父朱元璋不一樣的舉措,不過他對足利義滿的要求依然是讓他取締倭寇。

可惜的是,他的這個夢很快就破滅了。

1402年6月13日,燕王朱棣抵達金川門下,朱允炆在奉天殿的一場大火中不知所終,成為歷史一大懸案。

日本一邊稱臣納貢,一邊倭寇犯邊,那一年,富士山還是明朝鎮國山

足利義滿嚮明朝稱臣的道路在當時看來實在是比較曲折,剛收到建文帝的復詔,明朝就變天了。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收到的復詔當然就不算數了,接著來吧。

於是足利義滿在聽到朱棣即位的訊息之後,基本上沒耽擱。

在1403年10月,又派人前來朝貢,恭賀新王登基,這次使臣帶來的國書上署名為“日本國王臣源”。

既然自稱為“臣”,就說明尊大明天子為“君”,從這封國書開始,正式代表著日本向大明朝稱臣納貢,成為其藩屬國。

朱棣非常高興,剛剛透過不正當手段登上皇帝寶座的他,當然樂於見到這種萬邦來賀的盛況,也好讓那些建文帝的遺臣們,看看他朱棣的威勢。

於是朱棣在1404年專門派趙居仁送日本使臣返國,給足利義滿帶去了一紙“日本國王源道義”的冊封詔書,還有一枚刻有“日本國王”的龜形金印,並與日本國簽訂了《勘合貿易條約》。

足利義滿的目的終於達到,打著稱臣納貢的幌子,可以跟明朝進行貿易。於是11月,日本首批勘合貿易船就到了寧波港,可見足利義滿是有多麼迫不及待。

足利義滿的稱臣,本來動機就不純,並不是心甘情願的順服,又兩面三刀,一邊在國書裡裝孫子“誠惶誠恐,頓首”,一邊在明朝背後捅刀子。

這邊跟明朝使臣簽訂協議,那邊就又有倭寇犯邊。

1404年4月,18艘倭船進犯穿山所(今浙江寧波),倭寇上岸後,百戶馬興率眾奮勇殺敵,雖殺退倭寇,馬興也在戰鬥中身亡。

永樂帝聞之大怒,感覺受到了愚弄,既然為臣,當有為臣之心,為了邊防安寧,決定派鄭和出使日本交涉。

日本一邊稱臣納貢,一邊倭寇犯邊,那一年,富士山還是明朝鎮國山

鄭和受到命令後,統督樓船水軍十萬,從桃花渡(今浙江寧波附近)東渡,浩浩湯湯到達日本,向足利義滿宣讀朱棣的詔諭,措辭嚴厲,“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國之法。”意思就是:管好自己家狗(倭寇),不可出來亂咬!

當時鄭和帶著使命東渡日本,不僅僅是出使那麼簡單,要是簡單的出使或者宣讀詔書,用得著帶10萬水軍前去?這是明顯的示威!若是聽話,你取締倭寇,要是不聽話,我用這10萬人取締你!

在強大的實力面前,一切都會被秒成渣渣,足利義滿嚮明朝俯首稱臣,不就是求財麼,讓倭寇持續不斷搶掠,歸根結底也是為了一個錢字。

都為了錢,犯不上拼命,足利義滿看到明朝派出這麼強大的水師,知道自己的無恥嘴臉已經敗露,再光玩嘴,恐怕是不能達成目的,為表忠心,得拿出點實際的來。

於是足利義滿很識趣地馬上出兵將帶頭的二十多個倭寇頭目抓來,讓人押解到朱棣面前,算是納投名狀了。朱棣十分滿意,他也給足了足利義滿面子,讓他們把這些盜魁帶回去自己處置。

這些日本人自己處置的法子倒是乾淨利落,估計是覺得帶來帶去太麻煩,於是到寧波的時候,就用“蒸殺”的方法把他們全都處死了,具體操作方法就是將犯人放在一隻大甑上,下面燃起柴火,活活蒸死。

日本一邊稱臣納貢,一邊倭寇犯邊,那一年,富士山還是明朝鎮國山

因為足利義滿抓捕倭寇得力,朱棣非常高興,除賞賜冕服、錢鈔嘉獎外,還將日本的富 士山正式封為明帝國的“壽安鎮國山”,賜以長詩,建碑銘文,以示對倭人的告誡。

所以,你要知道,在明朝時,日本是中國的藩屬國,日本的富 士山,是咱們的鎮國山。

足利義滿為了保證與明朝正常貿易的航行順利,基本上取締了倭寇,一直到永樂15年,倭寇基本杜絕,沿海的百姓算過了十幾年好日子。

但是豺狼就是豺狼,當嘉靖年間,斷了朝貢之後,日本立馬翻臉,撕下了稱臣的虛偽,露出了獠牙,倭寇洶湧而至。

下一篇文繼續分享,歡迎關注!

“日本國准三后源道義”裡的准三后又叫“準三宮”,屬於一個榮譽頭銜,指年給(年官、年爵)和封戶僅次於三宮(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就是說在日本,這三人之下,就是他足利義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