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中的古戰場遺蹟,推遲滅宋之戰20年,甚至改變歐亞格局!

這場守城戰役,不可一世的蒙古大軍歷時數月,耗費幾十萬兵力依然沒有攻破,信誓旦旦的滅宋之戰被迫終止,宋朝歷史也得以延續二十餘年。被被史學界高度認可為““上帝折鞭處”,“東方麥加城”。那風雨飄搖中的宋軍是怎樣力挽狂瀾的呢?為何得到史學界的高度認可?又為何波及歐亞格局分佈的呢?

築城釣魚山

明清以前的重慶,一直是重要的要塞。山水相連,雄關延綿。雖然如今的重慶,錯落有致的山城地貌,體現著更多的現代都市立體美,難以再尋之前的雄關遺蹟。但是檢視流域地圖,可以看到重慶是整個長江流域的門戶,而釣魚山處於嘉陵江、渠江以及涪江的交匯處,是重慶的門戶。所以地理方面的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釣魚山得名源於流傳的一個民間傳說:很早時候三江發生了洪荒,許多災民只能逃到山上避險,在缺少食物果腹的艱難時刻,一位巨人從天而降,站在山頂的巨石上,用一杆長竿,在三江中釣起無數魚蝦救濟了災民。人們感激紀念巨人的救命之恩,便將巨人垂釣的巨石稱作釣魚臺,這座山也就成了釣魚山。

申遺中的古戰場遺蹟,推遲滅宋之戰20年,甚至改變歐亞格局!

除了依臨三江,釣魚山的另一面是垂直高度高達三百米的峭壁,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個修築城池的好地方。而在長達23年的蒙金之戰結束後,蒙古大軍在中原的最後一個征戰物件只剩下南宋了。如果說蒙金之戰是因為歷史原因,金國女真族為了提防蒙古族的崛起,多次殘害蒙古人,蒙古人報仇雪恨的意圖佔多;而蒙宋之戰更多的意圖就是蒙古人要領土擴張,挑戰中原霸主的高度,因為蒙宋歷史上並沒有太多仇恨,曾今蒙宋還聯過手對抗金國。

申遺中的古戰場遺蹟,推遲滅宋之戰20年,甚至改變歐亞格局!

想要大舉入侵的蒙古首領蒙哥,成吉思汗的孫子。為了繼續擴張領土,成為真正的一統天下的霸主,在經過了深思熟慮後,便開始了一舉滅宋之戰。蒙哥派遣弟弟忽必烈從江淮攻打武漢,還有一支軍隊從廣西進攻湖南,自己則是親自率兵攻打四川,三路人馬最後在長江中游集合滅宋。那為什麼南宋時,經濟政治中心都已經東移了,蒙哥還要把重點放在四川呢?

首先,因為政治中心東移了,四川就處於危險的邊緣地區;四川也是南宋復興中原的寄託“前控六路之師,後據兩川之粟,左通荊襄之財,右出秦,隴之馬,號令中原,必基於此。”另外,四川的經濟文化對南宋有著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文化傳播佔據當時南宋的主流地位;再者因為土地肥沃的成都平原,四川還是國家軍糧重要供應大戶,失去這裡,沒有軍餉,軍兵,宋朝的戰鬥力便會大大削弱。

申遺中的古戰場遺蹟,推遲滅宋之戰20年,甚至改變歐亞格局!

前面我們提及到了,巴蜀之地山水相間,釣魚山又是整個長江流域的門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宋朝也並不是沒有想到要防守好這個要點。1242年,宋理宗任命了餘玠負責四川的全面防務,餘玠來到蜀地後,聽取賢才的進諫,堅信“蜀口形勝之地莫若釣魚山,請徙諸此,若任得其人,積粟以守之,賢於十萬師遠矣,巴蜀不足守也。”的忠言,堅定地利用釣魚山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修建了數十座城池,且城門和城牆都修建得非常雄偉堅固。修築期間還積極地整頓軍隊,鑄造武器裝備,儲存糧草,使得釣魚山成為馳名巴蜀的易守難攻之地,執政期間多次帶領士兵擊退蒙軍。

固守釣魚山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功高蓋主的餘玠遭到朝中重臣的陷害,引起宋理宗的猜忌,抑鬱暴病身亡。餘玠走後,他的得力干將王堅接任了這個任務,繼續修築防守釣魚山。武將出身的王堅生得身材魁梧面目黝黑,還被人稱作“王黑子”,他不但在打仗方面天賦極高,在城池修築方面也是一個好苗子。王堅從1254年接替餘玠搬進釣魚城之後,踐行打仗的要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僅帶領士兵在城裡挖了數十處深井,解決飲水問題,還挖了很多水池,發展水產養殖,還屯田攢糧,解決了全城人吃喝問題。就算出不了城也,外援被切斷,也沒啥大問題。除此之外,王堅和他的副將張珏一起修築了“九口鍋”,煉造兵器,解決裝備問題。

申遺中的古戰場遺蹟,推遲滅宋之戰20年,甚至改變歐亞格局!

特別一提的是利用山上木材和石塊眾多的特點,製造了至關重要的冷兵器—投石機,起到了決定勝負的作用。據宋朝兵書《武經總要》記載,投石機主要是利用槓桿原理。以一根又粗又結實的木頭為支架,再用冶煉的金屬部件連線。支架上安置可以轉動的炮軸。固定在這個炮軸上的長杆稱為“梢”,這個梢的一端安置一個皮窩,用來放置發射的石頭,另一端繫上發射的炮索。投擲石彈時,兩個士兵合作。一個士兵瞄準投擲的目標,另一個人負責猛拉炮索將另一端甩起,這時候皮窩中的石彈會依照慣性飛出去。射程可達數百步。當時多數投石機是將投石架固定在地上或者埋在地下。用現在的話來說,釣魚城自我造血能力極其強大,就是挖掘機中的戰鬥機,一線城市中的北上深。

申遺中的古戰場遺蹟,推遲滅宋之戰20年,甚至改變歐亞格局!

上帝折鞭處

那蒙哥作為一名傳統的蒙古人,起初對釣魚臺的地勢和防禦裝備並沒有太在意,以為20多萬蒙古鐵騎可以直接踏平這個小山城。剛開始派遣了被俘虜的宋降將晉國寶去勸降,被王堅義正言辭地拒絕了,並且直接在城門上懸掛了晉國寶的頭顱。讓蒙哥勃然大怒,親自率兵攻打釣魚城。

但是修築了這麼久,花了這麼多年的心血,怎麼可能這麼輕而易舉地被拿下。蒙古大軍之前攻城常用的裝置根本沒有用,又沒有考慮到四川這個地方陰雨天氣居多,牆壁等都長時間處於溼滑狀態。想盡辦法攀牆入攻,都一次次失敗。更何況經驗豐富的王堅和張鈺一起帶領著僅有兩萬士兵以及城內的民眾,同心協力,精心佈防。蒙古大軍持續進攻四個月,都沒有拿下釣魚城。

申遺中的古戰場遺蹟,推遲滅宋之戰20年,甚至改變歐亞格局!

在這期間有人曾向蒙哥提出繞過釣魚城,轉頭進攻南宋後方的戰術,但是這位南征北戰的蒙哥內心裡是極其不服氣的,此前的城寨都被踏平,釣魚城卻拿不下,這太失體面了。有一次蒙哥的得力臂膀汪德臣率兵,乘著黑夜準備突擊釣魚城外的馬軍寨,就相當於準備在釣魚城的城牆上炸一個缺口。被王堅及時發現,率兵頑強抵抗。接近破曉時,忽然雷雨交加,蒙軍的雲梯折斷,支援的軍隊來不及趕過來,蒙軍損失慘重被迫回撤。在撤退時汪德臣被王堅部下發射的飛石擊中,回去不久就死了,失去臂膀的蒙哥痛心疾首、怒不可遏又無可奈何。

直至7月,耐心耗盡的蒙哥,決定發動總攻,決一死戰。蒙哥命令自己計程車兵在高處修築了一座瞭望臺樓,這樣自己可以登高瞭望城內的狀況,指揮軍隊。但萬萬沒料到,蒙哥剛剛登上瞭望臺樓,卻直接暴露了自己,王堅發現了後,立即下令”發炮擊之”。那時候的技術有限,投石機的準確度不一定有多高,不過從高處扔下的幾十斤的大石頭,這個殺傷力和破壞力還是很強大的,不然蒙軍不會久攻數月都不下。投石機投出的大石頭,直接擊中了蒙哥。被擊中的蒙哥並沒有直接致死,受了重傷,但首領都受了重傷,下面的將士自然沒有心思再繼續作戰,就全線撤退了。

申遺中的古戰場遺蹟,推遲滅宋之戰20年,甚至改變歐亞格局!

受傷的蒙哥撤退後,為了繼續動搖其攻城的決心。王堅利用投石機讓手下的將士將兩條三十多斤的鮮魚和數百張麵食投入蒙軍營地裡。並附信一封:“爾北兵可烹鮮食餅,再守十年,城亦不可得。”意思就是你們可以吃了這些麵食和魚。釣魚城裡糧食儲備充足,你再繼續堅持十年,也攻不下。省下的巴蜀溼熱難耐,瘟疫又盛行,讓不適應的蒙軍苦不堪言。不得已,蒙軍撤退巴蜀之地,北上返回。撤退過程中,蒙哥不治身亡。《神鵰俠侶》裡的襄陽城下楊過飛石殺蒙哥,其原型就是釣魚城保衛戰中的蒙哥。

早在蒙哥之前,歐亞大陸就在蒙古鐵騎下瑟瑟發抖,攻佔莫斯科,波蘭,奧地利,逼得教皇整日向上帝虔誠地祈禱,不要這麼殘忍地懲罰歐洲人。而到蒙哥自己帶領忽必烈等人南下征戰南宋的時候,也同時派遣了自己的另一個弟弟旭烈兀帶領蒙古部分兵力西征。旭烈兀也是一個熱血男孩,他一路向西,所向披靡,踏平了敘利亞和阿巴斯朝,征服了強盛一時的伊斯蘭文化的兩大文明中心,大馬士革以及巴格達;還準備攻打埃及,進入非洲,不出意外,可能幾十年後還會東渡攻打日本。

申遺中的古戰場遺蹟,推遲滅宋之戰20年,甚至改變歐亞格局!

倖存的文明

蒙哥遇難,不僅讓他心心念唸的滅宋之戰全線撤退,無力迴天的南宋繼續苟延殘喘了二十餘年。這和穆罕默德攻下麥加城,統一阿拉伯半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釣魚城又被稱為”東方麥加城“。大哥的意外也讓已經快要包圍鄂州的弟弟忽必烈停止進攻,護送大哥的靈柩返蒙;另一邊西征的弟弟旭烈兀停止西征反東,只留下了很少的蒙軍繼續進攻埃及,卻被低估的埃及軍隊打敗。埃及這個非洲的門戶沒有攻破,那麼接下來的非洲就沒有辦法再進入了。如果旭烈兀持續保持主要兵力進攻埃及的話,拿下埃及應當是沒有懸念的。按照蒙軍血腥的一貫作風,從來都是遠交近攻,達到目的後便會瞬間變臉,撕毀協約,再從蒙古帝國攻下阿拉伯帝國拔斯王朝,把王朝的一堆皇親國戚裝在麻袋,運至廣場,讓蒙古騎兵來回踐踏致死等殘暴行徑來看,那屠城埃及是不可避免的,可能所謂的古埃及文明,歐洲的文藝復興將不復存在。

意外暴斃又沒有提前立下遺囑的蒙哥還直接導致蒙古帝國奪位的內戰。還沒來得及回到蒙古的忽必烈在中原燕京駐守稱王,被蒙哥留鎮漠北的弟弟,阿里不哥在蒙古稱帝。遠在東歐的旭烈兀知道自己目前趕回蒙古,也只是捲入兄弟們的內戰中,於是先原地隔岸觀火,而後東還。

申遺中的古戰場遺蹟,推遲滅宋之戰20年,甚至改變歐亞格局!

這次內戰長達四年之久,耗時過長的內戰導致了蒙古帝國的分裂。選擇支援阿不裡哥的窩闊臺等汗國,在忽必烈成功上臺之後,選擇了獨立出去。忽必烈不同於蒙哥的保守主義,他是蒙古皇親中少數傾慕中原文化的人。蒙哥在位時,忽必烈在自己掌管的漠南之地,大力推行漢化政策,引起包括蒙哥在內的眾多保守官僚的猜忌。推行動作過大還被罷了官免了職。蒙哥走後,忽必烈上臺,繼續推行自己熱愛的漢化政策,漸漸改化了蒙軍濫殺的毛病。蒙哥受傷撤退時曾說過:蒙軍日後攻下釣魚城,必須屠殺城中的所有人。而推崇漢化的忽必烈沒有遵從哥哥的遺願,使得中國南部的文化傳承免遭了中斷的浩劫。

旭烈兀的西征未果東返,留守的部將怯得不花,難以維持蒙古在敘利亞的統治,且埃及的反擊成功,讓蒙古再也無力進行西征,甚至在中東也難以繼續立足。這使得伊斯蘭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都存活了下來。間接地拯救了歐洲和非洲。正如梅天穆在《世界歷史上的蒙古征服》中的言論:“蒙古西進征服的停止,並不完全歸功於馬穆魯克的勝利,而更應該歸功於中國發生的事件。”馬穆魯克是指當時埃及的執政王朝,中國發生的事件即蒙哥之死。

申遺中的古戰場遺蹟,推遲滅宋之戰20年,甚至改變歐亞格局!

奪下釣魚山

擊退蒙軍,立下汗馬功勞的王堅,依然和他的前任餘玠一樣,沒有被朝廷重用反而飽受排擠,猜忌,也在憂憤中走了。王堅之後,他的副將張珏接任了釣魚山的重任。1275年,接替蒙哥的忽必烈再次率軍攻打川蜀之地。忽必烈汲取了蒙哥的教訓,進攻的策略重點放到了荊襄戰場,不堪一擊的宋王朝就在蒙軍的步步為營下,一步步走向末路,崖山海戰後宋王朝徹底被推翻。這座小城裡還留有一處建築,是一座簡易版的皇宮,它是守城軍民的信仰與期盼,他們期盼有一日,南宋皇帝能力挽狂瀾,南宋還可以重建。

釣魚城內的軍民在1276年宋王朝覆滅的時候依然堅守著了三年,但是寡不敵眾,釣魚城最後一任守將王立在蒙軍答應不屠城後,被迫開城投降。但是這座小城並沒有它城內的民眾那麼幸運,它給蒙軍留了太多了陰影。所以忽必烈在和平收降釣魚城後,便將釣魚城拆毀了。這座小城也就完成了它最後的使命,從1243年建成到1279年陷落,為36年抗戰守城的歷史寫上了悲壯悽美的句號。“獨釣中原”也因此而得名。直至清朝,為了抵禦白蓮教的侵擾,當地人才重新建築了被毀的部分遺蹟。

申遺中的古戰場遺蹟,推遲滅宋之戰20年,甚至改變歐亞格局!

申遺中的戰跡

2015年開始申遺的釣魚城遺址,是建國後國家派遣專業人員依照古城廢棄的遺址重新修復的。宋蒙戰爭的遺蹟散佈在2。5平方公里的景點各處。一塊光禿的岩石上是小城的糧食加工廠遺址,直徑長達3米的圓形碾盤格外引人注目。不遠處的“九口鍋”遺址面積多達一千平方米,它是最簡陋也是最艱苦的小城兵器作坊。城中的軍民正是靠著這些實現自給自足,所有有人稱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工廠遺址。

釣魚城還在,那些年殘酷的圍城戰卻已成為歷史。它留給我們的,不僅有一個古代軍事工程的佳作,還有在艱難時代,堅持不放棄的獨特精神。歷史書上抑或是旅遊手冊上對這段艱難獨特的往事,都太輕描淡寫了,但它們依舊是這座城的靈魂,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我們在敬佩王堅、張珏,以及無數無名英雄創造的奇蹟與氣概時,也深深折服於城內的軍民。江水依舊從釣魚山的山腳淌過,向東奔去,漂浮在江中的漁船,與遠處的水天相連,若是初夏,山上綠樹蔥蔥,鳥語花香,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

申遺中的古戰場遺蹟,推遲滅宋之戰20年,甚至改變歐亞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