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酒吧、迪廳,古人的“夜生活”是如何度過的?

得益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生活的發展,現代人的“夜生活”可謂十分豐富有趣。即使是夜色逐漸籠罩之時,城市當中依然有許多人流連於燈火通明的街市、商場。為了迎合人們的需要,許多店鋪和營業場所會經營到深夜,甚至二十四小時提供服務。相比於如今的我們,古人沒有和諧的治安環境、便利的照明設施,似乎缺乏提供“夜生活”的基本條件,只能是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生活。不過,實際上他們的夜晚儘管受到條件落後的制約,但依然十分有趣。那麼,在沒有酒吧、迪廳的古時候,人們是怎樣度過“夜生活”的呢?

沒有酒吧、迪廳,古人的“夜生活”是如何度過的?

沒有酒吧、迪廳,古人的“夜生活”是如何度過的?

古人在過夜生活時,會將讀書當做首選。儘管當時的照明設施與當今社會相比相差甚遠,但,古代文人確實是喜歡挑燈夜讀的感覺了。有詩為證:除去有劉禹錫的“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不算,還有陸游的:“鬢毛焦禿齒牙疏,老病燈前未廢書”和楊萬里的:“蟲聲窗外月,書冊夜深燈。”古人之所以如此喜愛讀書,或許也是與當時的沒電視,沒手機,也沒有寬頻的客觀實際所迫有關,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在古代人的選擇與當代人不同,他們認為只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沒有酒吧、迪廳,古人的“夜生活”是如何度過的?

古人的夜生活,一個無法繞過的話題便是“宵禁”,所謂宵禁,顧名思義就是在夜晚禁止活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出於防止心懷不軌之人趁著夜色實施不法活動等原因,封建王朝會實施宵禁的命令,要求百姓不得隨意外出。如果晚上甚至沒法出門,那麼夜生活自然也就沒有產生的機會了。不過,宵禁並非是任何地點、任何時期都在實施的,因此在我國盛唐時期,許多比較繁榮的城市就已經出現了“夜市”。唐朝詩人王建曾經寫詩描寫揚州的夜市道:“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由此可見,當時像揚州這樣的商業大都會到了夜間依然十分熱鬧。

沒有酒吧、迪廳,古人的“夜生活”是如何度過的?

不過,唐朝的夜市歸根到底其實還是由民間自發組織的,所以仍然會被統治者下令禁止。直到北宋時期,夜市才真正被官方許可,且得以在京城汴梁開設運營。北宋滅亡後,南宋定都臨安,也就是杭州,到了這時,儘管宋朝的國力有所衰弱,但經濟發展卻更加繁盛,以至於時人描寫臨安道:“人口多達百萬,早市、夜市買賣晝夜不絕,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

沒有酒吧、迪廳,古人的“夜生活”是如何度過的?

與夜市相伴的,往往還有“鬼市”,和燈火通明的夜市不同,鬼市的規矩是不許點燈、行蹤隱蔽,也正是因此才得名。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其實是因為在鬼市上出售的東西往往都是些不義之財,所以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都不願意暴露身份。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刻,一群人摸黑進行著不為人知的交易,確實是一幅詭異可怕的場景。當然了,如果不願意大晚上跑到街上湊熱鬧,也可以選擇在家裡度過夜生活。我國繪畫史上有一幅著名的作品叫做《韓熙載夜宴圖》,其上畫的便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官員韓熙載在家中宴請賓朋、打發漫漫長夜的場面。按照畫中的描繪,韓熙載舉行的夜宴有琵琶演奏、舞蹈表演、途中小憩、管樂吹奏、送客等環節,而這樣度過夜生活的方式與如今對比則是相當悠哉和風雅。

沒有酒吧、迪廳,古人的“夜生活”是如何度過的?

古代人沒有酒吧,他們的夜生活是否就與酒無緣了呢?答案恰恰相反。酒在古代不僅是勞動人民在一天辛苦勞作之餘解除疲乏的佳物,更是基友相聚時,在小院中相坐,抬頭望明月,低頭看知音的那一絲忘情。於是,就有李白那,只要一喝酒就會大發的詩興,當即就會讓自己浸入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此景絕非人間有,宛若蟠桃盛會在天宮的美景中。甚至,高興了,還會去水中撈月,即使沒錢了,五花馬、千金裘也都讓孩子拿著換酒,向我們展示出他率真的性格。

沒有酒吧、迪廳,古人的“夜生活”是如何度過的?

如果僅僅按照如今固有的觀念來想象,恐怕很難相信在一千多年前古人便已經開始經營夜市、享受夜生活了。儘管當時所謂的夜市還處在一個規模較小、組織鬆散,且分佈稀疏的局面,而夜宴則需要不俗的地位和財力才能組織起來,這就導致了“夜生活”終究是少數人的娛樂方式。不過,從整體上看,它體現了古代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內容,以今人的眼光看還是十分有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