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人拉高了整個三國的道德水準,使其可與春秋看齊

這才是真正的五虎將之武聖篇(3)

主筆:閒樂生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備和關羽都遭遇了他們職場上的重大抉擇。

此前,劉備與曹操在許昌青梅煮酒論英雄,看似快意,其實危機四伏。因為曹操說了一句非常可怕的話:“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此一人拉高了整個三國的道德水準,使其可與春秋看齊

眾所周知,當時曹操最大的合作伙伴與競爭對手就是北面的袁紹,但曹操卻說袁紹算個屁,眼前你這劉備才是跟我一級別的。

此言一出,劉備冷汗都要下來了。

——曹操說這話,到底啥意思?

第一種可能,曹操太喜歡太欣賞劉備了,所以浪漫性情發作,不小心說了真話。

這種可能是有的。要知道,劉備在投靠曹操後,曹操對他可謂寵信到了極點,不僅拜其為僅次於自己的左將軍,而且“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讓諸將都頗為嫉妒。

曹操這個人,雖然表面上是個浪漫的文藝青年,但實質上對封建等級是非常看重的。他雖然大權獨攬架空漢獻帝,但見著皇帝的時候仍然會害怕到汗流浹背。如《後漢書 獻帝伏皇后紀》就記載:“操後以事入見殿中,帝不任其憤,因曰:‘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舊儀,三公領兵朝見,令虎賁執刃挾之。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

所以,曹操對諸將,也是恩威並施,很少表示親暱。《三國志 許褚傳》就記載:“曹仁自荊州來朝謁,太祖未出,入與褚相見於殿外。”就連曹仁這樣的親信大將都無法進殿內與曹操親切會談,更何況其他大臣了。史書中唯一提到能夠進入曹操安全距離的,只有在曹操臨死前一段時間,他突然對夏侯惇放鬆了限制: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軍於摩陂,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

而曹操這麼做,是因為他老了,接班工作要準備起來了,他需要夏侯惇幫忙穩定大局,把曹丕扶上馬,再送上一程。

綜上所述,曹操對劉備“出則同輿,坐則同席”,那可算是真心欣賞喜愛。但劉備身為一個久經沉浮的老同志,他也不得不考慮第二種可能,那就是曹操已對他起了疑忌之心。

此一人拉高了整個三國的道德水準,使其可與春秋看齊

在三國亂世,凡是失敗投降的諸侯都沒啥好下場。原來的冀州牧韓馥都已經上交一切權力了,卻仍被袁紹逼死;張繡跟了曹操,說是一切不追究,正史也說是病死,但《魏略》分明說他是被逼自盡;就算是曾與曹操如膠似漆的荀彧,只因有自己班底(潁川士族),只因與曹操意見不合,最終也一樣被逼死。最可憐的是荊州神童周不疑,曹操殺他的理由是“此人非汝(指曹丕)所能駕馭也。”而《曹瞞傳》上也說曹操“持法峻刻,諸將有計畫勝出己者,隨以法誅之,及故人舊怨,亦皆無餘。其所刑殺,輒對之垂涕嗟痛之,終無所活。”此書雖是吳人所作,未免有些誇張,但仍道出了曹操的本性——對於與自己同級別的人傑,曹操最終是容不下的。

所以,《三國志 先主傳》在最後評論劉備說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有時候,人不顧一切地往上爬,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多牛,只是為了活下去。

特別是在亂世。

當然,還有另外第三種可能——曹操說這句話,只是想要聯合劉關張跟他一起去對付袁紹,所以才不惜大拍馬屁予以拉攏。畢竟,劉備在投靠曹操之前,一直就是袁紹的馬仔;而當年他能代替陶謙坐穩徐州牧的位置,也全靠袁紹的支援(注1)。

不管是第二種還是第三種可能,劉備都不得不有所警惕。對於劉備而言,曹操,猛虎也,隨時噬人;但袁紹更是一頭巨獸,當時公孫瓚都已被虐成渣了,曹操還想著要搞定袁紹?劉備表示難。

此一人拉高了整個三國的道德水準,使其可與春秋看齊

總之,煮酒論英雄後,劉備應已開始考慮後路了。若繼續跟著曹操混,只有死路一條。

而大概就在這段期間,漢獻帝的岳父車騎將軍董承也來找過劉備,想要串聯反曹。但劉備態度曖昧,雖與其同謀,但並未過度參與(先主未發),甚至有一次曹操與劉備共獵,和護衛部隊走散了,關羽說這是殺曹操的好機會啊,但劉備竟沒有同意(見《蜀記》)。

也許,劉備還是有點不捨他與曹操之間的情誼吧。更重要的是,劉備此時應還沒有下定決心與曹操翻臉。從這一點上來說,關羽雖然稍嫌莽撞,但人有的時候就是要有一股子莽撞,誰知道會不會被你撞出一番新局面來呢?

所以後來,劉備也不免有些後悔。特別是長坂坡之戰後,劉備被曹操像攆鴨子一樣趕到了夏口,關羽忍不住怒提前事:“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事情已經過去,劉備也不想再糾結了,於是推脫道:“是時亦為國家惜之耳;若天道輔正,安知此不為福邪!”

錯過了一個機會,就不能錯過另一個,建安四年,袁術在淮南混不下去了,想要北上投奔他哥袁紹,需經過徐州的首府下邳。劉備一看,趕緊向曹操自告奮勇,說下邳那地方我熟啊,我去幫你搞定袁術。曹操心想好啊,你若殺了袁術,則必不容於袁紹,那不就得死心塌地跟著我了嗎,於是欣然同意。

此一人拉高了整個三國的道德水準,使其可與春秋看齊

值得注意的是,此行曹操還給劉備安排了一個副將朱靈。而朱靈原先可是袁紹的老部下。這裡面就很值得玩味了,你想,曹操一下子派出兩個他很想信任,但又不夠信任的人,顯然,這仍是一種高層次的試探。當時,袁曹間已大戰在即,相較於把不安全的人放在身邊,曹操還寧願把他們扔出去,看看他們是會老老實實上交投名狀,還是把雷給爆掉靴子落地,總之要弄個明明白白你的心,也好告別舊日戀情,把那創傷撫平,不再流淚到天明。

劉備沒有辜負曹操的試探,他和朱靈來到下邳後,發現袁術已經半路死了,沒仗打了。劉備就藉故遣還朱靈,然後殺死徐州刺史車胄,宣佈反曹,並派人北聯袁紹,結為同盟。一時間,徐州豫州各郡縣紛紛響應,人數達到數萬。

曹操當時也破獲了董承的陰謀,徹底明白劉備跟自己不是一條心了,於是不顧與袁紹大戰在即,竟然從官渡沿著鴻溝水系一路殺向了徐州。

當時,身為豫州牧的劉備已率軍離開下邳,向東三百多里來到了他的豫州治所小沛,發展豫州反曹力量,並向東威脅曹操大本營許昌。至於徐州大本營下邳,劉備則留給了自己最信任的頭號大將關羽。按照史書的記載,關羽此時的職位是“行下邳太守事並領徐州刺史”,集州、郡軍政一把抓,為劉備鎮守後方。

此一人拉高了整個三國的道德水準,使其可與春秋看齊

圖:當時劉備主要勢力範圍

劉備的計劃是,想等袁曹大戰全面開打,他就向西掃蕩豫州,直搗許昌,迎奉獻帝,抄了曹操的老窩,豈不妙哉?

可沒曾想,曹操這人竟然真如他青梅煮酒時所言,對劉備比袁紹重視多了,雖然袁紹大軍已在黃河北岸大舉集結,但曹操仍“分留諸將屯官渡,自勒精兵徵備”,偵察兵將此軍情通報劉備,劉備還不信,自己親自帶著數十騎去打探軍情,看到果然是曹操大軍來了,當下立刻做了一個決定。

小沛不要了,下邳也不要了,老婆孩子關羽張飛全不要了,趕緊跑啊,於是當下立刻就帶著這數十騎北上逃到了青州,投奔袁紹去也。

此一人拉高了整個三國的道德水準,使其可與春秋看齊

劉備此舉,可真是把關羽給坑了,怎麼突然之間老大就跑了,小沛也丟了,人心都散了,這下邳還怎麼守?

果然,沒兩天,曹軍就攻破下邳,擒獲了關羽。曹操很高興,嬉皮笑臉地給關羽鬆綁,說劉備那個渣男把你給拋棄啦,不過沒關係,孤對你好,於是拜關羽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當時,曹操畢竟是在創業階段,手下諸將大部分還是校尉、中郎將,只有夏侯惇加了一個建武將軍。可曹操對關羽一出手就是偏將軍,可見對其器重。但關羽對此態度異常,不僅沒有跪謝隆恩浩蕩,反而表現冷淡,似無久留之意。

此一人拉高了整個三國的道德水準,使其可與春秋看齊

曹操感覺相當鬱悶:難不成,他心裡還有那個渣男劉備?恰好當時裨將軍張遼也是山西人,與關羽是鄉黨,出身與經歷也類似,兩人關係不錯,曹操便派張遼去打探一下關羽的真實想法:“卿試以情問之。他到底愛不愛我?”

張遼於是找到關羽,要他給個準話,關羽嘆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關羽這句話就太牛了,一句話便可以封神。

為什麼這麼說呢?從關羽當年許田圍獵之言,便可知他對曹操是毫無好感,且在政治上是生死之敵,立場甚至比劉備還要堅定。他不肯投降曹操,這也是可以預見的,可這也沒必要如此直白的公之於眾吧!曹操當初不殺劉備,是因為劉備並沒有公佈自己的立場,如今關羽這麼一說,曹操還會放他走麼?就算礙著面子不好直接殺,難道就不能造個意外以絕後患麼?要知道曹操真不想留的人,就連荀彧也逃不過。

但關羽就是這麼坦蕩的人,無論走留,來去明白,即便再不喜歡曹操,也要還了曹操的人情再走。這種坦蕩至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前後五百年都找不出第二個人來,幾已達到了聖賢般的境界。關羽不過一豪俠武人,他哪裡來的這種境界,我們後面再講。

不過關羽是坦蕩了,卻把張遼放在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他若是如實告訴曹操,就怕曹操殺了他好兄弟關羽;但若不說,卻又違反了他的人臣之道。於是他一聲長嘆,說道:“公,君父也;羽,兄弟耳。”最終還是把關羽的話告訴了曹操。這沒想到曹操卻被關羽給感動了,說:“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

此一人拉高了整個三國的道德水準,使其可與春秋看齊

接下來就是名震天下的關羽斬顏良,確切地說,應該是刺顏良。關羽應是利用坐騎高速衝擊的力量,以長矛貫穿顏良重甲,將顏良刺落馬下,然後從容割其首而還,創造了三千年戰爭史中唯一一次萬軍中取上將頭顱的奇蹟。曹操大喜,於是表奏關羽為漢壽亭侯,與劉備的宜城亭侯齊平,並重加賞賜,想以此來對關羽做最後的挽留。

曹操這當然是在做無用功,關羽已然探知,劉備此時正在袁紹軍中,於是關羽將曹操的賞賜封存好了,一件也不帶走,然後孤身前往袁營,回到了大哥劉備的懷抱。

陣前投敵,這還了得?曹軍諸將聽聞,紛紛請求前去追關羽,曹操當然非常希望此等真英雄與真義士能夠留在自己身邊,但此時此刻,曹操也迎來了自己人性中的高光時刻,他說:“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從而成全了關羽的忠義雙全與光明夢想,也成全了自己的碧海藍天與豁然開朗。

更誇張的是,不僅張遼曹操被關羽感染,就連袁紹也被他感染了,竟一下子提高了自己的氣度。按道理,關羽殺了他的愛將顏良,大戰初起就打了袁軍一悶棍,此仇豈能不報?但袁紹對此竟一點兒不計較,仍對劉備關羽予以重用,這就很難得了。

我不知道大家在看這一段時有何感覺,我自己覺得關羽曹操袁紹這麼做,極有先秦古風,而不帶半點當世塵俗。也許,這也與關羽熟讀《左氏春秋》有關吧。《左傳》是史書,但也是儒家經典,它寫得最好的不是戰爭,也不是權謀,而是那個獨特時代的人的精神世界。那裡面每個人,都有著極致的精神追求與生死抉擇。他們即便要死,也絕不會迫於形勢窩囊的死,而必要為了忠義與原則去死。這就是所謂春秋大義,關羽一生忠勇的精神來源。

此一人拉高了整個三國的道德水準,使其可與春秋看齊

盧弼《三國志集解》曾引述宋代經學家唐庚的話說:“羽為曹公所厚,而忠不忘其君,可謂賢矣,然戰國之士亦能之;曹公得羽不殺,厚待而用其力,可謂賢矣,然戰國之君亦能之。至羽必立效以報曹公,然後封還所賜,拜書告辭而去,進退去就,雍容可觀,則殆非戰國之士矣。曹公知羽必去,重賞以贐其歸,戒左右勿追,曰彼各為其主也,內能平其氣,不以彼我為心,外能成羽之忠,不私其力於己,是猶有先王之遺風焉。”可以說關羽曹操用這件事,一舉提高了整個三國時代的道德水準,讓它超越戰國,達到了春秋時代的水準。這就是三國的精彩與可愛之處了,雖然黃巾與董卓一通攪和,讓天下陷入黑暗亂世,但再黑再暗,其優秀人物仍能保持人性光輝,甚至猶有三代先王之遺風,與古之聖賢看齊,這是多麼美好啊。

可惜三國以後,再無三國,待到關羽曹操諸葛亮這批人一死,天下就算進入了真正的末世,道德淪喪,人人空談,玄之又玄,千年不醒,唐宋時期新儒家興起,欲圖重建儒家價值觀與社會倫理系統,卻矯枉過正,反而禁錮了人們的精神,與先代那種光明坦蕩的境界,大有距離。

注1:在劉備跟隨公孫瓚陶謙期間,他應算是袁術陣營的,所以陶謙死後劉備才建議陳登等人“可以州與之(袁術)”,但遭到徐州眾士族反對,眾士族建議由劉備來領徐州牧,並投靠袁紹陣營,這樣一來,當時同為袁紹陣營的曹操就不好意思來打徐州了(見《獻帝春秋》)。劉備依計行事,遣使向袁紹投誠,並表奏好友孔融為青州刺史,正式與袁術公孫瓚決裂(當時的青州刺史是公孫瓚心腹田楷),卻因此遭到了袁術的攻擊,差點提前報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