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歷史:史詩鉅著菲爾多西的《列王紀》

伊朗歷史:史詩鉅著菲爾多西的《列王紀》

關鍵詞

:薩曼王朝建立、納瓦依創作《法爾哈德與希琳》

前因:

薩曼王朝

建立

薩曼王朝推行達利波斯語作為書面語言,召集詩人記錄歷史,為《列王紀》提供了語言和資料基礎。

伊朗歷史:史詩鉅著菲爾多西的《列王紀》

▲薩曼王朝

後果:

納瓦依創作《法爾哈德與希琳》

《列王紀》在伊朗民間甚為流行,後被譯為多國文字,對後世文學影響很大。烏茲別克的詩人阿里謝爾·納瓦依就根據此書的故事創作出了敘事長詩《法爾哈德與希琳》。

伊朗歷史:史詩鉅著菲爾多西的《列王紀》

▲法爾哈德與希琳

過程始末

一、菲爾多西創作《列王紀》

公元999年,伊朗的歷史學家菲爾多西創作《列王紀》,用史詩的形式敘述神話上的伊朗英雄,用達裡波斯語描述伊朗人民波瀾壯闊的鬥爭,涵蓋以伊朗為中心的多民族歷史,是一本記錄波斯文明和伊朗古代社會生活的典型民族英雄史詩。

《列王紀》也稱《王書》,誕生於十世紀與十一世紀之交,從雅利安人西支伊朗民族起源開始寫起,一直到公元651年阿拉伯人入侵推翻薩珊王朝,時間跨度在4000年以上,以伊朗為中心,涵蓋了全世界各個主要民族。

既有波瀾壯闊的戰爭場景,又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既有各民族的風俗禮儀,又有權謀詭譎的政治鬥爭。具備如此豐富內涵的史詩故事並不是菲爾多西一人收集寫著的,而是與這個時代息息相關。

伊朗歷史:史詩鉅著菲爾多西的《列王紀》

▲《列王紀》中的史詩故事

二、

阿拉伯人推翻薩珊王朝

阿拉伯人推翻薩珊王朝後,實行民族壓迫政策,而伊朗人在遠離阿拉伯人統治中心的地方建立了相對獨立的政權。

深重的民族災難激發了伊朗人的愛國熱情,掀起了一股反對阿拉伯人壓迫的“舒畢思潮”,在文化領域鼓吹波斯文明的先進性,宣傳伊朗民族精神。尤其是薩曼王朝建立後,鼓勵人們用伊朗的通用語——達裡波斯語撰寫史書。

伊朗歷史:史詩鉅著菲爾多西的《列王紀》

▲薩珊王朝

薩曼王朝的總督阿布·曼蘇爾·穆罕默德曾下令尋找熟知波斯帝國曆史和民間傳說的賢才,編寫散文體的《王書》。薩曼的國王也命自己的宮廷詩人塔吉基創作詩體的《王書》,但他只完成了1000行便被僕人殺害了。

在這些地方政權的推動下,菲爾多西在創作前已經有了5部《王書》問世,這些書為菲爾多西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他還自己收集整理了一些民間傳說和英雄故事,才寫著了這部據傳有十二萬行之多的鉅作,即使在現在尚存的還有十萬行左右。

三、

伽色尼王朝

建立

這部卷軼浩繁的英雄史詩耗費了菲爾多西三十五年的時光,他的祖國在這段時間發生了鉅變。薩曼王朝被突厥攻破了王都而宣告滅亡,而同樣是突厥出身的穆罕默德·伽色尼趁勢而起,在阿姆河建立了新的伽色尼王朝。

菲爾多西按照慣例將史詩完成本獻給新王朝的國王,希望獲得一筆賞金來改善窮困的生活。但是國王穆罕默德與詩人分數不同教派,菲爾多西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國王信仰伊斯蘭的遜尼派,兩個教派之間的爭鬥異常激烈。

同時,宮廷詩人們也因嫉妒菲爾多西的才華,不斷進言詆譭他,再加上穆罕默德好大喜功,是透過入侵的方式建立新王朝,對史詩中稱讚勇士、譴責入侵者的傾向不滿。並沒有給予菲爾多西期望的賞金,並放任宮廷詩人對他誹謗排擠。

菲爾多西失望透頂,隨後寫了一首諷刺詩來回應穆罕默德,並將這首詩附在《列王紀》的結尾,最後這位留下不朽史詩的作者在窮困中鬱鬱而終。

▲伽色尼王朝

四、

《列王紀》

的影響力

有人評價《列王紀》是用波斯語拯救了伊朗,確實,這本書在用民族語言描述民族史詩上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正是這本書的風靡,才使得達裡波斯語在阿拉伯語和巴列維語鬥爭的背景下異軍突起,它簡單明快的語言和朗朗上口的韻律征服了伊朗人,誦讀《列王傳》成為了伊朗民眾生活中的享受。

同時,這本書也是一本對伊朗民族精神的頌歌,古爾王朝的國王阿勞丁·古利和塞爾柱王朝的國王託格拉爾·阿爾薩蘭在臨戰前都命人朗讀《列王紀》來鼓舞士氣,韻律十足的史詩在這裡充當了戰鼓的作用,激發了士兵的民族情感,使他們變得更加勇敢無畏。

伊朗歷史:史詩鉅著菲爾多西的《列王紀》

▲菲爾多西

結論:

《列王紀》為新興的達裡波斯語的傳播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鼓舞了伊朗民族的民族意識,成為波斯文明和伊朗古代生活的重要記錄。

【參考資料】《西亞非洲》《世界史》《中亞通史:古代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