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極致,一定是抱朴守拙

恪守初心,方能行穩致遠。

《菜根譚》中有言:“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樸,是本性;抱朴,即恪守初心。

拙,是愚拙;守拙,亦韜光養晦。

抱朴守拙,是一以貫之的道,也是處世為人的術。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樸與拙。

01

抱朴是一種選擇,

恪守初心,方能行穩致遠。

《老子》中提到:“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素是未經漂染的絲線,樸是未經加工的原木。

老子借“見素抱樸”勸誡世人要像璞玉一樣,永遠保持樸實的本性,摒棄複雜的心念,迴歸最原始的本真。

蘇軾一生三起三落,但人生海海,無論遭遇多少浮沉,他都始終不忘,造福百姓的赤子之心。

蘇軾初入仕途,任職陝西鳳翔府通判。

有一年,天降大旱,許多莊稼顆粒無收,黎民忍受饑饉之禍。

看見路旁餓死的小孩屍體,蘇軾嚎啕大哭,他積極組織慈善募捐,興建了一所孤兒撫養所,並且救回三四十個飢餓的孤兒,留在家中撫養。

神宗二年,王安石推行新政,提高稅率。

很多百姓欠債過多,賣兒賣女,有的甚至被逼投河,民不聊生。

蘇軾為民請命,上書朝廷,卻慘遭彈劾,可哪怕丟掉官職,他依舊不後悔。

被外放至杭州,蘇軾開創公共衛生方案,打造了一套清潔供水系統,還建了一座公立醫院。

流放徐州,洪水肆虐,蘇軾幾十天不回家,住在工棚裡與百姓一起搶救城池,用了四十五天,將黃河引回舊水道。

流放惠州,他改善民生,設計了廣州最早的自來水供水系統;

流放黃州,他大興慈善,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孤兒院;

被貶至海南,他抄經教書,大力發展教育,在他逝世不久,海南就出了歷史上第一個進士。

蘇軾一生對自己的本心堅定不移,即使遭遇職場生涯的三起三落,他也始終不改初心,不諂媚權貴,只想為百姓造福。

也難怪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稱讚:“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電影《道士下山》裡,何安臨走前師傅贈他一句話:“不擇手段是豪傑,不改初衷真英雄。”

不改初心,成就的是自己,造福的是世人。

抱朴是一種選擇,是不管經歷多少困苦,不管面臨多大誘惑,都能恪守初心,不墜青雲之志。

流年慢步於細。改變自己:從小事做起,從細

01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在於自律。

02

自律,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01

細節,最能見人品。

02

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命運。

03

你對細節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人生匆匆如旅,相逢即是緣。

01

相遇不易,願你珍惜。

02

世事無常,莫怨他人。

03

心有多少恩,命有多少福。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抱朴守拙

02

守拙是一種智慧,

涵養內斂,方能安身立命。

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守拙是一種難得糊塗的智慧,文以拙進,道以拙成,才以拙長,事以拙進。

守拙藏暉,低調進取,臻至成功。

《紅樓夢》中,最聰明、最機巧的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反倒是“冷美人”薛寶釵得以善終。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榮國府人口眾多、人際關係複雜、各種矛盾交織,但薛寶釵卻在其中左右逢源,贏得了榮國府上下的交口稱讚。

第二十二回,賈元春從宮裡送出一個燈謎,除了迎春和賈環,大家都猜出了賈妃的燈謎,可見燈謎之簡單。

可寶釵卻故作思量狀,表示燈謎“難猜”。

在她看來,一下子猜著顯得娘娘出的謎語沒水平。

於是她經過一番“思量”,遵太監之囑,暗暗將謎底寫在紙上讓娘娘自驗,這樣即給足娘娘面子,又讓娘娘感知到自己的聰穎。

第四十四回中,賈母和眾人喝酒,行令時,黛玉不小心說出《牡丹亭》和《西廂記》中的兩句詩。

作為封建時代的大家閨秀,在這種場合中說出了“不正經的閒書”中的詩句,是一種相當不得體的行為。

寶釵當時就聽了出來,但是她並沒有聲張,而是事後悄悄地提醒了黛玉。

黛玉聽了,“心下暗伏”。

足以可見,寶釵守拙內斂、韜光養晦的智慧。

《終身誤》中,曹雪芹把薛寶釵喻為“山中高士”,隱士品行最為高尚,雖身處喧囂環境,卻能大智若愚、淡然處之。

書中更有多處評判寶釵“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這是讚譽,更是肯定。

這個世界從不缺少聰明的人,但聰明卻能收放得體、斂藏適度、懂得守拙,實在難能可貴。

守拙是一種智慧,眾處時“冷”眼旁觀,不盲目表現;獨處時,修煉自身,不斷進步。

韜光養晦,厚積薄發,成全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流年慢步於細。改變自己:從小事做起,從細

01

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在於自律。

02

自律,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01

細節,最能見人品。

02

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成就命運。

03

你對細節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人生匆匆如旅,相逢即是緣。

01

相遇不易,願你珍惜。

02

世事無常,莫怨他人。

03

心有多少恩,命有多少福。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抱朴守拙

03

抱朴守拙是一種修養,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抱朴守拙,是中庸儒學的處世態度,更是我們一生的修養。

不可否認,人的閱歷一多,很難不變得事故圓滑,特別是身處社會生活的巨大洪流,也時甚至會為了生存,遺忘初心,違背本性。

或者為了某個機會,強出頭、急表現,爭個你死我活。

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修養樸與拙。

難得明白,更難得糊塗;難得老成,更難得純樸,難得謹慎,更難得疏狂。

莊子《達生篇》有一則寓言:

紀消子為齊王養鬥雞,過了十天,齊王迫不及待地問:“我的雞可以上戰場了嗎?”

紀消子說:“不可!此雞性情驕矜,相鬥必敗。”

再過十天,齊王又催問,紀消子仍然說:“它聽到外面聲響,就格格迴應;看到外面影子晃動,就心浮氣躁,易受外境牽動,不宜打仗。”

數十天過去了,齊王終於按捺不住。

紀消子說:“據我近日觀察,不管其他的鬥雞如何鳴叫挑釁,它都神閒氣定,望之儼然呆若木雞,群雞一見就潰敗逃竄,天下無敵矣!”

呆若木雞,實則深藏實力;不怒自威,最終一飛沖天,一鳴驚人,驚豔眾人。

古人深諳抱朴守拙之道,謙虛自己的作品為拙作,稱謂自己的見解為拙見,戲稱自己的妻子為拙荊。

他們懂得多,卻訥言;最優秀,卻最謙遜。

人生在世,不必太聰明,更不可逞聰明,不僅要藏拙,更要養拙。

曾國藩也說:“一味渾厚,絕不先露”,因為他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鋒芒畢露,必定招人妒忌;“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置身事外,方能保全自己。

抱朴守拙,是君子的修養方法,也是老祖宗教我們的涉世之道。

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迷失於俗世的誘惑,而是始終保持樸實、豁達的本性;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在意人前的虛名,而是深藏功與名,獨善其身、兼濟天下。

願俗世中的我們,知世故而不世故,在善良中成熟;歷經蒼涼卻不失純真,擁有最智慧的練達。

點一下「在看」分享給更多道友,福生無量天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