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動兵數百萬以至於亡國,這麼做值得嗎

高句麗是不聽話的小國?難道是以面積看待國家的大小嗎?高句麗的實力,遠遠被後人所低估了。

這麼跟你說吧,從西漢末年,一直到隋唐時期,高句麗已經綿延不斷存在了700多年,就問你中原有幾個王朝能超過這個記錄的?

存在即是合理的,就算不太合理,至少也有存在的原因。很顯然,高句麗足夠強大,才能保證他在這700多年時間裡活下來,要不早就成了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了嘛!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動兵數百萬以至於亡國,這麼做值得嗎

一、高句麗為了存活採取各種手段,活下來不是奇蹟。

相對於中原王朝來說,高句麗的確是個彈丸小國,不就是佔著東三省和半島的地盤嘛!有時候連這點地盤還佔不齊,咋能說它強大呢?

說一個國家強大,倒不是說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一直都很強,而是他們的生存能力很強大。兩軍交戰未必都是拼國力吧?還要鬥智謀,配合等方面的能力。

高句麗在這700多年時間裡,針對不同的中原王朝,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所以才能在亂世和太平盛世中,都活得好好的。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恰好就是高句麗建國的時間。這個時候王莽亂政,自己家裡的事情都解決不好,壓根就沒工夫管偏遠地區,所以便宜了扶余人朱蒙,他在東北建立了高句麗。

等到劉秀平定內亂,再次大一統以後,高句麗已經成為了相對比較成熟的王國了。

那高句麗二話不說就跟東漢講和,成為了東漢的藩屬國之一,就這麼存活了下來,而且還偷摸著兼併了不少周圍的地盤,逐漸壯大了自己。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動兵數百萬以至於亡國,這麼做值得嗎

等到魏晉時期,天下再次大亂,高句麗本打算撈一票。結果曹操橫空出世,他一路向北打得高句麗沒有還手的餘地。還想撈一票?差點被曹操給徹底滅了。

可惜曹操大意了,他以為攻佔了高句麗的都城丸都城,就等於是滅了高句麗。

其實人家核心力量早就撤退躲起來了。趁著三國內亂時期,高句麗沒多久再次重建了丸都城,再次拓展自己的領地。

南北朝近280年左右的混亂時期,高句麗也沒有閒著,這貨本打算入侵中原,趁機幹票大的。結果被鮮卑慕容氏的燕國給打得載歌載舞,只好退回了自己的地盤。

高句麗的巔峰是在好太王時期,這哥們猛啊,不僅滅了扶餘國,而且還兼併了靺鞨部落。

使得新羅臣服於他,百濟也是總被他欺負。好太王的兒子長壽王時期的版圖是最大的,基本佔了東北和半島全境。

等於說這傢伙其實是東北地區的一個霸主,那些個原來臣服於中原王朝的小國家,陸續都跑來臣服於高句麗了,你覺得中原王朝能高興嗎?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動兵數百萬以至於亡國,這麼做值得嗎

二、小弟來求救,大哥能袖手旁觀嗎?

不少人不理解隋煬帝為啥要收拾高句麗,其實歷史上但凡有點作為的君主,在這個時期,都想要收拾高句麗。

比如說曹操就差點滅了高句麗,前燕也把高句麗打得夠嗆。北魏王朝對高句麗的問題也很看重,隋文帝時期也想一手滅了高句麗。

當時隋文帝派遣漢王楊諒、周羅喉帶著30萬大軍分為水陸兩部分進攻高句麗。結果楊諒的陸軍遭遇了雨季,道路泥濘,糧草供應不上來,造成了軍中大疫。

而海上的周羅喉更慘,在海上遇到大風,大多數船都被吹翻了。

30萬大軍,還沒怎麼動手,就被自然環境搞掉了絕大多數人,你說這事兒鬧的,差點沒把隋文帝給氣死。好在這個時候高句麗主動給隋文帝下了個臺階,表示要稱臣,這才讓隋文帝放棄了繼續征討。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動兵數百萬以至於亡國,這麼做值得嗎

隋煬帝時期,百濟國王被高句麗和新羅合夥宰了,這可把隋煬帝氣壞了。再加上隋文帝時期吃了虧,隋煬帝早就想要收拾高句麗了!

大家都是小弟,憑什麼你們敢動我保護下的小弟?隋煬帝早就意識到,東北地區的高句麗,已經成為了當地的霸主,新羅這種小角色,已經徹底投靠了高句麗。

如果不早點把這貨給解決了,那隻能是遺禍後代,隋煬帝可不是個懶散的君主,他既然想做,那當然要做個徹底。

因此我們才能看得到,隋煬帝動不動發動百萬之眾,對高句麗發起進攻。其實他也是吸取了曹操、慕容氏的教訓,沒有徹底清除高句麗的餘孽,才會讓他們春風吹又生。

這次隋煬帝出兵如此之多,其實就是為了一舉消滅高句麗,讓東北地區徹底安寧下來。結果呢?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動兵數百萬以至於亡國,這麼做值得嗎

三、隋煬帝給唐朝滅高句麗奠定了基礎。

三徵高句麗,或許是隋煬帝一生中,所主導的規模最大的一場軍事活動。那麼規模究竟有多大呢?

第一次征討:隋文帝出兵130萬人,後勤部隊多達200萬民夫。

這規模我看在歷史上找不到第二家了吧?打了足足5個月,結果在遼東城下被高句麗擊敗。

第二次征討:規模沒記載,不過絕對少不了,應該也在百萬左右。

在遼東城下打了20多天,雙方都傷亡慘重。結果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在國內反叛,導致這場征討也是潦草收場。

第三次征討:此時的隋朝內部已經到處都是農民軍了,可是楊廣還是沒有忘記征討高句麗。

這回高句麗主動臣服於隋煬帝,這才讓隋煬帝罷兵回朝。

那麼從此以後高句麗就老實了嗎?當然不是。臣服於隋煬帝的高句麗,卻從來沒有一次前來朝見過隋煬帝,你說這算是投降嗎?這顯然是一種緩兵之計有沒有?

可惜沒多久隋煬帝自己就掛了,所以高句麗總算是鬆了口氣。不過這三次征討高句麗,隋朝出兵百萬之多,對高句麗的國力影響肯定相當大,這為後來唐朝滅亡高句麗奠定了基礎。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動兵數百萬以至於亡國,這麼做值得嗎

總結:還是李世民的方式比較高明。

高句麗元氣大傷以後,李世民並沒有急著收拾他,而是採取了偷襲政策。每當高句麗要收穫糧食的時候,李世民就派一支騎兵過去搗亂。

一兩次還行,長此以往,這誰吃得消啊?高句麗的糧食產量嚴重下降,國力再次遭到了嚴重打擊。等到唐高宗李治上臺後,高句麗已經是苟延殘喘了,被滅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參考資料:《隋書》、《後漢書》、《舊唐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