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西方對“閉關鎖國”的理解存在根本不同

中外學者似乎有一個共識:“閉關鎖國”是中國明清時期落後於西方的重要原因。

然而,中國人和西方人對“閉關鎖國”這四個字的理解其實存在根本不同。完全是在各說各話。說這話背後的目的根本完全不一樣。

中國人這麼主要是覺得明朝和清朝曾經實行海禁政策,禁止與外國貿易,阻礙了中國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導致中國沒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政治制度,最終導致落後捱打。

而事實上,明朝和清朝實行海禁政策的時間並不長,大約只有幾十年。中國和日本以及周邊的藩屬國一直存在著頻繁的貿易往來,雖然中國稱之為“朝貢”,但並不能否認其貿易的實質。日本和藩屬國來華朝貢時,總是攜帶大量商品,趁機進行貿易。因為收益很大,藩屬國們總是樂此不疲,要求多多進行貿易。

中國和西方對“閉關鎖國”的理解存在根本不同

1840年前,清朝和西方也在進行大量的貿易,只不過地點限制在廣州十三行。列強正是透過廣州向中國輸送了大量的鴉片,造成中國白銀大量流失。最終引發了鴉片戰爭。

也就是說,清朝其實並沒有閉關鎖國。難道非要開放每一片國土,和全世界每一個國家都進行貿易才不算閉關鎖國嗎?

充其量只能說,中國和藩屬國之間的貿易很頻繁,幾乎不受限制,和西方列強的貿易受到一定的限制,僅此而已。遠遠不是閉關鎖國。

那麼,為什麼中國人和西方人在清朝閉關鎖國方面達成了一致意見呢?

中國方面的原因前面已經說過了。認為閉關鎖國造成落後。

西方人這麼說的原因則是:

第一,西方人的陋習,特別善於汙衊對手。

很多人認為西方人有“契約精神”,遵守國際法,講究誠信。但最近的中美貿易戰把美國的嘴臉徹底暴露了,為了利益,退出各種條約,完全不顧吃相了。

西方人是這樣,如果條約和國際法對我有利,那我就遵守,並號召大家也要遵守;如果對我不利,那條約就是一張廢紙,咱用實力(拳頭)說話,誰拳頭大聽誰的。只要我吃虧了,我就要各種找茬找理由,必須讓你“大出血(讓利)”才行,不然咱就沒完。只要不符合我的利益,你做什麼都是錯的,民主、自由、意識形態都可以當做藉口。

清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方列強的貿易,這不符合西方的利益。所以,西方自然對清朝不滿,指責清朝“閉關鎖國”只是其中的一個藉口。

第二,為殖民掠奪做辯護。

英國為了向中國賣鴉片和中國打了一場持續兩年的戰爭。無論對西方人來說,還是對中國人以及其他國家的人來說,這都是不光彩的,很丟人。

英國人還是要點臉的,對國內民眾也必須有交代。所以,英國人開始為自己做辯護:你們中國人閉關鎖國,不符合世界潮流,這是你們落後的重要原因。我轟開你們的國門是為了你們好,我為你們帶來了先進的科技和文化。

這本來是英國人的藉口而已。但中國人一聽:好像有道理,我們就是因為閉關鎖國才落後的,我們應該開放。。。

你可以想象一下當時目瞪口呆的英國人:這樣也能過關?我真是個天才。

中國和西方對“閉關鎖國”的理解存在根本不同

西方人這麼說的第三個原因就是,混淆了清朝“閉關鎖國”的真正原因。

清朝對藩屬國、日本都敞開貿易,為什麼對西方就進行貿易限制呢?

因為各藩屬國、日本和中國一樣,都是農業國,貿易量有限,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太大影響。

西方列強就不同了。他們經濟實力強大,西班牙有海量的金銀,英國、法國工業實力強大。當時的中國人又不懂匯率。如果不進行一些貿易限制,那中國的經濟會被拖垮,中國會提前淪為半殖民地社會。

中國和西方對“閉關鎖國”的理解存在根本不同

1840年以後,中國被迫開放,關稅自主權沒有了,再也無法限制與西方人的貿易了。西方人也還是不滿意,直到《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全境開放,徹底淪為半殖民地,西方人才滿意的笑了,再也不指責中國“閉關鎖國”了。

總結:中國人和西方人對“閉關鎖國”的理解其實不一樣。中國人認為“閉關鎖國”是落後的原因之一,而這只是西方人為侵略隨便找的藉口而已。

真實情況是,中國並沒有“閉關鎖國”,只是在西方的貿易攻勢下被迫採取的一些限制措施而已。

大家也可以說下自己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