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將重刑犯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什麼身份?

在眾多電視劇當中,或許人們對這樣鏡頭有些許印象,每當重要的王公大臣犯下大錯,被即刻問斬,就連家人也受到牽連,而對重刑犯的處理方式,皇帝下令,發配寧古塔,有的還要加上一句給披甲人為奴,這多少有些讓人感到好奇,披甲人到底是什麼身份呢?

這裡就必須要講講清朝的歷史,眾所周知,早在秦代以後,社會從奴隸制正式轉變為封建社會,然而滿清的前身後金,卻同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奴隸制政權。

清朝將重刑犯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什麼身份?

在以八旗制度“以旗統軍,以旗統民”的情形下,旗人當中,又按照身份地位,分成了三種,地位最高的,是旗丁,也就是女真人,地位最低的,是“啊哈”,翻譯過來就是奴隸奴才,大多為俘獲收容的漢人或者朝鮮人,而夾在中間,不高不低地的,便是“披甲人”,他們大多為降將,民族多種多樣。在披甲人當中,又分為馬甲(騎兵)和步甲(步兵)。

可不要小看了這一部分的勢力,正是有了他們的幫助,人數稀少的後金,再到後來的清朝,才能夠進兵中原,從而佔領天下。

清朝將重刑犯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什麼身份?

不過到了後來,隨著降兵降將變少,披甲人的概念也逐漸發生了改變,開始泛指代替皇室,鎮守邊疆的人軍人。

順治入關以後,清朝依然保留著不少的奴隸制剩餘,比如包衣制度就是最好的典故,而披甲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邊關,大部分條件惡劣,同時位置偏遠,為了能夠安撫人心,以至於清王室也會時不時將一些犯人或者家屬發配給這些人,用於穩定軍心。

清朝將重刑犯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什麼身份?

寧古塔又是什麼地方呢?它是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位於如今黑龍江牡丹江市,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以及駐軍重地,同時也是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軍事政治經濟的指揮中心。

這裡十分嚴寒,條件惡劣,一度被當成了流放犯人的重要地方,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順治時期丁酉科場案的主犯吳兆騫,都曾經被流放於此,根據投降清朝的明代兵部尚書張縉彥所記載,寧古塔還收容了大量明代舊臣:“流徙來者,多吳、越、閩、廣、齊、楚、梁、秦、燕、趙之人。”

清朝將重刑犯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什麼身份?

從張縉彥的遭遇來看,他似乎還算過得去,此地雖然嚴寒,但是物產資源豐富,這些昔日計程車大夫甚至沒有幹什麼繁重的活計,張縉彥不但有功夫寫了《寧古塔山水記》《域外集》兩本書,竟然還和流放的吳兆騫等人起了一個詩社,“朝夕相對,歡若一家”,“詩酒唱和,過從甚密。”

這多少考慮到了張縉彥等人的特殊身份,然而要是發配披甲人為奴,日子那絕對就不會好過了,按照清廷的政策,這個身份將會世世代代的維持下去,永日不得翻身。

清朝將重刑犯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什麼身份?

除此之外,為了保障貴族的權益,清廷還制定了十分嚴厲的“逃人法”,對敢於私自逃跑的奴才,會給予十分嚴厲的打擊,為清廷立下汗馬功勞的靖南王耿仲明,正是因為私自藏匿逃人,從而畏罪自殺,就能可見一斑,這也就是為什麼電視劇裡那些人聽到懲戒的措施,為何會面如死灰的原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