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能​折​騰皇帝:頑劣成性,16歲還不會讀奏章,最後卻英年早逝

皇帝是我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也是最高權力的擁有者。皇帝掌管著一切事物的決定權,自然也要以身作則,在清朝對皇子的要求更是嚴格,也正因此當時出現了“清朝帝王多勤政”的現象。但其中出現了一位最能折騰的皇帝,不僅頑劣成性,還將朝野搞得大亂。

清朝最能​折​騰皇帝:頑劣成性,16歲還不會讀奏章,最後卻英年早逝

這位皇帝就是愛新覺羅·載淳,即同治帝,是清朝的第十位、清朝入關的第八位皇帝。同治是咸豐帝唯一存活的兒子,生母是慈禧皇太后,1861年,在咸豐帝去世後,6歲的同治帝繼位。因為年幼不能親政,於是由慈禧皇太后進行垂簾聽政,並派恭親王輔政。

同治帝六歲時繼承皇位,並開始學習,第一任老師是翰林院編修李鴻藻。隨後又有禮部尚書、大學士和工部尚書等教學,但年幼的同治帝在面對枯燥無味的學習內容絲毫不感興趣。加上又已經是皇帝,眾大臣是想管也管不了,這些博學多才的官員對此也是束手無策。

清朝最能​折​騰皇帝:頑劣成性,16歲還不會讀奏章,最後卻英年早逝

正直童年的同治帝上課時,不是“倦怠”,就是“多戲言”。長久如此,這導致同治帝出現“典學未成”,即便到了16歲時,仍然是“讀折不成句”。而康熙帝在14歲時已經能獨立處理朝廷政務,而同治帝到了16歲還讀不懂最基本的奏摺,這差別也不是一丁半點。

直到同治12年,18歲的同治帝才開始親政,而慈禧太后也是下旨,勉勵同治帝“祇承家法,講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學”。而同治帝不僅沒把心思放在治國理朝上,在政治上是碌碌無為,而且還十分荒唐貪玩,在皇宮裡呆膩了就開始打起了別的主意。

清朝最能​折​騰皇帝:頑劣成性,16歲還不會讀奏章,最後卻英年早逝

在同治帝親政期間,因覺得紫禁城皇宮十分單調,而又處處受限,就想重修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燒燬的圓明園,以供取樂。而當時清朝剛剛結束戰亂,各種割地賠款讓國家財政十分緊張,知道國庫沒錢的同治帝就下令讓朝中百官捐錢。

這當然引起了朝中官員的聯名反對,不過同治帝對此一概不管,執意要修建,結果還鬧出了李光昭詐騙案。不光如此,同治帝還和自己紈絝的堂兄弟載澄,經常藉著視察圓明園工程的名義,兩人一起出皇宮,尋花問柳,過著花天酒地的放縱生活。

清朝最能​折​騰皇帝:頑劣成性,16歲還不會讀奏章,最後卻英年早逝

由於兩人臭味相投,同治帝和載澄此後就時常出宮,出入花街柳巷,縱情享樂。時間一長,同治帝這種荒誕行為也被大臣所知,於是大臣們紛紛奏摺上書,規勸皇帝走回正軌。但同治帝依舊不知悔改,仍然頑劣成性、我行我素。

最後沒辦法,恭親王奕訢親自聯合惇親王奕誴、醇親王奕譞,這三位都是同治帝叔輩的親王,再加上朝中其他幾位重臣,十人聯合勸諫,想讓同治帝停罷修圓明園和停止不務正業的荒唐行為。直到奕訢說出同治帝在何時何地,作出的種種齷齪的卑鄙行為,同治帝才感到羞愧。

清朝最能​折​騰皇帝:頑劣成性,16歲還不會讀奏章,最後卻英年早逝

但也因此而記恨奕誴,甚至一怒之下還頒佈了要剝奪奕訢“鐵帽子親王”爵位降為郡王的詔令。在慈禧太后得知後,先是批評指責了同治帝,又在下旨的第二天,下旨恢復了奕誴的職位。好在同治帝親政一年後就因天花病逝了,不然還不知道要鬧出什麼么蛾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