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中國古代的皇帝制度?

學會了歷史的看問題,可能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因為如此就是學會了客觀的看問題,學會了辯證的看問題。

皇帝在中國古代比起分封,也是一種進步的代表。極大的提高了辦事效率,節約了時間,幾千年未有太大的改變。把家、國的命運系在皇帝一人身上風險很大。因為皇帝並不是擇優選拔的而是血脈繼承的。在傳統農業社會,由於發展力水平低,節奏慢。皇帝失誤的損失也許不大。隨著現代化的程序加快,皇帝的失誤可能會很大。望眼當今世界,即使有王室,也是象徵意義的。

你怎麼看中國古代的皇帝制度?

凡事都有兩面,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歷史地看問題”其實就是從利弊去分析問題。我們都習慣對已知和已經存在的事物進行詬病,殊不知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一樣會被詬病,可能有過之無不及。

歷史的進步都是一種擇優選擇,利大於弊是原則。

你怎麼看中國古代的皇帝制度?

歷史上反覆出現的東西,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內在的邏輯。事物的發展都是不斷地演變的,也許有些存在並不完美,但如果缺了,可能更糟糕。

皇帝是時代的產物,存在即合理,不同時代的問題,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案,能解決問題的方案,那就意味著是有價值的,無謂好與壞。

歷史性地看問題,就是把一個問題,還原到當時的情境中去。

你怎麼看中國古代的皇帝制度?

如此,則當時的問題、壓力、限制條件就都一時鮮活起來,讓人能夠理解當時的無奈、必須和可能。從而看到歷史人物破解難題的勇氣和智慧。他們做得並不完美,但是做到的,很可能已經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了。

比如,袁世凱的復辟當然是開歷史的倒車,有他個人的侷限和反動在其中。但又何嘗不是,試圖用曾經可行的辦法去應對當時的殘破局面?而中華之救亡重生,還要更多的努力和犧牲,才真正找到了正確的道路。

能還原當時的應用場景,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知識萃取。只是就抽象的概念來評判,我們什麼也得不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