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和晚年7年口不言兵,趕走家中100妻妾,換來子孫200年富貴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是自古以來世人皆知的真理,在我國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有著數不勝數的風雲人物,他們為了追隨自己心中的明君,為了實現自己心中那份深藏已久的理想,為了實現自己籌劃已久的人生抱負,也是為了挽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他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奉獻出自己風華正茂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

儘管有部分人最終的的確確地實現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卻並沒有迎來一個等待已久的平靜生活。俗話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些陪伴著領袖們南征北戰,赫赫有名的將領們往往會給予領袖們功高蓋主的錯覺,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領袖們寧可錯殺一千,也絕不放過一個,這也是不少文人將領們落得一個晚景悲涼的重要原因。

但是,同樣也有一位名為湯和的明朝將領,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將這一切化險為夷,年事已高的湯和不惜遣散自己100妻妾,將自己的兵權全然交出,為自己的子孫們換來了一道保命符。

湯和晚年7年口不言兵,趕走家中100妻妾,換來子孫200年富貴

湯和:他曾與大明皇帝情同兄弟

湯和與朱元璋的緣分早已在不知不覺中就此結下,早在二人還是黃髮垂髫之時,兩人便早已是形影不離的玩伴。湯和比朱元璋大了整整三歲,對於朱元璋來說,湯和是一位值得信賴的兄長,而湯和也願意帶領著朱元璋走街串巷,隨意揮灑二人的青春。

然而,好景不長,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混亂年度,維持生計對於普通人家來說都是難如登天。在那個黑暗的年代,數以萬計的家庭妻離子散,骨肉分離,令人唏噓不已,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朱元璋的父母與哥嫂相繼離世,只留下朱元璋一人獨嘗世事艱難,人間疾苦。

為了在這個亂世中苟活性命,朱元璋只得選擇出家為僧,也正是因此,湯和與朱元璋就此別過,兩人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得相見。或許在朱元璋這段飽嘗人情冷暖的日子中,曾經在心中滿懷對於這位異姓兄長的思念之情。

湯和晚年7年口不言兵,趕走家中100妻妾,換來子孫200年富貴

湯和:再次相見,兩人選擇並肩作戰

為了平定天下,安撫人心,湯和毅然決然地選擇加入郭子興所領導的紅巾軍,同時,湯和也想起了朱元璋,他深知朱元璋看似平靜無波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渴望建功立業的偉大決心。

因此,湯和主動邀請朱元璋,希望對方能與自己一同拯救這早已生靈塗炭的故土,拯救處於危急存亡之時的黎民百姓。面對這位兄長提出的邀請,朱元璋自然是敬謝不敏,自此之後,二人就此走南闖北,發誓要將元朝腐朽的統治就此推倒,他們立志要建立一個全新的政權。

二人在南征北討的幾十年間建立了旁人難以匹敵的深厚友情,朱元璋將湯和視為自己的人生知己,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朱元璋功成名就之後,他將湯和封為“信國公”,給予了湯和旁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榮譽。

湯和晚年7年口不言兵,趕走家中100妻妾,換來子孫200年富貴

湯和:為了明哲保身,他選擇放棄身外之物

然而,湯和之後的日子也並非如同旁人所設想的那般一帆風順。在朱元璋坐穩龍椅,一統天下之後,閒暇之餘自然對於這些手握兵權的將軍們心存懷疑。

這並非是朱元璋胡思亂想,這些統領軍隊的將軍們若是心生謀反之意,那麼必將給予自己,給予這片江山又一次打擊,為了保護自己來之不易的土地,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朱元璋毫不猶豫地選擇對於這些飛揚跋扈的將軍們一個下馬威,在此之後,朱元璋早在明裡暗裡地除去了一批曾經隨他打下江山的將領們,將他們的兵權重新攬在自己的手中。

而湯和早已對朱元璋的所作所為心知肚明,畢竟兩人曾經一同長大,對於朱元璋的為人處世,湯和還是自覺心有把握。湯和明白,若是自己還是握住兵權死死不放,那麼等待自己的將是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為了改變眼前的逆境,湯和選擇主動向朱元璋示弱,表示自己早已年老體弱,兩鬢斑白,自願向皇帝獻上自己辛苦多年而訓練出的軍隊。

湯和晚年7年口不言兵,趕走家中100妻妾,換來子孫200年富貴

這些曾是湯和的寶貴心血,但是湯和卻毫不眨眼地選擇將其毫無保留地獻給了朱元璋,這不僅僅使朝中同僚們心存疑慮,更是令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朱元璋對這位童年玩伴甚有了解,他明白對方絕對不是碌碌無為的庸才,願意將自己辛苦得來的一切拱手讓人。

但是湯和彷彿是下定了決心,向朱元璋請求告老還鄉,對於自己所有的功名利祿毫無留戀之情,反而將它們視為燙手山芋,幾乎是馬不停蹄地跑到鳳陽。

在湯和晚年的這七年中,湯和口不言兵,似乎將自己的輝煌人生就此拋擲腦後,他之後更是散盡家中100妻妾,過起了侍花弄草,閒雲野鶴的平靜生活。或許不懂門道的世人會嘲笑湯和膽小懦弱,對於自己辛苦積攢下的財富毫不珍惜。

湯和晚年7年口不言兵,趕走家中100妻妾,換來子孫200年富貴

但是,這其實反映了湯和為人處世的聰明絕頂,為了躲避殺身之禍,為了消除皇帝對於自己的懷疑,湯和選擇放棄身外之物來挽救自己一大家族的性命,這無疑是保命之舉,而正是憑藉著湯和這番舉措,才換了了湯和子孫200年的富貴平安。小結:

湯和的所作所為哪怕放在如今也是不可多得的為人處世之道。早在幾百年前,這位出生在封建王朝的將領便明白了藏拙的重要性。或許在如今追名逐利的世人看來,只要得以平步青雲,那麼其他方面便不值一提。

但是,他們卻將為人處世的做人之道忘得一乾二淨,若是隻是一味地追求位高權重,而對於其他方面毫不在乎,那麼必定將會釀成不可挽回的災禍。生於明朝,數以千計的將士們正是不懂這一點,只為自己眼前的功名利祿而洋洋自得,甚至將皇帝的想法拋擲腦後,這正是為他們招來殺生之禍的重要原因。而生於現代的我們同樣要明白為人處世的重要性,絕不能成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庸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