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盛極一時的匈奴民族,如今都到哪去了?

匈奴人遍佈當今世界30多個國家,他們並沒有消失,而是以一種新的方式重生。

據考證,匈奴最晚形成於戰國時期,其族源可追溯到之前的獯粥,獫狁等族,在漢初時他們的實力達到巔峰,出現“百蠻大國”,新興的漢朝政權差一點成為匈奴的囊中之物。

但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透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混戰和隋文帝統一之戰,匈奴從此再也一蹶不振,他們和其他民族進行通婚,在歷史長河中,慢慢地他們逐漸融合於其他民族之中,就陸陸續續出現了契丹族,突厥,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乃至包括歐洲一些民族。

匈奴到底起源於什麼時候,由於沒有特定歷史書籍流傳下來,歷史上也沒有對此有過詳細的記載,到目前為止,史學界尚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定論。

不過,我們可以先來捋一捋匈奴民族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匈奴民族出現

根據史書記載,早在炎黃兩帝時期,我國北方地區就出現了眾多部族,他們各自為政,黃帝曾率領部族千人北逐葷粥。

到夏朝建立,葷粥仍和夏朝為鄰,夏亡商立,到殷商時期,北方少數民族主力發生很大的變化,鬼方成為了殷商時期的勁敵,再到西周,一個叫做獫狁的民族興起並不斷南犯西周邊疆,周王是曾多次出兵禦敵,這個在後來的《詩經·采薇》裡有過記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但奇怪的是,到春秋戰國時期,尤其是到秦朝建立之初,之前那些鬼方,獫狁等稱呼就在整個華夏大地憑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則是戎狄和東胡人之類的民族稱撥出現,但那時人們對“匈奴”這個名次仍舊很陌生,直到漢朝建立以後,匈奴之名才廣為人知。

像之前的獫狁,鬼方等民族,他們的部落不可能從華夏大地上徹底消失,更多的可能是出現了政權更迭,被其他民族或其他部落所取而代之了,這可能是戎狄,可能是胡人,也可能是匈奴。

但匈奴到底繼承的是哪一派系,目前無法考證,唯獨可以考證的是,最晚在春秋戰國時期,匈奴就已經出現了,但在時間上可能會更早,只不過在漢朝之前他們的影響力並不大,這就相當於在蒙古部落崛起之前,我們只知道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和党項族建立的西夏一樣。

匈奴不是某一個具體的民族,他可能是以存在於北方的某一強大的部落為主,然後吸收融合了從夏商周三朝以來活動於北方的各部落甚至包括中原北部的一部分華夏族,然後透過不斷的兼併戰爭,部落聯盟和民族交往,於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一個民族共同體。

如果大家不能理解,我再舉個例子,這就相當於南北宋時期北方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族部落十分分散,裡面派別林立且各自為政,成吉思汗時期,透過不斷戰爭使其他蒙古部落融入到了以成吉思汗為首的乞顏部當中,就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蒙古族政權,匈奴來源也是如此,只不過叫法不同而已。

匈奴的第一個老大叫頭曼單于,因為在司馬遷的《史記·匈奴傳》當中有記載:

“當是之時,東胡強而月氏盛,匈奴單于曰頭曼。”

頭曼單于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史料記載的第一任匈奴老大,為匈奴的強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所處時期正值戰國末期到秦始皇統治時期。

匈奴民族崛起

頭曼單于上位之後,開始對外擴張,一方面是進行統一北方的活動,而另一方面則是往南侵犯中原政權,為抵禦匈奴,處於北部的秦趙燕三國紛紛修築長城,尤其是趙國,更是憑藉其良將李牧守邊使得匈奴不敢南下。

但這事卻讓鄰國秦國撿了大便宜,趙國因和匈奴在不斷對抗中慢慢消耗了自己的國力(沒辦法,匈奴要南下,首當其衝的就是趙國),而秦國得益於趙國,解決了北方心腹大患,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統一大業。

當時中原北部除了匈奴之外,還存在兩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強大政權,一個是東胡,另一個是月氏。

這兩個政權都比匈奴強大,再加上南方建立起來了強大的秦朝,秦始皇又派蒙恬主動出擊和防禦匈奴,因此當時匈奴部落活動的範圍只限於陰山至河套以北一帶,好不憋屈。

後來他兒子冒頓將其殺害,自立為王,成為匈奴第二任老大,冒頓單于從頭曼單于手中接走匈奴部落後,靜觀其變,苦心經營,但時局的改變給匈奴崛起創造了機會。

事情是這樣的,冒頓本是頭曼單于的長子也被立為了太子,按照劇本發展,他應該成為匈奴下一任老大。

但後來頭曼單于和閼氏又生了一個幼子且頭曼對其疼愛有加,隨後頭曼單于有了廢掉冒頓新立太子的想法,他把冒頓送到月氏做人質然後又派兵攻打月氏,這無疑是想將冒頓置於死地,冒頓知道這件事情後便起了殺心。

冒頓好不容易從月氏部落逃離了回來,這一行為得到了頭曼單于的賞識,父親不僅沒有懲罰他反而賜給他精兵良將萬騎,但此時冒頓已經對自己父親失去了信心,他要建立起一支絕對服從自己的隊伍,然後取締父親成為匈奴部落新的大王。

之後,他趁跟隨頭曼單于去打獵的有利時機用箭射中了頭曼的頭,而他培養的那些親信也跟著冒頓一起行動,頭曼單于當場斃命,隨後冒頓還將他後母及那些不聽話的兄弟姐妹一併解決,自此之後,冒頓成為了匈奴的新單于。

他上位之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要奪回匈奴部落此前已經損失的陣地,而他的敵人就是南部的中原政權,他上位之後,中原政權正處於四處混戰的狀態,這為冒頓單于南下創造了良機。

這時匈奴昔日的勁敵蒙恬早已被趙高和李斯合夥賜死,銅牆鐵壁已經失效,再加上當時中原大亂,正值六國復國戰爭和楚漢相爭階段,大秦甚至整個中原地區再也沒有精力去光顧他們的領地,匈奴部落夾縫求生,達到最強盛狀態。

秦朝瓦解之後,原來那些被派去駐守在邊境計程車兵以及開墾的移民也紛紛離開,返回到中原地區安置,使邊防處於空虛狀態,昔日被打退的匈奴趁機南下,屯兵於長城一帶。

但南下之前他還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先解決東胡和月氏部落,因為這兩個部落隨時可能在自己帶兵南下的過程中和中原政權實行南北夾擊,使其腹背受敵。

關於東征東胡和西征月氏部落,筆者在此就不詳細的敘說了,總之,最後冒頓基本統一了北方遊牧地區,使北方諸多部落乃至西域大部分國家都向匈奴臣服,冒頓在北方建立了所謂的百蠻大國。

打敗東胡和月氏之後,冒頓單于幾乎消除了左右兩側的強敵,使其南下沒有了後顧之憂,於是開始策馬向南挺進,試圖從中原政權手中奪回此前喪失的陣地。

他先是收復了趙武靈王時期被趙國奪走的樓煩地區,後來又派人南渡黃河佔領了之前被蒙恬戰領的河套平原。

公元前202年, 為期四年的楚漢戰爭已經結束,劉邦建立漢朝,整個中原地區又重新回到了統一的狀態,在冒頓單于大兵進犯漢朝之前,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當時燕王臧荼由於在楚漢相爭的時候選擇站在項羽的立場上,後遭到韓信率領部隊痛擊,其子臧衍為了替父報仇,逃到匈奴想借助匈奴之力來對抗漢朝。

這正對冒頓單于的胃口,他早就想帶兵攻打燕代地區,趁此機會他出兵收復了燕代兩地,但他僅僅止步於此。

此後並沒有繼續南下而是選擇北上,用武力征服和迫使北方那些諸多零散的部落紛紛投向匈奴,使匈奴一度成為可以和漢朝平起平坐的少數民族部落。

這時匈奴已經達到了黃金時期,在徹底解決了北方問題之後,匈奴便不斷南犯漢朝邊疆,當時漢朝為了解決北部匈奴所帶來的隱患,漢高祖劉邦率三十多萬軍隊親征匈奴。

按照漢高祖本來的計劃,這麼大的規模不滅掉匈奴也得將匈奴嚇退幾百裡,他想趁此痛擊匈奴,使其不再有南下非分之想。

可沒成想的是,當時士兵才經歷了秦末戰爭和楚漢戰爭,厭戰情緒高漲,在這種情況下,劉邦親率的三十萬軍隊被冒頓單于逐一攻破,自己反而被困於平城七日之久,險些殞命於此。

至此之後,漢朝有其心無其力,再也無法對北部匈奴發起大規模的進攻,而當時漢朝急需要休養生息,發展自己的實力,北部冒頓單于看到漢朝不再主動對自己發起進攻,就想使用激將法給漢朝寫了一封信進行羞辱。

當時漢高祖劉邦已經去世,正值呂后執政時期,呂太后看到此信之後,他猜到了這可能是敵人的陰謀詭計,內心儘管十分生氣卻仍然把姿態放得很低很低,不敢輕易起兵,還自貶身價給匈奴送去了大量的奇珍異寶。

冒頓單于看到漢朝此時絕不會主動挑起戰火於是也把精力開始投到徹底擊垮西部的樂氏勢力上來,他答應了漢朝提出的和親政策,昭君出塞就是最好的證明,可儘管如此,直到漢武帝繼位前後,匈奴仍然不斷南下侵犯。

匈奴民族的覆滅和融合

就這樣,漢朝和匈奴的關係是處於戰戰和和,和和戰戰的狀態。

你方唱罷我登場,但不管如何,漢朝在武帝之前始終沒有實力和匈奴決一死戰,匈奴也沒有辦法徹底顛覆漢朝。

直到漢武帝繼位之後,再經過漢文帝和漢景帝之間的文景之治,漢朝的實力已經得到大幅的提升,已經到了和匈奴徹底一戰的時期,漢武帝多次出兵北擊匈奴併成功擊退,使匈奴逃到了大漠深處無力再和漢朝抗衡。

時間再來到東漢末年,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匈奴的實力盛衰不定,但經過魏晉南北朝之後,匈奴的實力從此再也一蹶不振並且由於和親政策,匈奴和其他民族通婚,使其內部開始出現了各種新興的少數民族。

自隋朝統一全國之後,匈奴這個概念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後來新興崛起的是位於西部的突厥政權,整個匈奴民族,從興起到從歷史長河中消失,活躍時間長達幾百年。

匈奴是如何消失的?而他當今又成為了誰?

冒頓單于在位時期軍事行動相對頻繁,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匈奴人口減少,但是卻不斷的匯入了新的少數民族,當時匈奴的人口構成主要是匈奴人其他北方逐步西域諸國的人有相城和琉璃等紛紛加入了匈奴部落是匈奴成為了一個偌大的少數民族政權。

在匈奴和漢朝交戰的這數百年當中,就冒頓單于在位時期,透過南征北戰,匈奴所得漢人,西域胡人,烏桓和鮮卑等族人總計約55萬人。

他們以勞動力的姿態出現,不僅在開發和改造蒙古高原上起著積極的作用,也在增加匈奴人口方面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同時也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

匈奴是一個多民族的聯合體,用現在的話來講叫做民族共同體,實際上,在匈奴部落內部,各族保持著各自的生活方式和歷史傳統,但他們流通的幾乎都是匈奴語。

冒頓單于為匈奴民族打造了一個強盛的帝國且盛極一時,但在這種強盛之下,卻潛藏著巨大的危機,眾所周知,遊牧民族的強大是建立在軍政統一的基礎之上的,是靠內部的統一和團結以及強大的軍事實力來保護續產獨立部落小國。

在冒頓單于在位時間,他依靠強有力的政治手腕和軍事實力統一北方地區所以使北方各族部落莫不敢臣服,使得匈奴內部空前統一,但是自冒頓單于去世之後,到軍臣單于上位時,整個匈奴民族又陷入了分散和崩潰的歷史時期。

畢竟依靠這種未成體系的制度結合起來的民族它是不穩定的,一旦這一基礎遭到摧毀軍事實力便會隨之削弱,原本的優勢便會成為巨大的劣勢,這不但會使匈奴人喪失向外侵略的能力也不能抵禦四周國家的進攻,如漢武帝時期就是最好的佐證。

漢武帝能夠出兵擊敗匈奴,除漢朝當時實力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外,也和匈奴內部出現衰弱頹廢之勢有很大的關係,軍臣單于以後,匈奴內部就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分裂,部落小國紛紛叛離,整個匈奴部落山雨欲來。

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對匈奴進行了長達15年的征服戰爭,中國意志動用了100多萬兵力且交戰次數達到24次之多,其中西漢王朝主動進攻的次數達到了9次,在這20多次戰爭中西漢王朝完全佔據戰略優勢,並重新從匈奴手中奪回了河套河西走廊地區。

當時在匈奴民族中流傳一首民歌: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

尤其是漠北之戰,這場戰爭對匈奴打擊尤其激烈,此戰被浮殺的匈奴人累積達到21萬之眾,隨後投降的還有5萬人。

此戰之後,匈奴人口銳減,趨於衰弱,遂退往漠北地區,在漠南地區甚至出現了沒有任何政權的場景,退到漠北地區的匈奴生活仍舊不好過,頻繁遭到烏桓民族和鮮卑族的攻擊。

西漢和匈奴長達十五的戰爭使匈奴失去了半壁江山,而且這種實力的大幅度衰退導致匈奴內部出現了頻繁的奪嫡鬥爭和政局變亂。

到西漢末期和東漢時期,匈奴內部就出現了嚴重的南北分裂,而且這種分裂是不可逆的。

隨後匈奴便一蹶不振,名存實亡,南部匈奴無法抵抗南部進攻選擇歸漢,融入了漢民族及鮮卑族當中,北部匈奴則西遷,成為了後來的突厥勢力,甚至有一部匈奴西遷到了歐洲地區,所以說現在很多歐洲地區的民族,他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匈奴。

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又有興起之勢,如劉淵就建立了漢化匈奴的政權,但這畢竟只是曇花一現,之後匈奴逐漸消失於歷史的洪流之中並且再未有出現過。

再往後就出現了契丹族,党項族,蒙古族和滿族,如果要究其這些少數民族的歷史根源,其實最早就可以追受到匈奴。

總結

至於匈奴現在演變成了哪個民族,沒有定論,可以說是蒙古族,可以說是滿族,同時也可能是其他的少數民族,同時咱們有不少漢人的血液裡也融入了當時匈奴人的血液。

18世紀法國學者德奎尼在研究中國史書的時候就提出一個觀點,他說:

中國漢朝的北匈奴中有一支西遷最後到達了歐洲,成為了西方歷史上的匈奴人,這支隊伍把哥特人從原始森林趕向平原且還消滅了羅馬帝國,最終建立了強大的匈牙利政權,而後又出現了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

2018年世界匈奴人後裔大會在匈牙利布高茨市成功舉辦,其中來參會的居然多達30多個國家,其中就有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土耳其和塞爾維亞等國家,出席此次會議的代表都紛紛說自己的祖先是匈奴人。

這與其是匈奴人給世界造成了影響,倒不如說是大漢王朝影響了世界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