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繼位:九子奪嫡的真與假

雍正繼位:九子奪嫡的真與假

立太子這事,看起來是比誰更適合當皇帝,其實是拼誰更會當兒子。

前言

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在北京暢春園駕崩。他死後,九門提督隆科多打開了康熙留下的秘密立儲詔文,宣佈將由皇四子胤禛繼承皇位。

雍正繼位是清史最著名的公案之一。康熙晚年九子爭位,以皇八子、皇十四子勢力最大、支持者最多,最後卻是不顯山不露水的皇四子胤禛接班,這引起了後世的諸多猜測。

清史研究的開山鼻祖孟森曾斷言,雍正是矯詔自立,坊間野史更傳說,康熙的立儲詔書上本來寫的是“傳位十四阿哥”,被雍正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而與雍正爭位的兄弟們在他即位後的悲慘結局,似乎也表明了他的“做賊心虛”。

雍正繼位:九子奪嫡的真與假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歷史上,兄弟相爭的故事並不鮮見。

比如曹丕、曹植爭奪魏王世子之位,曹氏近臣紛紛站隊,曹丕還在即位之後上演了逼弟賦詩的戲碼;

再比如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因為在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與兄長朱高熾爭奪儲君之位,甚至在侄子明宣宗繼位後都不肯放棄。

在康熙晚年參與奪嫡的九子中,老大個性粗暴,老三隻擅長學術,老二靠嫡長子身份兩次被立儲,又兩次被廢,實際上早就被排除出繼承人之列;老九、老十是八爺黨,十四也是八爺黨,但後期自己有了爭位的想法,十三則是四爺黨。

如此盤算下來,所謂“九子奪嫡”,實際上的儲位爭奪者,只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與皇十四子胤禎。而其中勢力最大的兩人,便是皇八子與皇十四子。

雍正繼位:九子奪嫡的真與假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

可為什麼他們沒能繼位呢?

按理說,八阿哥胤禩是有資格當儲君的。他在康熙諸子中素有賢名,人稱“八賢王”。

但胤禩出身低微,生母衛氏本來只是個宮人。康熙因此極度厭惡胤禩,數次公開辱罵他就是個賤種,父子關係甚至緊張到了胤禩的生母衛氏自戕護子的地步。

一次衛氏得了重病,她託人給胤禩帶去了遺言:“我本是下賤的宮人,因為生下了你才有個名分。你皇阿瑪現在因為我的出身而看不起你,我也不想喝藥治病了,不如一死讓你不再受我連累。”最後竟真的斷藥亡故。

但衛氏顯然是把康熙的帝王心術看低了,真正讓康熙討厭胤禩的其實是他的人望。在康熙因不滿次子胤礽的品性將其廢立後,曾下詔詢問群臣舉薦哪個阿哥為太子,結果群臣一致舉薦了八阿哥胤禩。

雍正繼位:九子奪嫡的真與假

▲康熙第八子、廉親王胤禩。雍正即位後被囚禁於宗人府,改名“阿其那”,後神秘死亡。乾隆四十三年被恢復宗室名號。

大臣們的反應不由讓康熙心中警鈴大作。朕還沒死,你們怎麼就如此傾心於八阿哥?

是你們與他結黨,被他收買了替他說話,還是他的威望已經大到了足以使喚群臣?不管哪一種猜測,都是已經執掌大權四十餘年的康熙所不能容忍的。

於是他當即變臉,在朝堂上質問群臣為何與胤禩結黨。沒想到這些臣子非但沒有因為康熙動怒退卻,反而紛紛為胤禩辯白,與胤禩交好的十四阿哥胤禎更是跳出來用性命為其擔保。

這更是讓康熙無比震怒。胤禎當時統領西部軍務,封號“大將軍王”,站出來為老八作保,什麼意思?要用軍隊逼朕退位嗎?暴怒之下的康熙抽出佩刀,差點就要將兒子當廷砍死,群臣擁立一事就此作罷。

康熙諡號“仁皇帝”,晚年為博取美名,對吏治上的腐敗視而不見,在立儲一事上卻沒有表現出任何善意。皇八子胤禩在立儲鬥爭中的失敗,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懷璧其罪,十四子胤禎也因為手握重兵、加上曾是八爺黨的關係,連帶退出了皇位爭奪。

雍正繼位:九子奪嫡的真與假

▲《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劇照

至此,皇位候選人只剩下了四阿哥胤禛。他有什麼獨特的優勢嗎?

其實,胤禛在奪嫡過程中的“孤立無援”與不顯山不露水,就是他最大的優勢。胤禛個性嚴肅、不近人情,在外朝幾乎沒有朋友,人稱“冷麵王爺”。在諸皇子中,除了他自己一手帶大的幼弟胤祥,也無一人與他親厚。這樣安全、本分的兒子,才是年老懈怠的康熙最需要的儲君。

為了讓胤禛順利繼位,康熙做了很多安排。在他病逝前的一年,皇室的重大祭祀活動他都讓胤禛代為主持,還對他的兩個親信隆科多、年羹堯都委以重任。這些資訊無不表明,老皇帝早就已經決定讓胤禛繼位,不可能存在什麼改詔篡位的陰謀。

雍正繼位:九子奪嫡的真與假

▲年羹堯(1679年—1726年1月13日)

既然康熙傳位的徵兆已經非常明顯,為什麼雍正的繼位會在後世平添疑雲呢?

第一,雍正上位後報復胤禩、胤禎,被認為是心虛

雍正登基後藉口胤禩治喪太簡,有意羞辱皇考,將胤禩、胤禎發配皇陵;後來改為圈禁,還給他們改姓阿其那、塞思黑(豬狗的意思),子孫永遠不能承襲爵位。這一舉動被認為是雍正得位不正的心虛表現。

雍正繼位:九子奪嫡的真與假

▲胤祥的奏摺

第二,雍正自己下場闢謠,結果越描越黑

儒生曾靜指出雍正有十罪,其中一條便是戕害兄弟、得位不正。認死理的雍正親自與曾靜辯論,“說服”了對方,還得意地把辯論記錄刊冊發行,稱為《大義覺迷錄》。因為雍正要一一反駁那些汙衊自己的謠言,所以自然要先對謠言加以收錄,結果闢謠書籍成了傳謠利器,九子奪嫡這樁兄弟父子相殘的鬧劇一下子被全天下都知道了。

雍正繼位:九子奪嫡的真與假

▲《大義覺迷錄》本來是為了宣傳曾靜從反對到歸服雍正的過程,後來因為引發朝野對書中秘聞的過度討論,被乾隆查禁。

第三,筆記小說的捏造

民間流傳的野史中特別喜歡編排宮闈秘事,如果九子奪嫡的始末只是康熙個人的乾綱獨斷、沒有陰謀要素的話,顯然不夠吸睛。加上雍正以嚴酷聞名,風評本就不好,民間對其奪嫡經歷的篡改自然更多。民國學者編纂的《清代野史》中,“雍正矯詔篡位”一事是單列一節的,將“傳位十四阿哥”改成“傳位於四阿哥”的謠言也源於此。

康熙因為害怕皇權受到威脅,選擇立沒什麼勢力的胤禛當儲君,這其實是專制社會中皇帝與太子間的一種普遍矛盾。不論是兄弟相爭,還是父子相殘,歸根結底是因為那至高無上的寶座只有一個。這也驗證了“零和”矛盾的說法。

雍正繼位:九子奪嫡的真與假

▲九子奪嫡

【歷史評價】

胤禛對謀儲表現得不熱衷,無疑引起了康熙的好感,康熙當然不會不知道他這不熱衷是裝出來的,但康熙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要讓那些有才幹有實力的皇子完全不作非分之想,根本就不可能。既然真超脫並不可能,那麼,能裝就好。因為能裝,說明心裡還有君父,終不至於謀反逼宮,而康熙要的也只有這一點。——易中天

【參考資料】

1。 清聖祖實錄

2。 清世宗實錄

3。 《揭開雍正帝的神秘面紗》 楊啟樵(著)

4。 《雍正傳》 馮爾康(著)

5。 《雍正大傳》 關河五十州(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