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改稱漢城為首爾,是為“去漢化”?專家:中國也做過相似的事

引言

《漢書·賈誼傳》有言:“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因為習慣了就難以改變,例如做事方法、飲食偏好等等,這也就是為什麼有“老古板”之稱,就是因為人幾十年的習慣很難改變。一個人幾十年的習慣很難改變,一群人約定俗成的事情就更難改變。

在東亞文化圈中,無論是日本、朝鮮還是韓國,都深受漢文化影響。在服飾、飲食、文字以及習俗等多方面,日本、韓國都有從中國借鑑的地方。比如朝鮮所在的高句麗本來就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春秋時期即為燕國轄地,於西漢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建國,因此韓國醫術、傳統節日等大多與中國的相差無幾,再看日本的茶道、圍棋、武術、佛學等也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韓國改稱漢城為首爾,是為“去漢化”?專家:中國也做過相似的事

▲日本茶道

近代西方崛起之後,日韓紛紛進行資本主義改革,並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去漢化”改革。在韓國近代改革中,有一項很重要的改革就是將首都的名字由“漢城”改稱“首爾”,很多人認為這是“去漢化”中的重要一項。對此專家也表示:這完全就是空穴來風之說,中國也曾做過相似的事。此外,這個名字實際上是美國人改的,而非韓國人改的,只不過被韓國沿用了下來。

01

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朝鮮王朝遷都漢陽後,將其改稱為“漢城府”,這個名字被使用了500多年,在此期間漢城也一直都是朝鮮首都。1910年,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漢城也被降格為漢城府。日本侵略朝鮮的45年間在此掠奪了大量資源,大量徵收慰安婦和士兵,給朝鮮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韓國改稱漢城為首爾,是為“去漢化”?專家:中國也做過相似的事

▲韓國首爾夜景

1945年,日本戰敗後不久,南北朝鮮之間爆發內戰,因為其他國家插手迅速上升為國際化戰爭,漢城也先後落於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聯合國軍之手。1946年,美國將漢城改名為 ,意為“首都”。韓國光復後也在1948年使用這一詞語稱呼漢城。由於當時沒有漢字名稱,所以中國繼續使用漢城稱呼朝鮮,1988年奧運會我們也習慣稱之為“漢城奧運會”。

韓國改稱漢城為首爾,是為“去漢化”?專家:中國也做過相似的事

▲日本戰敗投降

沒有漢字是什麼意思呢?歷史上朝鮮、日本在“漢化”之前幾乎沒有本土文字,創立文字之時借鑑了大量漢字,這也是今天某些日韓文字無論是字形還是字義都與中文相近的原因。但本國也並不是沒有文字流傳的,“ ”就是韓國本國文字,作為“首都”的意義流傳了很久。而中國方面由於無法用合適的漢字解讀這個詞語,所以沒有改變“漢城”的說法,直到2005年時任市長正式宣佈該城市中文譯名為首爾,並通知中國政府,我國才改變了這一稱呼。

韓國改稱漢城為首爾,是為“去漢化”?專家:中國也做過相似的事

▲韓國街頭的韓國文字

02

在中國的地名中,也有這種以“首都”命名,且並非當地專有詞彙,最後固化成為當地城市名稱的情況,例如廣州的英文名稱“Canton”。清代廣州地區行政區劃名稱為“廣州府”,這個府是單純的一種行政區劃名稱,並不指某一座城市,百姓也不會將此與城市結合在一起。當時廣州所在地區也是對外交流的重要港口,來到此地的西方人問當地百姓這裡是哪座城市,百姓回答稱:“省城”,因此西方人也用代指一種行政區劃的“canton”來稱呼廣州。

韓國改稱漢城為首爾,是為“去漢化”?專家:中國也做過相似的事

▲廣州夜景俯瞰

南京得名方式也是如此。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定都於南京,當時稱“應天府”,也叫“京師”,後來明成祖朱棣遷都於北平,將北平改稱“順天府”,南京都城的地位也沒有被廢除,而是成為了陪都。那要如何區分這兩個都城呢?無論是官方定位還是民間習俗,都稱之為“南京”和“北京”,清朝時南京由於失去陪都地位改稱“江寧府”,但是民間仍習慣稱之為“南京”。辛亥革命之後,南京正式成為行政區劃名稱。

韓國改稱漢城為首爾,是為“去漢化”?專家:中國也做過相似的事

▲南京明故宮遺址近照

北京名稱由來也類似於此。在北京三千多年的歷史中,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最早記載於歷史的是帝辛三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因周朝燕國定都於此所以稱“燕都”;兩漢至唐代多稱“幽州”,定都於此的朝代大多直接稱之為“京城”,元朝將此稱為“大都”;朱元璋滅掉元朝後改稱“北平”;朱棣遷都至清代都稱之為“京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之後改稱“北京”,由原本的俗稱或頭銜正式“升級”為城市名稱。

結語

《孔子家語》中說:“少成則若性也,習慣成自然也。”無論是韓國首爾,還是中國的南京和北京,都是因為習慣了將行政區劃名作為地區名稱,所以最後乾脆以當初的行政規劃名稱作為城市名稱。習慣有著很強大的力量,所以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很重要,這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