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窩囊的皇帝,效仿齊桓公拜大臣為仲父,結果被仲父逼死

齊桓公是姜姓齊國的第十六任國君,姜姓齊國的開國國君便是輔佐武王伐紂的姜太公,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叫小白,是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孫。

齊國在齊襄公時期,內部政治混亂,齊桓公的哥哥公子糾在管仲等人的護送下逃到魯國,齊桓公則在鮑叔牙等人的護送下逃到莒國。

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殺掉齊襄公自立為君,然而第二年就被曾經得罪過的一個大臣給刺殺掉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有人暗中通報齊桓公趕緊回國繼任國君,與此同時,身在魯國的管仲也接到了訊息,並且帶兵堵截齊桓公。

雙方遭遇後,管仲一箭射中齊桓公的帶鉤,就是腰帶上面的金屬物件,齊桓公倒地裝死矇混過關,隨後順利回到齊國被人擁立為國君。

最窩囊的皇帝,效仿齊桓公拜大臣為仲父,結果被仲父逼死

齊桓公繼位後,鮑叔牙給魯國國君寫信,讓他們處死公子糾,並且將管仲送到齊國,否則就出兵攻打魯國。

齊桓公對管仲的一箭之仇耿耿於懷,本意是要殺掉管仲雪恨,鮑叔牙卻勸說齊桓公,若想成就霸業,非管仲不可。

於是齊桓公對管仲盡釋前嫌,並且拜他為齊國國相,尊稱仲父,齊桓公也在管仲的輔佐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最窩囊的皇帝,效仿齊桓公拜大臣為仲父,結果被仲父逼死

古代君主給臣子最大的榮譽便是稱之為父,就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樣恭敬,給予了大臣足夠的尊重。

比如周武王的尚父姜子牙,項羽的亞父范增,東吳孫權的江東仲父張昭,以及蜀漢政權劉禪的相父諸葛亮。

他們這些人都對國家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對君主忠心耿耿,功勳威震朝野,被他們各自的君主尊為父。

在晉朝時期,有一位皇帝便效仿他們尊稱自己的重臣為仲父,最後這位“仲父”縱容家族權衡朝野,該皇帝大權旁落,最終被他的“仲父”家族逼死。

他就是東晉的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被人嘲笑為歷史上最窩囊的開國皇帝。

最窩囊的皇帝,效仿齊桓公拜大臣為仲父,結果被仲父逼死

司馬睿出生於洛陽,他的祖父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徹底控制住了曹魏政權,隨後派遣諸位兒子坐鎮魏國各個重鎮。

司馬伷被司馬懿派到鄴城,鄴城是曹操被封魏王時的都城,其內曹魏王公貴族聚居,向來是屯兵屯糧之重鎮。

西晉開國後,司馬伷被封為琅琊王,世襲罔替,司馬睿在十五歲之時,他的父親去世,於是司馬睿繼承為琅琊王。

司馬睿的琅琊國在西晉算是大國,琅琊國中的世家大族是琅琊王氏,王氏家族中的王導,與司馬睿關係非常密切,司馬睿常常依賴王導為其謀劃。

最窩囊的皇帝,效仿齊桓公拜大臣為仲父,結果被仲父逼死

八王之亂後,司馬睿聽從王導建議遷鎮到建康。南遷后王導以“鎮之以靜,群情自安” 政策穩定政權,他藉由當地名士顧榮、賀偱為引,進而獲得吳姓世族的擁護。而後大量北方世族及皇族衣冠南渡,在王導號召下共同支援司馬睿,使得江南諸州次第歸附,東晉得以偏安。

公元318年,司馬睿登基稱帝,改元太興,建立東晉。

司馬睿在皇族中聲望並不高,在八王之亂時,司馬睿還臣服於東海王司馬越,如今登基稱帝,卻仍得不到南方士族的支援。

於是他重用王導,王導用了一些計策,使南方士族紛紛開始支援司馬睿,司馬睿任用王導為宰相,執掌朝政,被人稱為“王與馬,共天下”。

最窩囊的皇帝,效仿齊桓公拜大臣為仲父,結果被仲父逼死

對於王導,司馬睿是完全信任的,並稱他為“仲父”,把王導比作自己的“蕭何”。王導也經常勸諫司馬睿一心向上,這二人一時間成為了君臣之間的佳話。

琅琊王氏至此權衡朝野,除了王導主內之外,王導的堂兄王敦則主外,掌握著兵馬大權,這兄弟二人一人演白臉,一人演黑臉。

王導對司馬睿表面上還是尊重的,但背地裡為了王家利益,暗中相助王敦。

王敦則是王家中的黑臉,常常蔑視司馬睿,後來發動王敦之亂,徹底掌握了東晉政權,還時常羞辱司馬睿。

此時的司馬睿,名為皇帝,實際上則成為了王家的傀儡,見無法動搖王家一族,漸漸憂憤成病,臥床不起,最終病逝,享年47歲,在位6年。

司馬睿死後,被後人評為世上最窩囊的開國皇帝,縱觀歷史,哪一位開國皇帝不是功勳卓著,掌握著所有人的生殺大權。

然而司馬睿建立東晉後,盲目信任琅琊王氏,對其毫無制衡之策,對於北伐統一天下始終猶豫不決,把自己生生活成了剛剛建國便成為傀儡的帝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