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這個人嗎?為什麼正史上沒有記載她存在的證據

代父從軍、忠孝兩全的巾幗英雄花木蘭,其實,在歷史上並沒有這樣一個人。

2015年,一個名叫《花木蘭》的小品火遍全網,伴隨這個小品一起火起來的是另一個新聞:賈玲(小品的主角)就惡搞花木蘭道歉。

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這個人嗎?為什麼正史上沒有記載她存在的證據

賈玲的這番道歉,在網上引起一番熱議——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這個人嗎?

花木蘭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眼裡,是在南北朝的一首敘事詩《木蘭辭》。這首詩大約成詩於南北朝的北魏,後來,被南朝陳收錄於《古今樂錄》得以儲存。編寫《古今樂錄》的僧人智匠曾說:“木蘭不知名”。

換言之,木蘭只是個代號,具體叫什麼名字,沒有人知道;或許,她的本名叫賈玲也未為可知。《木蘭辭》中有這樣一句: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在南北朝時期,稱呼皇帝為“可汗”來看,花木蘭的籍貫的多是北魏人。木蘭從軍之前,在各個地方數量地遊走“買裝備”,她而且很有可能出身鮮卑族遊牧民族。在鮮卑族人的古語體系裡,木蘭的發音是“muklan”,意為“兔子”,這也照應著《木蘭辭》最後一句: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兩隻兔子都有厚厚的皮毛(指穿著鎧甲),怎麼能輕易分辨公母?

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這個人嗎?為什麼正史上沒有記載她存在的證據

“可汗大點兵”這年,北魏已經實行了多年的漢化,在生活習慣、禮儀方面,已經與漢族非常接近。但是,鮮卑人骨子裡的粗獷和彪悍並未完全消失,他們崇尚武力的習性仍然淌在血脈裡,不論男女。

比如說,體內淌著鮮卑血統的大唐(李世民的母親竇太后為鮮卑人),就有一支由平陽公主(李世民的親姐姐)帶領的強大軍隊。

因此,鮮卑兵營裡有女兵並不意外。從《木蘭辭》來看其中一部分女兵擁有指揮權,在部隊的地位非常高,完全不亞於男兵。“花木蘭”的原型,大抵就是這些女性軍官中比較出色的一位。

或許,《木蘭辭》這首詩寫得太出色了,在樂府詩中,技壓群雄難有敵手!

南北朝之後的隋唐盛世,又是一個奔放而(皇帝)重視文學的時代,《木蘭辭》這首名樂府詩,自然而然地就展示在各路文學大家的眼中,“木蘭”的巾幗英雄的形象,也在這一時期被實質化。

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這個人嗎?為什麼正史上沒有記載她存在的證據

唐朝年間,唐朝皇帝封木蘭為“孝烈將軍”,併為她修了祠堂(存疑),以表達對她的忠孝兩全的敬意。金朝泰和年間,歸德府(今商丘)重修木蘭祠,至此,木蘭有了具體的形象供人祭拜。

經過一千多年的流傳,《木蘭辭》中的巾幗英雄的文學形象,被一部分國人誤認為是歷史人物,這種看法實有謬誤。這種說法大概類似於,某某某地驚現“孫悟空墓”,磚家研究稱:“確係無疑。”

歷史人物就是歷史人物,不能等同於文學形象,否則,就犯了歷史唯心主義的錯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