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應該以“右”為尊?還是以“左”為尊?

關於古人以右為尊,還是以左為尊,看似無聊,其實卻是中華傳統文化之一的精髓所在,因為它暗合了“天道”、“地道”的奇妙關係。

天道以左為尊,地道以右為尊

在傳世的古籍中,除了甲骨文,有一本上古時期的書《逸周書》載: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徑東流……吉禮左還,順天以利本;武禮右還,順地以利兵。”

到底應該以“右”為尊?還是以“左”為尊?

比如崇文門重在文,故在故宮之左,宣武門重在武,故在故宮之右~即是此道理 (作者重製圖)

這裡就提出了“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觀念。也就是說,吉祥之事,包括正常的社會政治生活、文化藝術之事,以左為尊;兇險之事,包括喪事、軍事、武力,以右為尊。

老子在《道德經》裡的觀點跟這也完全一致,即“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後來,人們從無條件地崇尚“天道”,以左為尊,變得更加重視“地道、人道”,所以就慢慢開始尊右了~

到底應該以“右”為尊?還是以“左”為尊?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是中國古代最樸素的世界觀 (圖源網路)

商、周、春秋、戰國,以右為尊!

《禮記》裡記載:“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注:商、周時期男尊女卑)另載:“殷人養國老於右學(即西漢開始出現的太學,為古代最高學府)”。

所以,在商、周時期,吉事或日常都是以“右”為尊的。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寫道,藺相如完璧歸趙後,被“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可見趙國是以右為尊的。

關於秦國的兵符杜虎符,銘文裡寫道:“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兵符的右符,在國君手裡。左符,在將領或地方長官手裡。

由此可見,在秦國,也是以“右”為尊的。

到底應該以“右”為尊?還是以“左”為尊?

秦國“杜虎符”現藏於陝博,是研究戰國時期政治、軍事的重要資料 (圖源網路)

(春秋戰國那麼多的國家,只有一個與此相反,就是楚國,因為那時候它以蠻夷自居~)

以右為尊還反映在服飾上,比如右衽(rèn),就是漢人的服裝始終保留的一個特點!也即前襟向右掩,或釦子向右扣。而只有漢人的死者以及一部分少數民族才左衽。

到底應該以“右”為尊?還是以“左”為尊?

漢服傳統——右衽 (圖源網路)

西漢、東漢,也以右為尊!

《史記·陳丞相世家》載:“於是(漢)孝文帝乃以絳侯勃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為左丞相,位次第二。”

《史記·田叔列傳》載:“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可以看出,在西漢文臣仍然是以“右”為尊。

到底應該以“右”為尊?還是以“左”為尊?

作為禮儀之邦,禮儀文化不可拋棄 (圖源網路)

東漢在禮制上基本上沿襲了西漢~同時從史籍上也有跟多這樣的記載。例如——

《後漢書》裡曾記載:“更始新立,三輔連被兵寇,百姓驚駭,強宗右姓各擁眾保營……”這裡的“右姓”就是“高姓”,簡單理解就是尊貴的姓氏。

《後漢書》之《張衡傳》記載:“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這裡的“右姓”成了豪門望族的代名詞。

“虛左以待”又是怎麼回事?

虛左以待的故事,是指戰國的時候,魏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為了迎接賢士,他就“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

大意就是,信陵君為了顯示自己的誠心,把車上本該屬於自己的左邊的座位讓給侯生,侯生一點沒謙讓,就坐上去了,並觀察信陵君有什麼反應……

就是把左邊的座位留給尊貴的客人,《史記·魏公子列傳》對此寫得明明白白~~

到底應該以“右”為尊?還是以“左”為尊?

信陵君是戰國四君子之一(圖源網路)

跟前文矛盾了嗎?並非如此。

因為這裡的座位,並不是普通的宴席、廳堂的座位,而是車上的座位,屬於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古代乘車,一般以“左”為尊,與射禮有關。

“射”,即射箭,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一,為士大夫必須要掌握的本領。古代分封諸侯,不但要論功,還要看箭射得如何。

到底應該以“右”為尊?還是以“左”為尊?

中國古代戰車標準人員配置(圖源網路)

那時候戰車(帥車除外)~中間為駕馭者,右邊為護衛~

左邊則為弓箭手,是士、大夫、卿、諸侯!~~~所以車上的座位以“左”為尊。這就是“虛左以待”的最初來歷。

普通的民用馬車呢?御者在中間,乘者(客人)在左,陪乘在右,也是以“左”為尊。

南北朝、隋、唐、宋,以“左”為尊~

南北朝時期為什麼變成以“左”為尊,沒有確切的說法。大概是跟北魏的影響有關,鮮卑族是以“左”為尊的。

隋文帝、唐高祖受此影響,沿襲了下來。兩宋也繼續沿用。

到底應該以“右”為尊?還是以“左”為尊?

唐朝詩詞裡以“左遷”指代被降職、貶官,只是文學創作中引用前朝漢朝的典故而已(圖源網路)

元朝改回以“右”為尊!

元朝雖然是少數遊牧民族建立的,但是漢文化傳統方面則可圈可點,其中就改回了古代最開始的做法,以“右”為尊。

我們知道在元朝,人分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漢人,第四等南人。

《元史·百官志》則記載:“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員……統六官,率百司……”

《十駕齋養成新錄·左右》(作者:清朝人錢大昕)也載:“科場,蒙古、色目人稱右榜;漢人、南人稱左榜……右為上也。”

明、清,又改成了以“左”為尊……

元朝尚右,朱元璋反元,《明史》記載早在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后,就規定“命百官禮儀俱尚左”。

1368年他正式建立了明朝,繼續規定以“左”為尊。此後一直沿用到清朝,並影響到現在的人們,但同時又在很多方面保留著尊“右”的文化。

到底應該以“右”為尊?還是以“左”為尊?

吳王朱元璋(圖源網路)

該總結了

~中國古人到底是尊左還是尊右呢?上古時期,直到東漢,在漢文化裡確實以“右”為尊,隋唐以後就慢慢變了~~

那麼“左”好還是“右”好呢?不是絕對的!對此,《詩經·小雅》說得好:“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也就是說,該左就左,該右就右,君子無可,也無不可。

(原創文字,轉載請註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