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蜀漢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春正月初一,歲首大會上,蜀漢大將軍費禕宴飲沉醉,被時任蜀漢左將軍、原曹魏降人郭脩當場刺殺,郭脩也在隨後被衛士砍殺,這一事件動盪全蜀,隨後蔓延至三國,成為三國後期蜀漢政治史上一樁迷霧重重的大案,至今為人所談論。

那麼,問題來了,堂堂蜀漢朝堂一把手,大將軍費禕,為什麼會被刺殺?刺殺之後蜀漢為什麼草草結案?此刻郭脩身為主要罪犯、人證,為何不留下審訊而是直接被殺?費禕遇刺,到底是誰做的呢?層層迷霧,看似雲煙籠罩,實則撥開其表,接近其實,也是易如反掌。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一)幕後黑手到底是誰?

按照現代破案偵查技巧來看,想要找到嫌疑人是誰,必須清楚嫌疑人的作案動機是什麼,而找到嫌疑人之後,若想挖出幕後黑手,勢必要找的誰才是作案的最大的受益者,如此一來,案情脈絡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自然,案子也就破了。

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們暫且來看看,如果按照作案動機、以及誰是費禕遇刺的最大得利者這個角度去分析,幕後黑手,是誰呢?是蜀漢官方所給出的答案,曹魏嗎?

當然不是,因為,曹魏指派刺殺,這個說法,應該,站不住腳,三國之中,曹魏的確喜歡刺殺,比如,魏明帝曹睿青龍三年(公元236年),曹魏王雄為了解決邊境鮮卑軻比能部的問題,直接選了一個勇士,一舉刺殺軻比能。

所以,說曹魏有刺殺前科,這絕對是有情可依的,正巧,這個郭脩,原本就是曹魏投降的人,而且後來曹魏又給郭脩追封,重賞其家人,這是天下共知的事,不恰巧說明了,郭脩刺殺費禕,乃是曹魏指派嗎?

可是,認真,你就輸了。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二)曹魏攬鍋 實在可疑

郭脩,這本身就是一個在魏國根本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以至於名不見經傳到連名字都是叫不準。

《三國志 蜀書 後主傳》與《三國志 費禕傳》中稱呼他為:

“魏降人郭循。”

《三國志 魏書 三少帝紀》中卻又是如此稱呼他,是為:

““故中郎西平郭脩。”

《三國志 蜀書 張嶷傳》又稱:

“禕果為魏降人郭脩所害。”

所以,如此看來,陳壽自己都懵圈了,當真是郭脩、郭循傻傻分不清楚,以至於後來裴松之注《三國志》的時候,乾脆就是記錄此人為郭脩,可能也是因為郭脩見錄的次數比較多。

那麼,這一現象,證明了什麼問題?很好理解,那就是在郭脩刺殺費禕之前,曹魏可以說,幾乎不知道有這麼個人物存在,這是刺殺事件出現後,才想起冊封此人的重要意義,故而才會連名字都搞錯,因此,如果曹魏真的是指派郭脩刺殺費禕,還能連自己派的刺客是誰都記不住嗎?

而在裴松之注《三國志》中,還有這麼一處記載,是為引用的《魏氏春秋》所載,那就是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姜維俘虜了在西州一帶一向很有德行政績的郭脩,郭脩投降後,竟然一路做到了左將軍。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而郭脩的內心,實際上是一直不認可自己是蜀漢的臣子,每每想要刺殺劉禪,但是卻一直沒有機會,因此,郭脩退而求其次,要刺殺費禕。

那麼,這個說法可信嗎?

所謂《魏氏春秋》是東晉史學家孫盛的私人撰寫,全書以曹魏為正統,全部記錄的是曹魏之事,對曹魏的溢美也是隨處可見的,一次你,當裴松之引用此處後,也是表明了自己的目的。

那就是,他認為,《魏氏春秋》的說法,不可信,而在後世看來,這也是不可信的。

首先,郭脩只是個平民,想要對曹魏效忠,沒必要刺殺,當初殉國就可以。

其次,曹魏與蜀漢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犯不著行刺。

其三,劉禪資質一般,費禕秉政,更是將諸葛亮的北伐改為防守,對曹魏根本沒有威脅,犯得著刺殺一個保守派,換一個北伐派姜維上線嗎?那曹魏不是自己沒事找事兒嗎?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此外,郭脩是當年正月初一,刺殺費禕,而曹魏對他的冊封,卻是在八個月之後,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是曹魏一手組織的策劃,應該是費禕第一時間遇刺,不久後曹魏就應該得到訊息,大加表彰,至於拖延了大半年嗎?

而且,費禕遇刺之時,郭脩來到蜀漢,已經是四年了,四年的時間,想必他要真的想刺殺費禕,應該早就下手了,為何又偏偏等這麼久呢?

故而,費禕遇刺,郭脩是魏國主使,雖然曹魏與蜀漢都承認了,可是,疑點重重,並不被後世所接納,那麼、既然不是魏國主使,到底是誰呢?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二)既得利益 姜維登場

排除曹魏自導自演之後,按照作案動機與既得利益的分析,彷彿撥開了重重迷霧,人們終於找到了那隱藏在暗中的幕後黑手,他,很有可能就是當時蜀漢的衛將軍、姜維。

因為,在《三國志 蜀書 姜維傳》中記載了這樣的一幕:

“姜維自以通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計畫引西北諸羌、胡以為羽翼,並指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之。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也就是說,蔣琬去世以後,姜維想要繼承諸葛亮北伐的大業,可是每次想要興兵大舉,費禕常常制約姜維,就算姜維出兵,費禕也只是給姜維不過萬人之軍。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因此,細心地讀者們發現了,這不就是北伐與保守、姜維與費禕之間的矛盾嗎?此外,在《三國志 蜀書 費禕傳》中費禕還曾對姜維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業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為希冀僥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果不如其志,悔之無及。”

這句話表面看上去,是費禕拿諸葛亮來說事,希望姜維不要北伐,言外之意,其實已經不言而喻了,那就是現在不是諸葛亮時代,一切由我費禕說了算,姜維你不要自以為自己很厲害,一味地自以為是,有你後悔的那一天!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所以,這樣看來,費禕與姜維,有著相當的矛盾,是已經鐵定了的事實,而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可以證明。

那就是姜維喜歡豢養死士,而且這個郭脩的刺殺行為,完全是死士做法,郭脩又是出自姜維的門下,這一系列因素既有作案動機、也有作案物件、作案地點、人物全部滿足,似乎是板上釘釘了。

而且,費禕正月初一當年剛死,夏天四月份,姜維便是率軍北伐,而且所率軍隊是“數萬人”。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第二年,姜維更是被加都督內外軍事,看上去,執掌了蜀漢全部的軍權,這不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嗎?

所以,也有很多人認為,費禕被刺殺,幕後的主謀,應該就是姜維,但是,到了這裡,你又要認真,似乎,也是錯了。

因為,整個費禕案件,姜維若是想要刺殺,雖然看上去符合姜維的性格與行事作風,作案動機也是為了自己能夠北伐,掌握軍權,但是,一個最重要的點,被大家忽視了。

那就是,姜維就算有這個心,他,沒有這個實力與基礎。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三)老謀深算 劉禪出馬

為什麼說,姜維沒有這個基礎呢?當時的姜維,雖然是蜀漢軍方的三公級別的將軍,衛將軍,可是,他一沒有軍權支援,二沒有朝堂基礎,他怎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刺殺大將軍費禕,他怎麼能夠確定,費禕死後,蜀漢的大權會落到自己的手裡?

他只是一個涼州投降系的將領,毫無根基的他,對於這件事來說,毫無勝算,冒險都算不上,稱之為自投羅網,更為準確,因為從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以後,蜀漢朝堂內支援北伐的聲音,越來越少了。

而且,自從費禕遇刺以後,姜維的權柄不是立刻增加,也並非是全部增加,因為,姜維在費禕遇刺後第二年都督內外軍事,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才被加升為大將軍。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而且,姜維自從費禕死後,再也沒有獨自掌握蜀漢軍權,有人可能會說,姜維在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便是都督內外軍事、兩年後更是軍方與政方的主導者大將軍,怎麼會調動不了蜀漢軍權?

事實證明,他不但無法掌握蜀漢全軍,更是對於一些反對勢力或者說違反軍令的人,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但是的蜀漢朝堂,姜維難以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真正支持者。

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漢中都督區最高長官、蔣琬的嫡系王平病逝,從那以後,費禕牢牢將漢中掌握在自己手裡,可是,費禕遇刺後,姜維一個蜀漢名義上最高軍政長官的衛將軍、都督內外軍事與大將軍,卻是根本無法進駐漢中,因為,當時的鎮西大將軍是胡濟。

胡濟對姜維制約到什麼成都?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姜維剛剛升任大將軍,便是再度北伐,與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匯合,可是胡濟根本就沒來,姜維最終被鄧艾大的打敗,是為“星散流離,死者甚重”。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而胡濟不但沒有遭受到處罰,姜維也是選擇忍氣吞聲,更是自己請求貶為後將軍,仿照當年諸葛亮的典故,這難道還不是最好的證明嗎?

對姜維制約的,不但是胡濟,還有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左右從右將軍新上任的車騎將軍夏侯霸與地地道道的益州本土派徵西大將軍張翼。

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姜維主張出兵,張翼據理力爭,認為國小民疲,不堪再戰,姜維大怒,率領張翼等出兵,而張翼卻反而再次進位鎮南大將軍,在軍中的地位再一次的提高,此戰姜維大敗曹魏雍州刺史王經,斬獲數萬!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可是,此時張翼再次認為,應該停止進兵,再進兵恐怕會丟失此次得到的戰果,再次唱起了反調,最終,姜維受挫於狄道,內心與張翼的矛盾,也是越發的深,但是姜維為了綁上張翼,讓他聽命自己,歷次都是命令張翼隨軍,張翼也是不得已前往。

所以,這就可以看出,姜維自從費禕死後,雖然名義上掌管全國,但是,蜀漢的整體軍權,不在他的手裡,以至於後期姜維主張殺黃皓,劉禪僅僅告訴姜維說道,黃皓不過是個小人,你跟他計較什麼?

恰逢侯和大敗,姜維害怕,直接帶著三四萬人跑到沓中去避禍了,而黃皓更是主張用剛剛從南中都督區調任永安都督區的右大將軍閻宇來代替姜維。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所以,姜維在蜀漢的政治地位並非人們所想象的,前呼後應,大權獨掌的,軍權他尚且不能獨掌,朝政,就不用提。

因為,當時的朝政,掌握在尚書令荊州派陳祗的手裡,此人聰明異常,且頗有能力,董允於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去世後,陳祗逐漸走到了尚書令的位置,他在內與黃皓逐漸聯合,在外與費禕相掣肘。

等到費禕遇刺後,尚書令的位置,陳祗也是更加坐穩,那位沒被處罰的鎮西大將軍胡濟,便是陳祗同派的好友,而姜維由於常年在外領兵,朝政大權,幾乎盡皆落到了陳祗的手裡。

那麼,胡濟失約不至,沒被處理,因為他的背後,是尚書令陳祗,車騎將軍夏侯霸與益州本土派的鎮南大將軍張翼,背後又是誰呢?

答案很簡單,劉禪。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夏侯霸從曹魏投奔過來後,雖然說出於政治上的影響考慮,蜀漢授予其高官來顯示庲降的誠意,但是,直接授予三公級別的僅次於大將軍的車騎將軍,未免太過了。

而且,夏侯霸的車騎將軍有實權,還不是空殼,後來他曾歷次參與北伐,對於北伐決策等,有著相當的權力。

對於夏侯霸這樣遠來託國的將領,他與姜維一樣,毫無根基可言,有一次他想與蕩寇將軍張嶷交朋友,都是被回絕了,就可見一斑。

可是,夏侯霸為什麼有這樣的地位與實權,還不是因為劉禪在背後的默默扶持與直升機似的提拔?恰巧張飛的女兒還是夏侯家的人,一來二去,劉禪與夏侯霸還成了平輩之人,關係自然更進一步。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而景耀二年(公元262年)前後,夏侯霸去世了,接替他車騎將軍職位的,正是益州本土派的鎮南大將軍張翼,是為左車騎將軍,而廖化則為右車騎將軍,連車騎將軍的軍權,劉禪都是進一步分割。

所以,費禕死後,站在朝堂背後,一直制約姜維的,不是尚書令陳祗、不是宦官黃皓,一直,都是權力慾更加深的劉禪。

(四)分割相權 收回軍權

那麼,如此一來,眾人可能也就明白了,費禕案的真正主謀,也許,是劉禪。

可是,有人會說,就算劉禪制約姜維,收回軍權,陳祗在世以陳祗壓迫姜維、陳祗去世以黃皓壓迫姜維,那麼,劉禪為什麼要殺掉費禕呢?他的動機是什麼?

當然是權力,準確的說,是開府治事的相權。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我們往往受制於演義當中,諸葛亮的公忠體國,而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諸葛丞相對權力的掌控到了極點,是為:

“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政由葛氏,祭歸寡人。”

不但是朝政上,在內宮,由諸葛亮看重的一直掌握蜀漢宿衛諸營軍權的董允所掌管,劉禪對董允都很是害怕,更何況是黃皓呢?所以說,黃皓害怕董允,也是正常的。

而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直接不設定丞相與益州牧,而是以避諱諸葛亮為由,改由大司馬、大將軍領益州刺史,來掌管朝政。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並且,在此時,蔣琬以大司馬,費禕以大將軍,董允以尚書令掌管宿衛諸營,不單純的是文武的區分,而是文武諸方面的交織爭鬥,比如,蔣琬雖然是大司馬,但是益州刺史被他讓出去,朝政則也可以由他的副手費禕插手,還可以由費禕的助手董允插手。

董允雖然在魏延楊儀變亂時支援蔣琬,可是沒過多久便是轉而與自己的好友,費禕逐漸的聯合,可是,饒是如此,蔣琬仍然牢牢控制著大部分軍權,尤其是漢中都督區的王平。

一點可以證明,那就是費禕雖然很早就是大將軍,可是卻在王平去世後,才得以真正的指揮漢中地區。

所以,那個時候,因為蔣琬有開府治事的權力,就算他沒有大將軍、益州刺史、尚書令的頭銜,依舊是權勢很大。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可是,當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蔣琬、董允以及漢中都督區的王平和南中都督區的費禕青睞的馬忠相繼去世後,不管是在朝堂上還是內宮上或者是軍方層面,蜀漢的權力一下子出現了巨大的空缺現象。

這個時候,費禕也想要更進一步掌握這些權力,可是,他不是丞相,就只能尋求開府治事的權力,沒有開府治事,他始終無法挺起腰板。

可是,自從蔣琬去世後,費禕一直沒有得到劉禪的授意,在時《三國志 蜀書 費禕傳》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那就是蔣琬去世兩年後,也就是延熙十四年(公元251年)的夏天,費禕回到成都,可是,此時,突然出現了成都有望氣者說,都城這裡,沒有宰相之位的話。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蜀漢不設定丞相,費禕已經是大將軍了,那麼,這就突顯出,費禕心裡想要的,仍舊是開府治事,不開府治事,他就始終不是所謂的真正宰相,無法大權在握。

因此,當年冬天,費禕就來到了漢壽,所以,此番費禕回成都,是幹什麼?自然是想要找尋開府治事的辦法,可是,他又離開了,就足以證明,劉禪不給,和他鬧掰了。

那麼,劉禪這時候,真的有底氣與費禕鬧掰嗎?

當然如此,因為,馬忠、王平等去世以後,南中地區劉禪立刻任命張表與右將軍閻宇和自己的發小霍弋先後擔任都督或者護軍。

而永安都督區也就是巴東江州到永安一帶,劉禪也是先後用閻宇與羅憲擔任護軍,這都是他麾下的人,要麼沒有根基,要麼是以前太子府的人。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而漢中都督區則由胡濟擔任都督,朝廷中則又提拔每每與費禕唱反調的姜維擔任衛將軍。

所以,到那個時候開始,劉禪的權力,在陳祗、黃皓等人的協助下,在姜維的無意幫助下,真正的開始更加鼎盛起來,所以,對於凡事的決斷,哪怕費禕不在朝廷,劉禪還必須要遠送到費禕所在地區聽費禕的處決方案,回來再行施行這樣的一幕,劉禪簡直是受夠了,他已經忍了三十年了!

而且,對於費禕屢屢想要尋求開府治事的權力,劉禪自然也是無法容忍,所以,劉禪這麼做了。

那就是,延熙十五年(公元252年),在費禕苦苦等待了三年多以後,劉禪竟然直接任命費禕開府治事,可是,幾個月後,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正月初一,費禕遇害,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

當然不!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是,因為,很有可能,這一切都是劉禪一步一步的有意而為,首先,劉禪明白,想要除掉費禕,就必須要把自己的嫌疑摘除的乾乾淨淨,怎麼摘除?

那就是,任命費禕開府治事,這樣的大的權力,他都可以給費禕,這是多麼大的恩典與多麼深厚的信任,別人還怎麼會懷疑自己呢?

其次,既然要除掉費禕,那麼一旦選擇刺殺,所找的人,必須要儘可能的牽連不出自己,還容易嫁禍栽贓,推到別人的身上,所以,劉禪看中了郭脩。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其實,郭脩的官職,是很值得玩味的,因為,他的官職,在蜀漢,是沒有幾個人能得到的,因為,那個職位,是左將軍。

古人講究避諱很是在意,由於劉備之前擔任過大漢左將軍,所以這個職位幾乎從不輕易授予人,而授予左將軍如此高的有寓意的職位,不是姜維的權力,這個權力,屬於劉禪,所以,這是一份對於郭脩來說,莫大的榮耀。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一個曹魏的平民,沒有什麼大才,在投降後,竟然平步青雲,成為了左將軍,因為他早就已經成了劉禪的人,連自己爹做過的官職都可以任命出去,這份賞識,也足夠恩典了。

此外,眾所周知,郭脩出自姜維門下,姜維又與費禕有矛盾,所以,當費禕遇刺後,蜀漢草草結案,歸結曹魏陰謀,而那個郭脩,則是當場被殺,省的審訊的時候亂說話,畢竟一個死人才是最安全的。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而姜維與劉禪都像是沒事人一樣,一個該北伐北伐,一個該吃喝吃喝,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為什麼?

因為姜維不是傻子,他很聰明,他明白,除掉費禕,是劉禪給他的一個機會,劉禪可以從此掌握相權與軍權,姜維可以從此得到北伐的機會,兩個人各取所需而已。

而劉禪身為皇帝,自然不會背這樣的罪行,所以,姜維既然想要上位大將軍、想要北伐,就必須與劉禪合作,所以,眾人的懷疑目光,才會指向姜維。

而這也就說明了,姜維的權力,的確來自於與劉禪的合作,所以此後姜維才會屢屢遭受掣肘。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否則,一旦刺殺費禕,是姜維自己所為,那麼,他一定會迫使著劉禪不得不對姜維產生恐懼,姜維也有可能再次成為第二個諸葛亮,最不濟也是蔣琬的掌權水平,使得劉禪無法過分的奈何自己,又怎麼會是後來的屢屢被制約的狀態呢?

所以,費禕遇刺案,的確是劉禪走向真正掌權帝王的一次幕後規劃,雖然詮釋了劉禪高超的權謀水平,但是,這樣的權謀於國家來說,於興復漢室來說,卻是沒有太多的作用。

從這一點來說,有人認為劉禪是大智慧,怕是說不過去,充其量,也就是一箇中成之主吧。

蜀漢風雲:費禕之死、姜維背鍋,看盡劉禪陰暗

參考資料:

1.《三國志》陳壽

2.裴松之注《三國志》

3.《資治通鑑》司馬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