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無義戰,泗上十二諸侯國皆為大國吞併

春秋時期,在齊國西南、泰山南面,有著星羅棋佈的諸侯國。這些小國主要在泗水流域,因而歷史文獻稱“泗上十二諸侯”。秦並天下前,泗上十二諸侯國皆被楚、齊等大國吞併。

春秋戰國無義戰,泗上十二諸侯國皆為大國吞併

1、魯國都於今山東曲阜,本為西周初年周公的封國,周公留朝中,由長子伯禽就國,在整個西周時期是重要的諸侯國。

魯國曾兼併費國。費在今山東魚臺西南,《史記 夏本紀》記載,夏禹之後分封,用國為姓,有費氏,《世本》作弗氏。費(弗)是姒姓。《左傳》隱公元年有費伯,系魯國大夫,可知魯國的費伯為夏禹之後,費原為小國,後為魯國兼併。

魯國是孔子的家鄉,禮儀之邦,保留周的傳統文化最多。

春秋時,魯國逐漸衰落,直到公元前256年,被楚考烈王伐滅。

2、在魯國之南,有曹姓的邾國、姬姓的滕國和任姓的薛國,皆為小國。

邾國,周代諸侯國,子爵,魯國的附庸國。邾城俗名“紀王城”,在今鄒縣南約10。5公里,鄒嶧山下。邾雖小國,傳世青銅器卻不少。小邾,邾國別封的附庸國,又稱為郳,在今滕州東3公里。戰國時為楚國所滅。

滕國,周朝封國,侯爵。滕城在今滕州西南7公里的東、西滕城村一帶。滕共傳23世,首封之君為錯叔繡,封於滕後稱滕叔繡,周武王十四弟。公元前414年滕國被越王朱勾所滅,不久復國。戰國中期,宋康王稱王,滕國被宋國滅掉。

薛國,歷經夏、商、週三代,存世長達1500年。《左傳》載“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奚仲始封於薛地,或帝嚳、或顓頊、或太昊之後裔,說法不一。薛城在今滕州南20公里,官橋鎮西南2公里。戰國時齊滅薛,後為孟嘗君封邑。

3、泗水以東有莒國、繒國。莒國是在春秋初年遷到今山東莒縣的一個己姓諸侯國,戰國時為楚國所滅。莒國(前1046年—前431年),周朝諸侯國,國君為己姓 。建國於公元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己茲輿期。是山東東夷中最強的國家,顧棟高《春秋大事表》敘述:“莒雖小國,東夷之雄者也。其為患不減於荊、吳”。齊桓公為公子時,曾到莒國避難,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國為楚國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後來為齊國佔領。《漢書·地理志》記載說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聯合五國攻田齊,佔領齊國大部,田單輔佐齊襄王憑藉莒、即墨二城復國。

姒姓繒國,古書又稱繒衍,在今山東舊嶧縣(今棗莊市)東,據傳為夏代封國,春秋晚期為莒國所滅,後地入於魯。李學勤說,莒、繒兩國在泗水以東,那一帶是保留遠古習俗較多的地區,如《左傳》所述,宋、邾、魯等國對待莒、繒的俘虜都曾依夷俗以人為犧牲,這種習的俗遺蹟甚至傳留到三國時期。

4、泗水以西,有姬姓曹國、子姓宋國較為重要。曹國,是周的封國,國君姬姓、伯爵。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鐸分封於曹國,建都陶丘(今山東定陶西南)。王恢說:范蠡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遂居之治產至鉅萬,稱陶公子。子貢嘗鬻財於曹、陶之間。蓋陶居臨蘭、洛陽、衛、梁、宋、魯、趙、楚之間,國際交通之衢,所謂當午道者也。四面平原千里,鴻溝四達,物產輻湊,戰國時代一大經濟都會也。公元前487年,宋景公滅曹國。曹立國560年,歷29君。

宋是子姓國,始封君是商王族微子啟,原都於今河南商丘,到戰國時遷到今江蘇徐州,在泗上諸侯之列。1978年,在河南固始侯古堆1號墓發現一對宋景公為其幼妹陪嫁的青銅器,銘文中景公自稱“有殷天乙唐(湯)孫”,稱其妹為“勾吳夫人季子”,證明宋君確為商王室後裔,子姓。戰國中世,宋還曾暫時強大,滕、曹即被其吞併,公元前286年終為齊所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