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軍南下中原大肆屠戮,一個契丹人站了出來,救了無數蒼生

公元1244年,蒙古乃馬真後三年五月十四日,一位註定彪炳史冊的大人物在蒙古都城逝世。訊息傳出,舉國悲哀,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不論是蒙古人、金人、契丹人還是漢人,都失聲痛哭,如同失去了自己的親人一樣。這個贏得蒙古帝國百姓一致愛戴的人,就是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是一個在歷史上很有名氣的人,他輔佐過蒙古兩代大汗,受到成吉思汗的器重,是元朝政權的奠基人。耶律楚材廣為人知的,是他挽救了天下蒼生,但對於他到底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對於漢民族又有著多大的貢獻,許多人卻不知道其中詳情。

蒙古大軍南下中原大肆屠戮,一個契丹人站了出來,救了無數蒼生

說起來耶律楚材既不是金人,也不是漢人,而是早已亡國的契丹皇族後代。耶律楚材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但待他出生時,契丹人建立的遼朝早已是一個過去式,耶律楚材家族自祖父就仕於金朝,他的父親耶律履還是金朝的尚書右丞。

耶律楚材出生於父親花甲之年,生他那一年耶律履六十歲高齡,老來得子,耶律履的興奮之情可想而知,他引用《春秋左氏傳》中“雖楚有材,晉實用之”的典故,為兒子取名為“楚材”,希望他將來成材。

耶律楚材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儘管父親在他兩歲時就去世了,但他還是跟著母親接受傳統儒家思想的教育,形成了深厚的漢文化根基,十幾歲時就有了“博及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下筆為文,若宿構著”的成就。

耶律楚材拒絕利用父親的身份獲得官職,他參加科舉考試,並取得優異的成績,得到皇帝的重視。金宣宗南遷到汴京後,認為耶律楚材能當大任,所以讓他留守中都,輔佐丞相完顏承暉。此舉讓耶律楚材險些遭受滅頂之災,但也為他帶來了機遇。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蒙古大軍攻破燕京,並在城中大為屠戮。不過成吉思汗得知耶律楚材的才能後,專門下令保護耶律楚材的安全,並派人向他詢問治國計策,耶律楚材身高八尺,美髯宏聲,對答如流,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喜愛,從俘虜成為蒙古大汗的輔臣。

蒙古大軍南下中原大肆屠戮,一個契丹人站了出來,救了無數蒼生

此後,耶律楚材開始了輔佐蒙古大汗的三十餘年人生。耶律楚材對於蒙古的貢獻自不必多說,作為出身燕京的儒生,他不僅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還知道如何組織一個有效的、穩定的政權。可以說蒙古人剛入中原時,還只是一群草原上的獵人,他們只懂得如何劫掠,而對治理一個國家一竅不通。正是耶律楚材奠定了蒙古帝國的制度框架,他選拔人才,任用儒生,建立政權結構,初步構建出一個封建制國家的雛形。

耶律楚材最為人欽佩的,還不是他在政治制度領域對蒙古的貢獻,而是他在為蒙古帝國統治者建言獻策,建立蒙古帝國的同時,總能和挽救天下蒼生,保護漢民族文化相結合。

蒙古人是十足的戰爭機器,他們只有十萬鐵騎,人數相比於中原地區廣大的人口可謂人丁稀少。所以蒙古的統治者們不敢也不願去治理中原,他們想效仿自己在中亞所做的事情:屠城。

蒙古人要做的,不是屠一座兩座城,而是將中原全部屠完,一個不留。在他們看來,蒙古人不能,也沒必要治理中原,還不如將百姓全部殺光,將中原變成蒙古人的牧場。這個聽上去就滅絕人性的方案,對於蒙古人來說並非危言聳聽,事實上他們在戰爭中所屠殺的生命絕對不下百萬千萬。

蒙古大軍南下中原大肆屠戮,一個契丹人站了出來,救了無數蒼生

就在中原生靈即將遭受塗炭的時候,耶律楚材挺身而出。耶律楚材向新任大汗窩闊臺建議,保留中原的文明和生靈,讓百姓繼續生活,以徵收地稅、商稅、鹽稅和冶鐵稅等,一年就可以獲得五十萬兩白銀,四十餘萬石粟,應付軍隊的開支還有剩餘。窩闊臺對於上天有好生之德之類的話無感,但他在意耶律楚材所說的白銀和糧食,這是一筆遠超他想象的財富,聽上去遠比涸澤而漁好得多。窩闊臺最終沒有下令屠城,數以千萬的百姓因此倖免。

攻破汴京城以後,蒙古人又準備屠城。按照蒙古人的慣例,只要攻打城池時遇到城中人抵抗,破城後就要將城中百姓全部殺光。蒙古人攻打汴京的時候受到了抵抗,所有人都在叫囂要殺完汴京百姓。

耶律楚材又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他知道汴京城中有147萬百姓,還有數不盡的文化瑰寶,是漢文化的中心之一,不能放任士兵屠城。耶律楚材向窩闊臺說汴京城裡有許多工匠和百姓,可為蒙古所用,不能屠殺。窩闊臺不聽,耶律楚材又說,蒙古最需要的就是人口和工匠,還有人才,一旦下令屠城,入城後將一無所得。

蒙古大軍南下中原大肆屠戮,一個契丹人站了出來,救了無數蒼生

窩闊臺覺得有理,這才下令城中除了完顏皇族以外,全部赦免,城中將近150萬百姓免遭塗炭。正因為大汗下令,打破了蒙古舊例,所以此舉成為新的慣例,蒙古在南下時雖還有屠殺行為,但較之以往大為收斂,倖存的百姓以百萬千萬計。

耶律楚材以契丹人的身份,挽救了數以千萬計的漢人和金人,數千名儒士在他的幫助下倖免於難,儒家文化在這次浩劫中也保全下來。正因為如此,耶律楚材死後,蒙古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也不論民族出身,都對其懷念感恩。正如曹之謙在《中書耶律公輓詞》中所言“忽報臺星折,仍結薤露新,斯民感天極,灑淚叫蒼旻。”

參考資料:

《元史》

《中書令耶律公神道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