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死得卻比岳飛還冤

北宋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死得卻比岳飛還冤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病逝, 把皇位傳給了年僅七歲的柴宗訓。

皇帝年幼,此時正是武將篡位的大好時機,因為武將掌握著軍隊,有人就有話語權,盯上後周江山的人當然也不止一個。

不過這些人中並沒有當時已經是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至少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為何非要強調一下趙匡胤的官職呢,這是因為這一職位是後周禁衛軍的最高長官,是統管整個後周最強軍隊的一把手。

如果他想篡權,也只是一句話的事。

無論趙匡胤想不想幹這件大事,最終他還是當上了皇帝,因為趙匡胤的弟弟聯合趙普、石守信等人發動了陳橋兵變,逼著趙匡胤當了皇帝,至於這事是不是趙匡胤授意的,這就說不好了。

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他就覺得武將真的是太危險了,搞不好以後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最後會為他人做了嫁衣,這就是會讓人內傷了。

北宋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死得卻比岳飛還冤

既然有了這層顧慮,趙匡胤玩了一手杯酒釋兵權的戲碼,將這些功臣統統給甩了出去,但是他覺得這樣還不保險,於是又開始讓啟用大量的文官,讓他們來制衡武將,為了進一步讓武將聽話,趙匡胤還竭盡可能地給文官放權。

這樣一來就導致了整個宋朝的基調都是文強武弱,而有些位高權重的文官,為了穩固自身的地位和權勢,也開始搞些小動作,讓武將步履維艱,而被文官迫害的武將更是數不勝數。

其中最有名氣的當屬岳飛了,他忠心為國,最後卻死於“莫須有”的罪名,讓人嘆息不已。

不過在岳飛之前,北宋也出了一位名將,他叫狄青,雖然他在後世的名氣不高,但論戰功他不在岳飛之下,結果死得卻比岳飛還冤。

狄青有多厲害,又是怎麼死的,我們一起來看。

狄青兄長:好弟弟,為兄犯錯,你卻代我受罪,我心有不安

狄青出身貧寒,在文臣地位頗高的宋朝,狄青沒有足夠的錢財去讀書,所以從文這條出路,狄青根本走不通,狄青對自己的家庭情況也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就把出路放在了騎射之上。

本來吧,這也是一個好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既然從文不行,從武也是可以的,雖然武將地位不高,但至少可以吃喝不愁,本來等著入伍當兵的狄青,卻因為自己的哥哥改變了人生的軌跡。

北宋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死得卻比岳飛還冤

衝動是魔鬼,狄青的兄長就幹了一件衝動的事情,他因為口角和鄉里人打架鬥毆,按照大宋的律法,與人鬥毆是要被朝廷處罰的,狄青的家裡還需要兄長支撐,萬一兄長被處罰,那麼他們的家就散了,於是狄青做了一個決定——代兄受過。

當時與人鬥毆的代價是充軍,狄青就被“逮罪入京,竄名赤籍”,臉上還被刺了字,不過這也歪打正著了,畢竟狄青的志願就是入伍,只不過方式變了而已。

就這樣狄青成了一個騎兵,後來西夏的李元昊叛亂,宋廷徵召士兵到邊疆打擊西夏叛逆,狄青就被選中,還當了一個小官,再對西夏的戰爭中,狄青身先士卒,前後四年,打了20多場戰爭,單單中箭的記錄就多達八次,把西夏計程車兵都快打出了恐懼症。

范仲淹:狄青是位奇才,將來必定能成大事

在宋朝為官,想要高升,單單有能力還不夠,還得有朝廷的大官舉薦才行,當一個叫尹洙的官員上任經略判官時,狄青就去拜見了此人,交談之下,尹洙對狄青的軍事才能十分認可,於是便將他推薦給了韓琦和范仲淹。

韓琦這個名字,或許大家比較生疏,但是范仲淹的名字就如雷貫耳了吧,范仲淹在當時也是宋朝出了名愛舉薦人才的人,所以一般經過范仲淹的推薦,基本都能高升。

北宋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死得卻比岳飛還冤

范仲淹見到狄青之後,也認為他是個奇才,並對他厚禮相待,不過范仲淹覺得狄青打仗是好手,但終究在理論上有所欠缺,於是還親自教他讀書,肯學的狄青十分刻苦,後來還精通了不少兵書,因此更加知名。

有了范仲淹的舉薦,再加上自己過硬的本領,宋仁宗也注意到了這位將星,多次向其詢問軍國大計,得到了宋仁宗的賞識,後來還做到了樞密副使(相當於軍隊二把手)的位子。

皇祐年間,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叛,一路高歌,攻城略地,憂心忡忡的宋仁宗便讓狄青去平叛,狄青不負眾望,平定了反叛,聲威大震,讓叛軍聞風喪膽。

文彥博:搞定狄青,我只需一招,讓他在擔驚受怕中度過餘生

狄青平叛歸來回到京師後,宋仁宗為了嘉獎他的功績,便將他任命為樞密使,為了表示對他的恩寵,還特意賞賜給他了一套在京師敦教坊的宅第,並且對狄青他的兒子們也格外照顧,對他們加官進級。

北宋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死得卻比岳飛還冤

狄青的飛黃騰達,自然讓當時的一些文官如坐針氈,想想也是,一直以來都是文官騎在武將的頭上作威作福,狄青這麼優秀,萬一扭轉了這個“常規”怎麼辦呢?

其中最不能接受狄青高升便是文官之首的文彥博,狄青由於是武將出身,對於士兵也格外的偏袒,當他當上樞密使的時候,更是如此,以至於每次得到賞賜,這些士兵都要歌頌一下狄青。

文彥博就把這件事添油加醋地告訴了宋仁宗,說士兵只知有狄青,而不知有皇帝,宋仁宗自然很不開心,宋仁宗便問文彥博該如何處理,文彥博就建議宋仁宗讓狄青出使節度使,這樣一來離開了樞密院,狄青自然翻不起多大的浪。

宋仁宗深以為然,但是狄青卻對宋仁宗上書陳情,說自己無功卻受封節度使,無罪卻又外放,這很是委屈。

宋仁宗想想,覺得狄青是個忠臣,這樣做確實不太好,但是文彥博卻說:

太祖難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嗎,只因為得到軍心,所以發生黃袍加身、陳橋兵變的事。

宋仁宗聽後不淡定了,於是便將狄青外放,狄青心有不甘,就去文彥博那裡辯解,文彥博解釋,宋仁宗之所以要外放你,沒有別的,只是因為懷疑了你的忠心。

北宋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死得卻比岳飛還冤

狄青聽聞大驚,畢竟在當時,武將被皇帝懷疑,基本沒有什麼好下場,戰戰兢兢的狄青只得去了藩鎮,之後文彥博又建議宋仁宗每個月派使者去慰問狄青,可是每次宋仁宗的使者到來,狄青都嚇得面如土色,生怕使者是來要自己命的。

在這種擔驚受怕中,狄青不到半年,便鬱鬱而終了,而文彥博也輕鬆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由此可見,北宋名將狄青,赫赫戰功不在岳飛之下,死得卻比岳飛還冤,而文官欺壓武將也成為了宋朝的一大特色。

對此,您認同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