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二世而亡,作為一個強大的王朝,到底是怎麼隨隨便便就沒了的

隋朝的命運和秦朝有點相似,都是在結束亂世紛爭後,建立了大一統王朝,同時又國祚不昌二世而亡。但即使如此,它們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卻不容否定。

一直以來隋唐並稱已經成為一個習慣,隋朝短短几十年創造萬國來朝的盛景,確實有他的偉大處。

隋文帝楊堅,公元581年奪了外孫的皇位建立隋朝。他南征北戰,很快結束亂世統一全國,成就一代帝業。之後又勵精圖治,在位23年,便開創了鼎鼎大名的開皇之治。

隋朝二世而亡,作為一個強大的王朝,到底是怎麼隨隨便便就沒了的

歷史上能短時間取得這樣成績的帝王少之又少。大佬秦始皇靠的是六世餘烈,才完成不世之功;西漢搞了三代皇帝,才有了漢武帝的輝煌,那麼楊堅靠的是什麼?

在封建王朝,判斷盛世與否的一個很重要標準就是人口,我們先從資料分析一下。

開皇初年在籍人口為900萬餘,當時還沒完成南北統一,但到了開皇九年消滅南陳後,在籍人口卻激增到4000多萬。

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南陳能填三千萬的人口空缺?

而且以900萬的人口基數,根據當時的醫療衛生條件,光靠生養怕也是趕不上趟的,即使隋文帝本事再大,也不可能無中生有,從石頭縫裡扣人頭。那麼這麼多人口是怎麼來的呢?裡面肯定有合理的邏輯關係。

大家知道,南北朝時期戰禍不斷,而戰禍最容易導致百姓流離。這些流離的百姓生計艱難,便託庇於豪強門閥下過活,成為工具人。

工具人的妙處大戶們都懂,是重要的財富來源,官府派人統計戶籍自然要藏著掖著,所以這些百姓就成了隱戶,是為不在籍人口。

因此開皇初年的人口基數與在籍人口的統計資料是有差別的。

隋朝二世而亡,作為一個強大的王朝,到底是怎麼隨隨便便就沒了的

隋文帝楊堅有感於此,下狠心實行

大索貌閱

,結果在開皇五年,便查出160多萬不在籍人口。

到了開皇九年,連同隱沒戶籍和休養生息帶來的增長,全國人口能達到4000多萬,也就說得過去了。

不過這樣便產生了一個問題,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隋文帝的這些措施,無異於和豪強門閥搶人頭。

自漢代以來,世家豪門一步步發展,到了晉朝走向高峰,其勢力猶如洪水猛獸,頑固強大。

所以有隋一代,皇室和門閥的矛盾其實一直都很尖銳。

只是隋文帝作為開國皇帝龍精虎猛,文治武功震於四方,又採取休養生息政策,沒有兵禍之患,百姓安居承平,那些豪門大戶日子即使比以前苦了點,卻不得不隱忍。

然後第二代皇帝楊廣時期就有所不同了。

隋朝二世而亡,作為一個強大的王朝,到底是怎麼隨隨便便就沒了的

楊廣被後世冠以暴君的帽子,帝號也帶了一個“煬”字,但隋代的萬國來朝盛情卻在煬帝時期,這與楊廣窮兵伐戰不無關係。只不過楊廣初期四方征戰,多數取得了勝利,打突厥,打越南,還發兵打琉球。

這裡可以對比一下漢武帝,當年也是窮兵黷武,打的匈奴狼狽西竄,百姓苦是苦了點,但聽到勝利的訊息,也會跟著開心一下,最後漢武帝又來了一個幡然醒悟,下詔罪己。

天下的百姓們能有什麼壞心思,往日裡高高在上的天子低頭跟自己認錯,百姓心裡不說幾句使不得,怕都過意不去,最後還得激動的高呼一下聖明。

再來反觀楊廣,他的不是處主要在於三徵高麗。三次勞師遠征,不僅傷了財,死了子弟兵,還沒有取得像樣的成績,這才導致民怨沸騰,也讓世家門閥抓住了機會。

我們知道楊廣可不是被起義軍打殺的,如果遠征高麗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隋煬帝又知道收斂,結局怕不會這麼慘淡。

至於另一件讓楊廣譭譽參半的事,便是開通大運河,這件事其實不好評判。

隋朝二世而亡,作為一個強大的王朝,到底是怎麼隨隨便便就沒了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史記。滑稽列傳》中撰寫西門豹事蹟,大家對他應該有印象,就是小學課本上,將女巫投河,治理河神祭獻的主人公。

其實西門豹還有另一個功績,他在當鄴令時徵發民眾鑿十二渠。只是百姓因為勞苦不想幹,西門豹說:

民可以樂成,不可以慮始,今父老子弟雖患苦我,然百歲後期令父老子孫思我言。

後來鄴民果然得水利,殷富一方。

回過頭來再看楊廣開鑿的大運河,以後世的眼光,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工程,特別對唐朝而言,坐享其成可不美乎哉。

然而在史書中,卻成了詆譭楊廣的有力工具,開大運河的主要目的變為了尋花問柳,這就有點以瑕掩瑜了。

隋朝二世而亡,作為一個強大的王朝,到底是怎麼隨隨便便就沒了的

但楊廣確實步子邁得太大,幾代人的事非要一個人都做了。他上臺後先營建東都洛陽,又開太行馳道,再發民眾修築長城,接著就開鑿大運河,一樁樁一件件下來,都是投資大卻短時間內看不到回報的工程,況且又致使民眾死傷無數,百姓心裡不恨才是怪事。

楊廣這樣胡搞亂來,最後眾叛親離也是必然,被按個暴君名頭更是理所應當。

其實說來說去,楊廣最像的還是商紂王,

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他倆最後把自己玩沒了,還要被按一個荒淫無道的帽子,多少有點可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