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清官裹席下葬,300年後墓中棺槨被挖出,發現價值10億黃金

朱元璋出身微末,早年看盡貪官汙吏欺壓百姓之醜惡,建立明朝成為皇帝之後,就開始利用酷刑嚴懲貪汙,致使整個大明朝歷史當中,幾乎都沒有出現大貪官,倒是清官層出不窮,而王士琦就是其中的一個。

明朝清官裹席下葬,300年後墓中棺槨被挖出,發現價值10億黃金

王士琦出身於1551年,32歲時就考中了進士,進入了仕途,當官之時,為官清廉,辦事得力,上受萬曆皇帝器重,下受人民百姓愛戴。1595年,王士琦出任重慶太守,彼時播州(今貴州遵義)楊應龍謀反,王士琦受命出兵平定了楊應龍謀反,顯示出了王士琦臨陣對敵、用兵打仗的能力。

明朝的衰敗,始於萬曆年間的對倭之戰,而王士琦在抗倭戰爭當中也曾立下過汗馬功勞。1592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實行休養生息制度,讓日本一時之間走向了鼎盛,於是便率兵14萬登陸朝鮮半島,想要先據朝鮮,再克中原,以擴寬自己的國土。

明朝清官裹席下葬,300年後墓中棺槨被挖出,發現價值10億黃金

於是在1598年時,王士琦作為總兵劉綎的監軍,跟隨劉綎一同前往朝鮮抵抗倭寇侵略。根據《明史》記載,劉綎當時率領大軍初入朝鮮之時,一開始進攻卻遭遇了失敗,開局不利讓大軍軍心動搖,以至於朝鮮百姓皆逃,軍士戰心不穩。

這時候,作為監軍的王士琦便身先士卒,親自上前抗敵,只說自己將以死報國,誓不逃離。兵士在其壯言之下,受其鼓舞,重整軍士,之後王士琦又屢屢獻策,幫助劉綎連下戰績,居功甚偉。

明朝清官裹席下葬,300年後墓中棺槨被挖出,發現價值10億黃金

等到後來論功行賞之時,王士琦卻絲毫不居功,把自己的功勞送給別人也不在意,對他來說,報效國家,安定百姓才是自己真正要乾的事,至於功勞不功勞的,都是次要的了。王士琦就是這樣一個立功不居功,清廉公正的官。

根據《臨海縣誌》記載,王士琦為官一生廉潔,以至於最後的葬禮都是裹席下葬,十分簡單。可是當1954年,王士琦墓被髮掘出來之後,卻發現,在王士琦的墓中居然用多達107件文物,其中大多都是黃金製品,有22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總價值估計達到了10億以上,十分驚人!

明朝清官裹席下葬,300年後墓中棺槨被挖出,發現價值10億黃金

可是一介清官,怎麼會有如此之多而貴重的陪葬品呢?這就不得不引起考古專家的注意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之後,專家基本得出了一下幾個結論:

第一,王士琦居功甚偉,甚至可以說是挽大明王朝於危難之間。因此王士琦雖然自己要求自己的葬禮務必簡單,但萬曆皇帝最後還是感念他的功績,賞賜了不少寶物作為王士琦的陪葬品。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大量的陪葬品都在棺槨之外,而棺槨之內卻鮮少見到陪葬品。

明朝清官裹席下葬,300年後墓中棺槨被挖出,發現價值10億黃金

第二,王士琦家世相當顯赫,他們一家四兄弟加上父親總計5人,有4個人考中了進士,另一個也是個貢生。尤其父親王宗沐官至刑部主事、按察使、布政使等等,官位已經相當之高。因此,就算是王士琦不願意厚葬,家族人也不會完全聽他的,自然要放些貴重物品進去。

第三,王士琦作為一代清官,多次為民請命、造福百姓,十分受百姓的愛戴,百姓感念王士琦一家人的恩情,曾經就送過十把“萬民傘”給他們家,王士琦身死,百姓都痛哭不止,古時候人們都重視喪葬,自然不願意看到王士琦死後墓葬還冷冷清清,於是就自發籌集資金,買下了一些寶貝,放入了王士琦墓中,來感恩王士琦一生善舉了。

明朝清官裹席下葬,300年後墓中棺槨被挖出,發現價值10億黃金

也正是因為王士琦不僅挽救明朝於危難之中,還幫助明朝百姓於水火之間,所以才能留名青史,成為明朝歷史上相當有名的人物,才能受到百姓愛戴,即使本身王士琦想要簡單的葬禮,百姓也不允許,才使得一代清官王士琦的墓室中,有如此多的寶物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