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沒有衛星,他們是怎麼繪製地圖的呢

16世紀以後,人類進入大航海時代,感受到海洋的無垠與寬廣,滿懷著探索未知世界的憧憬與夢想。然而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人,想了解自己生活的星球和地理環境,卻遠沒有那麼簡單。儘管如此,在科技水平尚不發達的11世紀,宋人已初步探索出一套較為完整的繪圖方法。透過遺留至今的地圖,我們或許可以窺視出宋人的“天下觀”以及對世界的認知。

《東震旦地理圖》

古代人沒有衛星,他們是怎麼繪製地圖的呢

地圖作為古代社會王權的象徵,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極為突出的地位。舉凡版圖之拓展,疆域之徵戰,邊防之鞏固,土地之經界,日常之行政,皆需地圖。故地圖之繪製,乃歷代王朝之國家事業,向為發達。

宋代以前存世的地圖十分罕見,宋代則不然。僅有宋一代留存至今的地圖,就有《華夷圖》《禹跡圖》《地理圖》《輿地圖》《靜江府城池圖》《十五國風地理之圖》及《禹貢》中的中國西部水系圖、程大昌的《禹貢山川地理圖》、稅安禮的《地理指掌圖》等。此外,各類史書、志書中留存的地圖也是數不勝數。

即便如此,宋人繪製的地圖猶如宋版書一樣彌足珍貴,極為鮮見,其中不少存世地圖都是明代的復刻本。從這些存世的地圖中,我們能窺見宋人對中國乃至世界的認知,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東震旦地理圖》。

“震旦”一詞語出佛經,震旦者,八卦東方曰震,東方日出曰旦,皆符合萬物生長義。據說釋迦佛降生之中印度為娑婆世界,則從中印度經東印度及諸小國,而至東震旦土,即東亞的中國。這張《東震旦地理圖》由南宋僧人所作,它較為清晰地描繪出整個長城以內宋廷所管轄的行政區劃,並清楚地標明瞭路、府、州以及所轄城市及重要水道等。

倘若仔細觀察這張地圖,可以發現諸多有趣之處。譬如,我國北方的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是平整的,毫無半島形制。江南一帶的杭州灣略為闊達,則或許與南宋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有關。浙閩交界的仙霞嶺一帶,已勾勒成一個直角狀,而兩廣地區則是平整地向西延伸,海南島及雷州半島在地圖上蹤跡全無。

倘若綜觀地圖,不難發現,凡是島嶼、海灣、半島等凸出部分,皆以方正為形,但凡能省略的細節或部分都被刻意削平。之所以如此,在於宋人認為天下就是四方平正的,以此烘托出帝王坐擁海內寰宇的自尊感。當然,這也是古代聖賢所宣揚和稱頌的經典理論,至於地理位置的精準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顯而易見,這種地圖倘若只是用於知識普及尚且可以,但是用於排兵佈陣、指揮打仗就遠不能滿足軍事鬥爭所需。隨著兩宋時期對外貿易的興盛,宋人與北方遊牧民族以及東西互市的海洋貿易愈發密切,這種製圖方式已然無法滿足日常所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