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封號從“梁”到“涼”,僅一字之差,卻暗示了他的悽慘結局!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派遣馮勝、藍玉等人北伐,他們成功肅清了北元在遼東一帶的勢力,班師回朝的之後,藍玉終於坐上了主帥的位置。次年三月,朱元璋將十五萬大軍交給藍玉,讓他務必蕩平北元的殘餘勢力。歷盡艱辛之後,藍玉終於完成了這個偉大的任務。

這一戰,藍玉的名望大漲,此時的藍玉,已經能夠和徐達、常遇春等人比肩。朱元璋對藍玉有諸多的封賞,可是後來的藍玉卻屢屢犯錯,最終將自己推上了絕路。

藍玉:封號從“梁”到“涼”,僅一字之差,卻暗示了他的悽慘結局!

筆者總結了一下,藍玉總共犯了四錯。

第一錯:藍玉侵犯元妃

北元覆滅之後,藍玉帶了很多元朝皇室回朝,在歸途中,藍玉欺辱了元主的妃子,而那妃子性情極為剛烈,自殺了。這件事情,嚴重違背了朱元璋善待北元貴族的本意,同時也引起了朝中很多人的不滿,但考慮到這次戰爭中藍玉的巨大功勞,朱元璋並沒有問罪,藍玉卻以為這表示朱元璋默許他的做法,而後愈發猖狂起來。

藍玉:封號從“梁”到“涼”,僅一字之差,卻暗示了他的悽慘結局!

第二錯:深夜攻擊喜峰關口

有一次,藍玉帶著一小隊士兵回到喜峰關口,由於當時已經是深夜,駐守關口的將士也已經睡著了,本來只需要在門口吆喝兩聲,就會有人來開門,可藍玉卻下令讓手下計程車兵攻擊關卡,企圖打破城牆強行闖入。這件事情後來傳到朱元璋的耳朵裡,讓他非常惱火,朱元璋原本打算封藍玉為“梁國公”,最後只封了“涼國公”,其實從“梁”到“涼”,已經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待藍玉態度的變化,只不過藍玉卻沒有察覺到這細微的改變。

藍玉:封號從“梁”到“涼”,僅一字之差,卻暗示了他的悽慘結局!

第三錯:擅自在軍中安插自己的親信

朱元璋多疑的性格,應該是人盡皆知的,但是藍玉卻在未徵得朱元璋同意的前提下,私自在軍隊在任命自己的親信官員,妄想佈置自己的勢力。這樣的事情,如何能夠逃得過錦衣衛的法眼呢?很快,朱元璋就知道了這個訊息。

藍玉:封號從“梁”到“涼”,僅一字之差,卻暗示了他的悽慘結局!

第四錯:大庭廣眾之下,嫌棄自己的官職太小

儘管藍玉犯了很多錯誤,但至少此時此刻,朱元璋還是沒有動殺心的,他甚至還破例給了藍玉太子太傅的官職。這是一個從一品的官職,按照當時的官僚制度,其實二品以上的官員,是幾乎沒有的,朝中大臣最高也只能做到二品官,所以對藍玉而言,這個恩典其實是非常不一般的。可是藍玉本人卻不這樣認為,他甚至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反問:“我不堪太師耶?”意思就是:以我的功勞,難道不能做太師嗎(正一品)?

藍玉:封號從“梁”到“涼”,僅一字之差,卻暗示了他的悽慘結局!

藍玉的所作所為,印證了一句話:非是斃之,其自斃也。(通俗來講就是不作死就不會死)

洪武二十六年(1939)二月,錦衣衛指揮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立即下令逮捕藍玉,並將他下獄審理。後來藍玉招供,經錦衣衛查實,藍玉同黨總共一萬五千人,藍玉本人被滅族,其餘同黨全部誅殺。

藍玉:封號從“梁”到“涼”,僅一字之差,卻暗示了他的悽慘結局!

藍玉謀反在歷史上有真憑實據嗎?筆者查閱很多資料,並未找到他謀反的切實證據,但是他狂妄不法,確實是有實據的。那為什麼藍玉要被判定為謀反呢?原因很簡單,藍玉軍功甚大,倘若冠以其他罪名,肯定很多人會為他開脫,但如果是謀反的罪名,就沒有人敢上前為他說話,因為稍有不慎,就會禍及全族,誰人還敢為藍玉求情呢?

藍玉:封號從“梁”到“涼”,僅一字之差,卻暗示了他的悽慘結局!

在戰場上,藍玉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主帥,但是在生活中,藍玉只能算得上是一個粗人。筆者所說的這個“粗人”,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情商低。很明顯,藍玉就是一個行為欠妥的人,他做事從不考慮後果,也不懂朝堂之上的那些彎彎繞繞,所以他最後落得如此結局,一點也不意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