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領導交代的工作有坑,如何避免背鍋或少擔責任?

導語:資治通鑑:領導交代的工作有坑,如何避免承擔責任或少擔責任?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

莎士比亞也曾說過:歷史就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

史蒂芬·斯賓德說過:歷史好比一艘船,裝載著現代人的記憶駛向未來;

資治通鑑:領導交代的工作有坑,如何避免背鍋或少擔責任?

編輯

我們中國也有一句古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聽上去是一個很遙遠的詞彙,但其實歷史上的人與我們頂的是同一片天空,腳踏的是同一片土地。那些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大多都對歷史有所瞭解,因為歷史遠比我們知道得多,他們能從中汲取營養。既然歷史能幫助他們鑄就卓越的心魄,為何不能給我們一個普通人提供有益的幫助呢?

我們的生活中有需要借鑑歷史的嗎?社會結構雖然發生了改變,但不管社會怎麼變,人性卻還在原地踏步。

資治通鑑:領導交代的工作有坑,如何避免背鍋或少擔責任?

編輯

職場,是現代人不能逃避的話題,因為很多人都要經歷這一個階段,但職場生涯卻並非是那麼的讓我們稱心如意。你可能在職場中只是一個普通員工,也可能已經成功躋身領導階層,但只要自己不是老闆,就免不了來自上級試探,有的時候走錯一步,葬送的就是自己的前程。

以史為鏡

在《資治通鑑·漢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初,高帝病甚,人有惡樊噲雲:“黨於呂氏,即一日上晏駕,欲以兵誅趙王如意之屬。”帝大怒,用陳平謀,召絳侯周勃受詔床下,曰:“陳平亟馳傳載勃代噲將;平至軍中,即斬噲頭!”二人既受詔,馳傳,未至軍,行計之曰:“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呂后弟呂之夫,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自誅之。”

對於皇帝來講,謀反是罪不可赦的事情,所以在得知樊噲可能會反的情況下,劉邦果斷讓人出擊,到達軍中就直接斬了他,但執行的人並沒有聽皇帝命令,反而是將樊噲綁回去,讓劉邦去決定,這是非常聰明的一種做法,能讓自己的損失達到最低。

資治通鑑:領導交代的工作有坑,如何避免背鍋或少擔責任?

編輯

【出現的問題】

正如文中所言,劉邦是在盛怒之下,下達命令,這種帶有情緒的命令極其不理智,當情緒過後,恢復平靜,劉邦是否會反悔?這誰都不能保證,屆時,平復下來的劉邦為了給其他人一個交代,會不會斬了執行人?權衡利弊,這是一種絕佳的方案。

而且樊噲和劉邦的關係很牢固,兩人是老鄉,而且曾經共患難過;其次在鴻門宴中,沒有樊噲,劉邦可能就死在項羽手裡,這是救命之恩;最後,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並且還生有一子,這樣的關係就需要陳平好好掂量。

資治通鑑:領導交代的工作有坑,如何避免背鍋或少擔責任?

編輯

除此之外,陳平還要考慮到,樊噲手握軍權,他去軍營中去斬主將,屆時,主將一聲令下,將士們會聽誰的命令?

陳平面對的問題,其實和我們在職場中遇到的問題極其相似,這種帶坑的命令我們該如何規避,或者說將損失降到最低?陳平的做法就很優秀,既然自己並非是其中的關鍵人物,屬於那種可有可無的人物,那麼我們將最後的決定權交到主導者的手中就行。

資治通鑑:領導交代的工作有坑,如何避免背鍋或少擔責任?

編輯

陳平最後將樊噲的處置權還是移交到劉邦手中,自身承擔的風險降到了最低,其次他很聰明的將別人也拉下水:

未至軍,為壇,以節召樊噲。噲受詔,即反接,載檻車傳詣長安;而令絳侯勃代將,將兵定燕反縣。

把打仗的事情也交到別人手中,自己挑了一件最不用承擔責任的事情。

【結語】

我們在職場中,就能學習陳平的謀略,發現任務有坑,但自己並非是領導針對的人,可能只是連帶人員,我們可以實時向領導彙報,讓他脫不了干係,將責任上移,其次多拉點人一起入坑,法不責眾這個道理大家都清楚,千萬不要自作聰明的下決策,不然這口鍋你跑不了。

資治通鑑:領導交代的工作有坑,如何避免背鍋或少擔責任?

編輯

不過想要有執行這樣的計劃,最重要的是,你能提前判斷出這個任務中有坑,並且領導不是在專門針對你,不然你是怎麼都躲不過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