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定要殺單雄信,為何滿朝文武,只有徐世績一人求情

眾所周知,李世民之所以能一手締造唐朝初年的“貞觀之治”,與他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不無關係。他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如千古賢相房玄齡、杜如晦;一代名將李勣、李靖等。尤其是他不計前嫌,重用降將降臣被人廣為讚譽。如重用尉遲恭、魏徵等。

但對大名鼎鼎的單雄信,李世民為什麼非殺之不可呢?

李世民一定要殺單雄信,為何滿朝文武,只有徐世績一人求情

(飛將單雄信)

《舊唐書》是這樣記載單雄信的:“單雄信者,曹州人也。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名冠諸軍,軍號為‘飛將’。”

也就是說,單雄信在隋末唐初時是遠近聞名的一員勇將,擅長使用兵器馬槊,尤其是在馬背上掄開來,虎虎生風,百十個人近不得其身。其武藝和後來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七位的尉遲恭不相上下。

關於單雄信的兵器,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裡有一段記述:“單雄信幼時,學堂前植一棗樹。至年十八,伐為槍,長丈七尺,拱圍不合,刃重七十斤,號為寒骨白”。

至此以後,單雄信便策馬揚槊,勇冠三軍,所向披靡,難覓敵手。

那麼,這樣的一位悍將,為何惜才如命的李世民偏偏要殺他呢?

首先,單雄信差點取了李世民的性命。

《舊唐書》是這樣描述的:“密(李密)偃師失利,遂降於王世充,署為大將軍。太宗圍逼東都,雄信出軍拒戰,援槍而至,幾及太宗,徐世績(徐茂公)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懼,遂退,太宗由是獲免。”

李世民一定要殺單雄信,為何滿朝文武,只有徐世績一人求情

(李世民)

這件事發生在武德三年(620年),單雄信已投降王世充,被封為大將軍。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單雄信單槍匹馬突入敵陣,揮舞馬槊,直取李世民,徐世績及時趕到,呵止了單雄信,救下了李世民。

其次,單雄信首鼠兩端,勇猛有餘,忠心不足。

大業九年(613年),單雄信和徐世績兩人投奔翟讓領導的瓦崗軍,成為翟讓的左膀右臂,深受翟讓信任。翟讓是單雄信投靠的第一個人。

大業十三年(617年),翟讓將瓦崗軍的領導權讓給了李密,單雄信被封為左武候大將軍,徐世績為右武候大將軍。

後來,李密設計殺了翟讓。

徐世績在這次事件中被砍成重傷,而單雄信坐山觀虎鬥,毫髮無損。在李密成功誅殺翟讓後,單雄信馬上伏地叩頭求饒,李密由此繞過了他和徐世績,並將翟讓的舊部劃撥給他們統領。李密是單雄信投靠的第二人。

唐武德元年(618年),王世充攻打李密,單雄信擁兵自重,任由李密大敗。徐世績投奔李唐,而單雄信則投降了王世充,被封大將軍。王世充是單雄信投靠的第三人。

李世民一定要殺單雄信,為何滿朝文武,只有徐世績一人求情

(徐世績)

從這個意義上說,單雄信也算是“三姓家奴”。對於這樣的人,縱然一代明主李世民,也是心有忌憚的。

再次,李世民不想節外生枝,將單雄信留給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

單雄信在統兵打仗上確實是一把好手,在瓦崗軍中的威望也很高,加上他曾幾易其主,這樣的人很容易朝秦暮楚,一旦李世民控制不好,被李建成所利用,必定為自己平添勁敵。

李世民處斬單雄信時,只有徐世績一個人為他求情。

這個倒是不難理解。

首先,瓦崗寨的眾多將領中,只有徐世績和單雄信是生死之交。

徐世績和單雄信雖出生地不相同,但也算是近老鄉。徐世績的老家在今天的東明縣,單雄信的出生地是曹州濟陰,就是今天的曹縣,這兩個縣相鄰。

兩人在加入瓦崗軍後,還曾結拜為生死弟兄,兩人一起出生入死,攻城掠地,相處時間也最長。

其次,其他的人和單雄信雖有交集,但缺乏感情。

再次,徐世績曾救過李世民的命,也只有他才敢為單雄信求情。

不過,李世民還是毫不手軟殺了單雄信。

徐世績束手無策,在單雄信行刑前,對他說:“吾不惜餘生,與兄俱死;但吾死之後,誰複視兄之妻子乎?”乃割股肉以啖雄信,“使此肉隨兄為土,庶幾猶不負昔誓也!”

徐世績不愧是有情有義的漢子,不但割肉餵食臨死的單雄信,兌現一同赴死的誓言,還終身照顧了他的妻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