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德軍為什麼不支援

1944年6月6日6點30分,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然後成功開闢歐洲的第二戰場。諾曼底登陸的成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了倒計時。但是,面對沙漠之狐隆美爾和嚴陣以待的德軍,盟軍是怎麼騙過希特勒的,今天一點就和大家聊聊諾曼底登陸。

二戰時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德軍為什麼不支援

一、兩個登陸點

二戰後期,盟軍如果要在法國登陸,其實有兩個地方可以選擇,一個是諾曼底,一個是加萊。這兩個地方都在法國,但也各有優缺點。

先來說加萊,從英國橫渡英吉利海峽,到法國最近的地方就是加萊。比較近,進攻時就更具有突然性,運輸和通訊方面上也更方便。而且從加萊到德國距離也比較近,成功登陸之後,更利於下一步進攻。這都是加萊的優勢。

再看諾曼底,這裡距離英國比加萊要遠一些,但是海灘比加萊開闊。這樣在登陸作戰時,要更容易一點。

二、錯誤引導

其中具體的選擇因素就很複雜了,對於這兩個登陸點的利弊,盟軍知道,希特勒也很清楚。那麼問題來了,盟軍需要怎麼做,才能讓希特勒做出錯誤判斷,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投入重兵防守呢?

現在我們都知道,盟軍是在諾曼底登陸的,而納粹德國重兵防守的卻是加萊。那麼,盟軍到底做了什麼?讓希特勒上當,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三、迷惑行動

其實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悄悄的在諾曼底準備,但是卻大張旗鼓的在加萊做樣子,迷惑對方。

事實上盟軍也是這麼做的,它們先在加萊對岸的多佛港,讓巴頓將軍搞了一個假司令部,並且虛構了“美國第一集團軍群”,天天給德軍發各種假情報。然後就是修建軍營、倉庫、公路、輸油管線,還讓好萊塢的道具師建造了假機場、假坦克、假大炮。連河面上軍艦航行的油跡,坦克在公路上留下的履帶印,都做得極其逼真。做完這些,盟軍就等著德軍的偵察機來拍。但還不能讓他們拍得太容易了,還得布好空中防線,讓德軍感覺他們是好不容易偵查出來的。

類似的招數還有很多,比如讓演員假扮盟軍指揮官蒙哥馬利將軍。也就是我們中國人經常說的聲東擊西,以此來轉移德軍的注意力。

但是聲東擊西的策略,一旦沒玩好,就會變成“此地無銀三百兩”。這樣反而會讓德國人覺得,你越是說這裡沒有,我越覺得這裡有問題。

盟軍要進攻加萊,而且所有的跡象還都指向加萊。你覺得德國人會信嗎?

四、神來之筆

在這場跨世紀的欺騙戰術中,真正的點睛之筆是下面這件事。

發動諾曼底登陸的第三天。注意,這已經是登陸的第三天時間。這時候盟軍幹了一件事。他們搞了具死屍,給他換上盟軍上校的軍服,並在死屍的身上放了一份檔案。這份檔案,就是諾曼底登陸的作戰計劃。然後他們把這具屍體,扔到了德軍控制的海灘上,確保德軍能夠收到。

時隔這麼多年,我們現在回看這一招,是不是還覺得匪夷所思,很驚險。

如果你是盟軍指揮官,當時你心裡最期待的事,肯定是讓希特勒誤以為,諾曼底正在發生的這場戰鬥,只是一次佯攻,不是大部隊的主攻。這樣希特勒才不會派兵過來支援。所以,這個時候不是應該更加強化加萊方向的假象嗎?最好沒有一點關於諾曼底的資訊,讓希特勒看到才對。怎麼還搞個屍體,並且還把諾曼底登陸的計劃送過去,這不是提醒希特勒,往這邊看嗎?

五、隨機的汪洋大海

如果你想騙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其實不是賭自己的智力能勝過對方,而是把對方放到隨機性的汪洋大海之中。

這話怎麼講?你想呀,當時的盟軍和希特勒,可不僅僅是隔著英吉利海峽在對峙,還是隔著兩個龐大的指揮系統和參謀系統。這資訊經過重重傳遞,等到了終端之後,不確定性已經非常大了。這時候不管你這邊傳遞的是什麼訊息,也不管你的設計有多麼精妙,希特勒的反應永遠可能有兩種。一是信以為真,還有就是覺得這是假象。

因為你不可能知道希特勒,在看到這個假訊息時,心情是怎樣的,身邊顧問的水平是怎樣的,同時又接收到了其他什麼資訊。所以,你的設計再精妙,其實也沒有用。

既然如此,那怎樣才有用呢?隨機性有用。換句話說,就是在設計計謀的時候,就不是讓希特勒覺得我肯定在加萊或者是諾曼底登陸,而是要讓希特勒覺得,兩邊都有可能,可能性甚至是差不多的。最後,希特勒只能是滿腹狐疑,自己也沒有絕對把握地賭上一把。這樣做的關鍵是,不是試圖干涉對方的決策結果,而是讓對方的決策系統本身陷入混亂。不是讓希特勒相信什麼,而是讓希特勒陷入深度的自我懷疑。

博弈論的創始人馮·諾依曼說過,你打牌的時候既不能有好牌就加註,也不能有壞牌就加註。總之你不能有確定性,也就是要有隨機性,這樣才能迷惑對手。因為面對隨機性,誰都沒辦法。其實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最好的博弈方法,就是讓自己沒那麼容易被摸透,這樣你才能更安全;而儘可能的摸透身邊的人,你才能更主動。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點贊、關注,我們明天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