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人為什麼用漢字?

到過果敢的朋友們會發現,果敢很特別,不像是外國,用的文字是漢字,人們的長相、語言也偏向中國人,說得確切點,像雲南人,說著雲南味兒的話,穿著打扮很有云南邊境的特色。

這並不奇怪。果敢地區曾經是中國的領土,明、清兩朝都隸屬於雲南省。1897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才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果敢人為什麼用漢字?

最敢老街

果敢現在的全稱是“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緊鄰雲南的龍陵縣、芒市,東面則與臨滄市管轄下的鎮康縣、耿馬縣、滄源縣接壤。

因為這樣的歷史原因,果敢甚至整個緬北都有著大批華人後裔,老緬反而稀少,其中又以傣族、佤族、納西族、白族居多,文化習俗也一併被繼承,與鎮康、耿馬等地的聯絡非常緊密。

據說不但上面幾代通親,現在也有很多果敢姑娘嫁過來。但云南姑娘倒少有嫁到果敢的,哪怕男方身家十分豐厚,姑娘也不願過去,除非把家安在中國境內。

根據史料記載,果敢乃至緬北的華人先祖主要有四批。

第一批是明軍殘部。

果敢人為什麼用漢字?

明朝末年,永曆帝朱由榔倚仗著大西軍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後清軍攻入雲南,孫可望投降,朱由榔在李定國的保護下撤到保山,又從騰衝逃到緬甸境內,被緬甸王莽達收留。

後來莽達的兄弟莽白髮動政變,殺死兄長自立為緬王。莽達對永曆政權還算友好,莽白卻不敢得罪清廷,發動咒水之難,殺了朱由榔300多侍從近衛,擒獲朱由榔父子及眷屬25人送交吳三桂,盡數被殺。

但當初跟著朱由榔入緬的明軍除少量降清外,大部分在朱由榔部將楊高學的帶領之下逃入科幹山深處隱匿避難,此後又長期在清緬邊境地區與清軍周旋。

果敢人為什麼用漢字?

清廷難以剿滅這部分明軍,便採用招撫的手段,在今緬甸北部的臘戌附近設立“木邦宣慰司”,命楊高學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進入300年左右的楊氏土司政權時代。

可以說不管局勢如何變幻,漫長時間內楊氏都是果敢實際的統治者。直到1965年,緬甸廢除土司制,果敢土司楊振材之弟楊振聲帶領家眷隨從600餘人離開果敢南下泰國,緬甸政府軍才接管了果敢,但楊氏的影響力仍然存在。

第二批是清兵。

乾隆帝自詡“十全武功”,其中一項是“降緬甸”,這指的是1762至1769年之間的的清緬戰爭,清兵不適應當地的氣候和地形,未能取得戰果,緬甸貢榜王朝也支撐不住,再加上還有暹羅虎視眈眈,緬甸也不敢再打下去,稱臣入貢,清廷罷兵。

果敢人為什麼用漢字?

《延禧攻略》中魏瓔珞的情人傅恆,就是清軍徵緬的主帥。電視劇裡傅恆死在緬甸,真實歷史中並非如此,是在緬甸感染瘴氣身患重病,死在了回京的路上。病因在緬甸,編劇倒也不算瞎編。

但追隨傅恆出征緬甸的清兵,有一些因為迷路、打散、逃逸等各種原因,留在了當地。可這並不代表著他們會和曾經的敵人明軍成為同胞,雙方沒了國仇,還有利益之爭。

第三批是太平軍殘部。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殘存的太平軍紛紛逃往東南亞,大多去了菲律賓,但也有一些經由廣西進入雲南,再入緬甸。

第四批是部分遠征軍。當年十萬青年十萬兵,為了打通滇緬公路,無數中國青年埋骨他鄉,也有一些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未能及時回來,成為緬北華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果敢人為什麼用漢字?

以上四批是成規模的,更早進入緬甸的則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所在地就是今天的緬北、滇南包括果敢地區,至今還有諸葛亮的遺蹟。

某種意義上來說,開發果敢的是華人,使用漢字很正常。

碼字不易,勞動您的小手手,關注點贊,人生燦爛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