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一輩子沒有軍功,卻受到後人的極高推崇,司馬遷功不可沒

不知道是何原因,國人對於那一些悲情英雄往往都很同情,所以歷史上那一些豪情萬丈而最後又悲劇結果的人物,往往投入過多的感情,對他們的讚譽遠比戰勝他們的勝利者多得多。

李廣一輩子沒有軍功,卻受到後人的極高推崇,司馬遷功不可沒

或許,我們的民族性就是這樣,崇拜英雄,同情弱者,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正因為這樣的國民性,很多時候,一些一事無成的失敗者也被帶入悲劇色彩,很多的人往往把這個人帶入自己的感情,以至於對這一些人的評價遠遠超過了這個人的真實情況,為他的遭遇感慨。

這其中,讚譽過高莫過於漢朝名將李廣,因為司馬遷文采飛揚的傳記記載,這個一輩子征戰匈奴而沒有機會立功封侯的將軍給後人留下了很多的遺憾,大多數的文人在失意的時候很容易帶入自己的機遇,感慨沒有機會。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

李廣一輩子沒有軍功,卻受到後人的極高推崇,司馬遷功不可沒

翻看《李將軍列傳》,司馬遷龍飛鳳舞的筆下,雖然隔了兩千年,我們現在讀起來,一個活靈活現、勇猛剛強的漢朝將軍有如天降,雄姿英發,正好剛剛射出一箭,彷佛穿越千年,直到我們的眼前正中敵人。

在邊地幾十年,自從結髮從戎,從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後,要麼在邊地做太守、握有軍政大權,要麼在朝中為衛尉,九卿之一,死後兒子嗣位。這在漢朝的當時不僅算不上失意,典型的成功人士,反而,感念他懷才不遇的後世文人,大部分都是窮困潦倒,一輩子不得志。

李廣一輩子沒有軍功,卻受到後人的極高推崇,司馬遷功不可沒

李廣有沒有失意之處?有,只有一個,那就是一輩子大小七十餘戰,但是始終沒有軍功封侯,漢朝的侯爵是要依照足夠軍功來冊封,也就是直接斬首對方的首級來計算,整個漢朝非常嚴格,從不亂封,含金量很高。

所以,好男兒投筆從戎,爭取封侯是當時至高無上的榮耀,可惜的是,從司馬遷的記載中,李老將軍幾乎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戰績,多次帶兵出征,不是迷路就是無功而返或者全軍覆沒,根本達不到封侯的標準。

李廣一輩子沒有軍功,卻受到後人的極高推崇,司馬遷功不可沒

封侯成了李廣的魔咒,為大漢征戰幾十年,始終沒有獲得他渴望的報仇,給人一種得不償失的感覺,完全是個失敗者。這樣的人在歷史上枚不勝舉、多如牛毛,但是李廣的特殊之處在於,太史公司馬遷給他單獨做了一個傳《李將軍列傳》,整本史記才70個列傳,當時之前的名將何止70。

這就給人一個錯覺,李廣的能力被埋沒了,或者李廣應該封侯,但是因為漢武帝的原因,始終沒有給他應得的封侯,而且,司馬遷關於李廣的記載,事無鉅細,射術如何高明,力氣如何神勇、膽略、智謀如何出眾,這一些簡直活靈活現。

李廣一輩子沒有軍功,卻受到後人的極高推崇,司馬遷功不可沒

有了這樣的層層鋪墊、一路伏筆,直到最後立功封侯無望,絕望中自殺,完美地塑造了一個有心殺賊、無緣建功的英雄形象,可是,和他同時間的很多人封侯很容易,如衛青、如霍去病等人,這一些人出征不是大勝就是小勝。

甚至,跟隨他們的很多人也都立功封侯,如李廣的堂弟李蔡跟隨衛青封侯、李廣的兒子李敢跟隨霍去病而賜爵關內侯,司馬遷始終有意無意地給人一種錯覺,李廣無法封侯就是別人害的。

李廣一輩子沒有軍功,卻受到後人的極高推崇,司馬遷功不可沒

加上衛青、霍去病外戚的身份,受到漢武帝超規格的信任而把別人的想法引到漢武帝就是信任自己親戚。這一些外戚也排擠李廣,所以導致他無法立功,完美的坐實了李廣受氣包的形象。後世的文人,恰恰因為自己受到權貴的排擠,而無法一展雄才。

這一些因素的累積之下,後世文人變把李廣難封何自己無法立功聯絡起來,歌頌李廣而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