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制度:借鑑秦國卻超越秦國的歷史性革新

引言

從古至今,歷史學家們習慣性地將漢王朝看作是秦朝的延續,確實在很多的方面,秦朝的創舉影響了之後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期中也就包括了漢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制度繼承的前提是社會環境、政治組織的一併繼承,而這是漢朝沒有做到的。

漢代制度:借鑑秦國卻超越秦國的歷史性革新

一、全新的統治階級與經濟環境

在劉漢之前的中國歷史中,無論是哪個國家哪位帝王執華夏之牛首,最高統治者皆是出身於擁有悠久歷史的貴族家庭。就拿秦來舉例子,在戰國以前,這個國家還被中原地區的王國認為是太行山以西未曾開化的民族,但即便是這樣,秦國貴族的家族歷史亦是能追溯到周王朝的全勝時期,秦國貴族曾是周天子的牧馬人,在周天子的指示下擊敗了西境的蠻夷,因而獲得了一塊土地。

漢代制度:借鑑秦國卻超越秦國的歷史性革新

但就是這樣看似“不體面”的歷史,相對劉漢來說,也是源遠流長了。因為漢初的統治階級當中,從天子到功臣,除了張良,其餘都無法向上追溯超過三代。與春秋戰國時期相比,劉漢王朝的統治階層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基層組織的變化也是十分明顯的,雖然秦始皇創造了一套近乎完美的統一制度,但是從徹底地佔有天下土地與人民到滅亡,這個王朝僅僅存在了十五年的時間。

按照當時的交通水平,面對這樣一塊廣袤的土地,上級所制定的政策要頒佈到全國,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秦國制度只有在太行山以西的故地才是徹底貫徹的,其餘地區或許依舊保留著戰國時期各國的制度。再加上秦末的農民起義以及楚漢戰爭,社會基層組織顯然被大規模深層次的破壞了,直接表現就是漢初時全國經濟的脆弱。

除此之外就是北部地區的邊防形勢更加的嚴峻,隨著社會的進步,過往以劫掠為生的匈奴逐漸發展出一套更為先進的社會制度,雖然匈奴仍處於奴隸制階段,但是領導他們的單于富有智慧,他們的生產生活更加的有規劃。而這一切對於漢王朝來說,則是非常具有威脅的。

漢代制度:借鑑秦國卻超越秦國的歷史性革新

二、舊制度的繼承與新制度的誕生

關於漢代對前朝制度的繼承,可以說是非常的明顯。劉邦攻佔咸陽之後,軍隊衝進城內開始搶奪戰利品,唯獨蕭何目標明確,直奔宮中,將其中貯存的秦朝書籍保護起來,而這些書籍上所記載的制度、法律,絕大多數都為漢朝所用。除此之外,劉漢甚至還繼承了秦朝的首都,新都長安便在離咸陽不遠的西方,秦漢的皇陵都是挨著的,往深層次看,這代表的是以關中為統治格局被繼承了。但作為一個富有生機的新王朝,漢朝還有很多創新的地方。

首先便是治國理念,縱覽漢初的歷史便可以發現,國家的上層其實是動盪的,無論是高後時期便開始的外戚干政,還是景帝時期的八王之亂,國家的權力並非完全緊握在皇帝手中,是搖擺的。但是下層人民的生活卻是穩定的,與前朝的嚴刑峻法與賦稅苛重,漢王朝無論權力如何變動,始終堅持著對刑法剋制使用、對人民心存憐恤的政治理念。

漢代制度:借鑑秦國卻超越秦國的歷史性革新

其次便是其邊防理念,在西南地區,不同於秦王朝必須完全征服的強硬,漢帝國選擇一種更為懷柔的態度:邊郡可以擁有政治軍事的高度自治,只需要承認附屬地位即可。而在西北,面對日漸強大的匈奴,以及白馬之圍的慘烈失敗,戰爭被捨棄,和親制度出現,女子受封后被送往匈奴部落,面對匈奴的挑釁與羞辱,統治者保持著十足的理智,以忍耐來維持和平。

《史記》記載:“冒頓乃為書遺高後,妄言。高後欲擊之,諸將曰:以高帝賢武,然尚困於平城。於是高後乃止,復與匈奴和親。”

漢代制度:借鑑秦國卻超越秦國的歷史性革新

結語

雖然劉邦在上一位皇帝的政治遺產的基礎上建立了漢朝,但新王朝的統治階級、政治結構和政治文化已經煥然一新,中原政權舊體的新元素不斷湧現,而長期與中原對抗的北方民族也完成了轉型,為漢代的歷史走向增添了新的變數。劉邦受戰國乃至秦楚時期的戰爭歷史的影響,以舊思維應對新形勢,導致漢軍在平城戰爭中的失敗,此後他痛定思痛,與周圍的臣子共同構造新的政治結構。

參考文獻:

《史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