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謀權篡位實屬無奈,但帝王之位非我莫屬!他憑什麼自信?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的大軍攻破了南京城的大門,宮中火光漫天,建文帝隨後不知所終。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並改次年年號為永樂元年。

朱棣:謀權篡位實屬無奈,但帝王之位非我莫屬!他憑什麼自信?

當年,朱元璋隔輩傳位,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嫡長孫朱允炆,原以為能保明朝千秋萬代,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朱允炆即位不到一年,燕王朱棣就以“靖國難、清君側”的名義起兵,短短四年的時間,明朝的江山便易了主,朱棣究竟為何非要篡位呢?他篡位對明朝而言是好是壞?

朱棣:謀權篡位實屬無奈,但帝王之位非我莫屬!他憑什麼自信?

朱棣之所以起兵篡位,筆者經過分析,認為有兩個原因:

1、建文帝削藩,危及到了朱棣

建文帝即位之後,聽從黃子澄的意見,決定開始削藩。建文帝之所以要削藩,也是因為朱元璋給他留下了一個爛攤子。朱元璋原本看好的儲君人選,乃是嫡長子朱標,奈何朱標英雄命短,年紀輕輕便死了,於是朱元璋又將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太子。朱允炆為人善良,心地仁慈,朱元璋擔心他死後,朱允炆鬥不過朝中那些老功臣,於是提前為朱允炆掃平了障礙,將朝中大部分的老功臣全都處死,又將自己的兒子分封為藩王,他以為這樣做,是加固了皇室的力量,卻不知竟是給朱允炆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朱棣:謀權篡位實屬無奈,但帝王之位非我莫屬!他憑什麼自信?

朱允炆即位之後,藩王們手握實權,朝中又沒有什麼功臣能與之抗衡,導致朱允炆的處境變得十分被動。這時,朱允炆身邊的黃子澄、齊泰提出建議:削藩。朱允炆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便開始行動。眾多藩王當中,屬燕王朱棣的實力最為雄厚,齊泰認為應該先從燕王下手,但是黃子澄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燕王曾在邊關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倘若先對他動手,必定會引起社會輿論,所以應該從其他相對弱小的藩王入手。

朱棣:謀權篡位實屬無奈,但帝王之位非我莫屬!他憑什麼自信?

建文帝思索片刻之後,決定聽從黃子澄的意見,先從周王朱肅入手。建文元年七月,周王及其家人被押回南京,貶為庶人發配雲南;次年四月,湘王朱柏舉家自焚,齊王朱榑被軟禁於南京,代王朱桂被軟禁於大同,同年六月,岷王朱楩被廢為庶人,發配漳州。建文帝從即位到廢除五位藩王,所用時間不超過一年,速度之快、下手之狠,都令人驚歎。建文帝的此舉,無異於是給朱棣敲響了警鐘,朱棣心知肚明,倘若自己不採取任何行動,下場恐怕比這五位藩王還要慘!這便是朱棣起兵的原因之一。

朱棣:謀權篡位實屬無奈,但帝王之位非我莫屬!他憑什麼自信?

2、朱棣原本就有野心

朱棣本就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而且他對權力有著非常強烈的渴望。朱元璋之所以會隔輩傳位,並不是因為他不喜歡朱棣,相反他十分看好朱棣,他對朱棣的喜愛之情常常溢於言表,還經常誇朱棣最像自己。的確,朱棣與朱元璋十分相似,他們二人有謀略、有手段,且都心狠手辣,但是最後,朱棣還是沒有成為朱元璋的候選人,這是為何呢?一說是因為朱棣並非嫡子,但是關於朱棣究竟是否是嫡子,歷史上是存在爭議的,據《明史》記載,朱棣是嫡子,但是在《明實錄》當中,朱棣的身份是分時間段的,建文年朱棣是庶子,永樂年又成了嫡子,所以這個說法並不可靠。若根據《明史》記載,朱棣是嫡子,那朱元璋沒有選擇朱棣作為繼承人,大機率是因為朱標死後,秦王、晉王、燕王全都覬覦太子之位,朱元璋為了避免兄弟之間互相殘殺,這才立朱允炆為太子。

朱棣:謀權篡位實屬無奈,但帝王之位非我莫屬!他憑什麼自信?

無論朱元璋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沒有選擇朱棣成為繼承人,這都不妨礙朱棣自己來爭取皇位。朱棣之所以有這份自信,大多也是來源於朱元璋,因為朱元璋對朱棣有著非常高的期望。據史書記載,朱元璋曾給朱棣下過一道敕令,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朕之諸子,汝獨才智,可堪其任。秦晉已薨,汝實為長,攘外安內,非汝而誰?

由此可以看出,其實朱元璋對朱棣是寄予厚望的,他認為朱棣是皇室的支柱,但並沒有想將皇位傳給他,不僅如此,朱元璋在臨終前,還可以叮囑朱允炆“燕王不可不慮”!也就是說,朱元璋一方面給朱棣十分的肯定,另一方面又讓朱允炆防著朱棣,朱元璋這一手棋,實在有些看不懂。倘若朱元璋沒有當著朱棣的面,表現出對他的巨大的期望,或許朱棣的野心還能收斂一點點!所以說,朱元璋的鼓勵,朱棣原有的野心,這些便是朱棣起兵的第二個理由!

朱棣:謀權篡位實屬無奈,但帝王之位非我莫屬!他憑什麼自信?

朱棣篡位成功,對明朝而言究竟是好是壞?

朱棣篡位成功,對明朝而言其實是有積極的作用的。首先,政治上他加強了中央集權;軍事上他多次親征佔領安南(現越南);文化上他多次委派鄭和下西洋,與海外建立友好往來,同時還修訂了《永樂大典》。總而言之,朱棣即位之後,明朝經濟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他雖然是篡位的皇帝,為明朝做出的貢獻卻是實實在在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