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王朝”與“宮廷政變”,繼玄武門之變後,唐朝政變接連不斷

前言

由秦王集團發動的玄武門事變,這對於今後唐朝的政局發展,特別是政治風氣,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為什麼這麼說呢?正所謂萬事開頭難,既然有人開了宮廷政變的頭,那麼這種事情保不齊就會有後人來效仿。

在公元710年唐隆之變爆發之前,唐朝宮廷內部先後出現了玄武門事變、神龍革命以及重俊之變,三次非常重要的政變。

“李唐王朝”與“宮廷政變”,繼玄武門之變後,唐朝政變接連不斷

政變接連出現,使得唐朝有了政變的“基因”

這三次政變都標誌著統治集團內部的重要變化,玄武門事變標誌著秦王勢力的登臺,為此後貞觀盛世的出現,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礎。

而神龍革命則推翻了武周的統治,使得唐朝國祚得以重新建立,但是武氏的殘餘勢力依然十分猖獗。

重俊之變是後武則天時代,唐朝宮廷內部的一次重要政變,這是唐朝李氏宗族對外戚和後宮勢力的直接挑戰,遺憾的是太子李重俊兵敗身亡 。

“李唐王朝”與“宮廷政變”,繼玄武門之變後,唐朝政變接連不斷

由此可見,從玄武門之變爆發的公元626年算起,一直到唐隆之變爆發的公元710年,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唐朝爆發了四次重要的宮廷政變,這也使得唐朝具備了出現政變的傳統。

而隨著韋后以及安樂公主勢力對於朝政的把控,本著哪方勢力大就要消滅哪一方的原則,新生代勢力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自然也就要放手一搏,自然唐隆之變就隨之爆發了。

宮廷政變的難度係數不是很高,而且影響更小

與軍隊作戰相比,這種處於深宮之內的政治變革,實際上要更簡單一些。並不是說整個經過簡單,而是政變需要的基本條件,要與軍事作戰相比要求低一些。

“李唐王朝”與“宮廷政變”,繼玄武門之變後,唐朝政變接連不斷

首先宮廷政變爆發的地點,就與出兵作戰不同,在武則天掌握朝政時期,地方也出現了不少反對其專政的軍事討伐者。

像徐敬業於公元684年起兵,大才子駱賓王還當為助手,此後還有公元688年前後出現的琅琊王李衝、越王李貞的起兵討伐。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武則天時期的幾次軍事討伐,很明顯不屬於宮廷政變範疇,因為其有著強大的軍事基礎以及討伐理由。

而宮廷政變往往是各方勢力明爭暗鬥的直接產物,一是爆發在宮廷之內,並不屬於天下人盡皆知的事情,另一方面宮廷政變,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軍事力量,數百乃至幾千人的禁軍便可以解決。

“李唐王朝”與“宮廷政變”,繼玄武門之變後,唐朝政變接連不斷

武則天政變成功後,李氏宗族的日子並不好過

唐隆之變的出現,就是因為宮廷政變的要求比較低,從李隆基和天平公主的實力來看,除了太平公主早在武則天時期,就積累了比較深厚的政治基礎和影響力之外,李隆基似乎還只能是依靠自己的姑母行事。

與之相比,當時掌權的韋后和安樂公主集團實力,自然也就非常強勁了,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面對韋后集團如此強大的勢力,還能夠發動政變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政變的要求和條件比較低。

唐隆之變爆發時,李隆基僅僅率領了幾百值得信任的禁軍就完成,只需要對宮廷進行封鎖,控制住韋后即安樂公主就算完成了,這也是唐隆之變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武后能夠登上政治舞臺,自然是和中宗李顯有著直接關係,其實在武則天當政的這一段時間,李氏宗族的日子真的是非常不好過。

“李唐王朝”與“宮廷政變”,繼玄武門之變後,唐朝政變接連不斷

除了那些明面上起兵反對武則天的老臣和李氏親王,紛紛被殘忍殺死之外,在整個宮廷內部的李氏宗族也非常不好過,武則天為了擴大武氏的影響力和權勢,對於李氏後人也是該殺的殺,該貶的貶。

點評:韋后集團權力空前膨脹,被打壓是必然結果

韋后能夠成功崛起,還與中宗遭遇武則天的廢黜有很大關係,公元684年中宗即皇帝之位,可是還不到一年的時間,便被自己的母后武則天給廢了,此後長期處於幽禁和控制當中。

這一段黑暗時光,中宗一直在韋后的陪伴下度過,因此二人之間的關係還是非常親密的,中宗也將韋后看作自己最為值得信任的人。

“李唐王朝”與“宮廷政變”,繼玄武門之變後,唐朝政變接連不斷

而當武則天被迫讓位於中宗之後,中宗本人算是在政治上,已經完全不管不顧了,將權力由韋后代為履行,這也是韋后勢力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

如果說武則天即位之後,武氏家族對於李唐王室造成了巨大威脅的話,那麼韋后集團的崛起,同樣也產生了重要的政治影響。

本就十分脆弱的李氏皇權,在剛得到喘息之時,卻又遭遇到打壓,因此李隆基必然會對韋后集團,進行絕地反擊。

可以看出,正是韋后集團的極度膨脹,威脅到了李氏宗族的利益,因此便遭到了果斷地反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