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國姓是“朱”,民間老百姓吃豬肉咋辦?朱元璋將豬改了個稱呼

中國古代很早以前就已經制定了各種詳細的禮法,為的是維護各種等級制度,生活中具體的日常表現,就是不同的人可以使用的食物、服飾、車駕、音樂等等都有不同,同時還有著一個叫做“避諱”的規矩。關於避諱這個規矩的起源,如今已經不可考證,有人說是商朝,也有人說是東周、西周等等。

明朝國姓是“朱”,民間老百姓吃豬肉咋辦?朱元璋將豬改了個稱呼

不過無論是哪一個時期,興起了“避諱”之風,我們都可以確定避諱的總原則就是《公羊傳》中的“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也就是說對於那一些有身份的人,親近的人,賢德的人,在言談舉止間要避開他們的名字,以及相對沒有那麼光明正大的事情,以免衝撞到他們。

明朝國姓是“朱”,民間老百姓吃豬肉咋辦?朱元璋將豬改了個稱呼

同時“避諱”的規矩在秦漢以後就得到發揚,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時期,東漢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將“秀才稱為茂才”,原因便是為了避漢光武帝劉秀的諱。不過這種事情其實比較少發生,更多的是帝王之家一開始就給自己取一個冷僻的生字,並不會影響到大家的生活。

明朝國姓是“朱”,民間老百姓吃豬肉咋辦?朱元璋將豬改了個稱呼

所以我們看古代很多皇帝的名字都是偏僻冷門的字眼,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由於百姓們避諱不方便。劉秀那是由於他一開始是一個平民,並沒有想到自己能夠成為皇帝,所以就用了一個在生活中經常用到的“秀”。另外西漢時期還有一個著名的皇帝叫做劉詢,他本來叫做劉病已,但是在當了皇帝以後就改名,因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用到“病”字與“已”字。

明朝國姓是“朱”,民間老百姓吃豬肉咋辦?朱元璋將豬改了個稱呼

滿清第一位入關的順治皇帝名字叫做福臨,按照“避諱”這個原則的話,民間老百姓都不能夠再使用“福”字了,這顯然會給大家很大的影響,於是順治就表示用不著避“福”字諱了,因為“不可使朕一人,而令天下百姓無福也!”可見其實這些帝王之家們對於避諱這個事情,也是相當體察民意為百姓著想的。

明朝國姓是“朱”,民間老百姓吃豬肉咋辦?朱元璋將豬改了個稱呼

不過明朝時期就有點不好弄,因為他們的國姓是“朱”,像劉病已、福臨等人為了方便百姓避諱可以改名或者頒詔,但是明朝的皇帝卻顯然不能因此改姓啊,偏偏“朱”的同音字又經常被提到,那麼民間老百姓們要吃豬肉的時候怎麼辦呢?這一提到“豬”字顯然就犯忌諱甚至是犯罪了。

但是也不能不準老百姓們吃豬肉啊,於是朱元璋就直接將豬給改了個稱呼,將其稱為“豕、彘”,這兩個字也是豬的意思,雖然字形稍微有點難寫,但是卻與“朱”的讀音不同,也算是很巧妙地實現避諱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