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津之戰——十萬吳軍北伐兵敗下至尊孫權的倉皇而逃

“淮右噤喉,江南唇齒。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則可以西問申、蔡,北向徐、壽,而爭勝於中原;中原得合肥,則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清】顧祖禹

逍遙津之戰——十萬吳軍北伐兵敗下至尊孫權的倉皇而逃

作為如今安徽省會的合肥,或許比不上北京、南京、西安等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各朝古都,但確確實實是中國地理分佈上的關鍵位置。清代著名的歷史、地理學者顧祖禹便曾對合肥的重要性做出了以上的評價。

漢末三國時期同樣如此。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魏武帝曹操鯨吞天下的夢碎,而其後曹魏、孫吳兩家政權便依託長江水道和各地水系展開對峙。

在安徽,曹魏政權佔據長江以北的合肥、皖城作為南下基地,而孫吳政權則在江北濡須口(今裕溪口附近)建立軍事據點,作為東吳的北門鎖鑰。

逍遙津之戰——十萬吳軍北伐兵敗下至尊孫權的倉皇而逃

等到公元215年,已經蕩平關中的曹操不能坐視佔據荊州的劉備等人進一步壯大,選擇南征漢中的張魯割據政權,在擴張其統治範圍的同時取得川蜀門戶用以窺視蜀地。而此時,由於曹魏政權的大舉征討漢中,

在靠近吳地的合肥等地僅僅留下了由張遼、李典、樂進等人率領的七千之眾,防守相對空虛。

與此同時,隨著天下三分的局勢逐漸明朗,各地的戰爭也愈發變得牽一髮而動全身。面對曹操大軍的大舉入駐關中而合肥空虛的局面,盤踞江東的孫權也愈發按捺不住心中佔據合肥以窺視中原的念想。

同年八月,孫權親率從各地抽調而來的十萬大軍,在呂蒙、陳武、甘寧、淩統等一眾東吳名將的陪同下渡過長江舉兵北伐。

逍遙津之戰——十萬吳軍北伐兵敗下至尊孫權的倉皇而逃

太祖徵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三國志·魏書·張遼傳》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軍事實力差距極為懸殊的戰役,東吳政權可謂是擁有在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很快,在戰爭的前期,孫吳大軍迅速攻破合肥南面的皖城進而兵圍合肥。城外旌旗招展、遍地連營,而城內張遼、樂進等人也是披堅執銳、安排工事,頗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沉重之感。

要說當初的曹操沒有料到東吳政權可能隨之而來的攻勢不太可能,根據陳壽《三國志》的記載,遠征漢中的曹操早已是料到了東吳政權可能發動的攻勢,但更多的是“

兩權相利取其重,兩權相害取其輕

”。相比於擅長水師的吳軍佔據合肥,曹操可能更加傾向於不讓劉備等人佔據漢中。

逍遙津之戰——十萬吳軍北伐兵敗下至尊孫權的倉皇而逃

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 ——《三國志·魏書·張遼傳》

面對曹操提前派人送來的指示,張遼心領神會。

於是乎,在此基礎上,張遼和李典等人更是大膽的決定連夜從城內的七千守軍中挑選八百精悍之士,用以突襲敵營、瓦解敵軍士氣。

等到第二日清晨,提前早好死戰準備的八百守軍跟隨著張遼的步伐從城內殺出,直撲孫權大營。張遼本人更是“

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

”。

吳軍中可能誰也沒有料到,被大軍團團圍困的魏軍竟有如此大膽,敢就這麼出城奔襲孫權大營。在張遼等人的猛烈攻勢下,一時不備且尚未完成全部集結的吳軍反而被其殺至孫權的主帥麾旗之下。孫權大驚,周圍的東吳諸將都不知該怎麼辦,於是便逃向一座較高的山冢,由孫權的衛隊持著長戟防止曹軍衝上來。

逍遙津之戰——十萬吳軍北伐兵敗下至尊孫權的倉皇而逃

“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 ——《三國志·魏書·張遼傳》

但很快,張遼的攻勢雖猛,不敵吳軍之眾,為其所團團圍困。危機之時,只有張遼本人率數十人突圍而出,剩有數百人為大軍所困。沒成想,在眾人的呼喚中,張遼一咬牙,不顧自己安危繼續率人衝入敵陣救人。從早晨到中午,原本士氣高昂的吳軍竟被張遼等數百人殺得士氣全無,任由他等安然退回了城內。

很顯然,張遼完美地完成預定的打擊吳軍士氣的目標。

面對魏軍嚴密的防守和合肥高大城牆,東吳城下的這些潰兵即使在與後續趕來的大軍會合以後也只能在城下僵持十數日後緩緩退去,不復來時的氣勢洶洶。

逍遙津之戰——十萬吳軍北伐兵敗下至尊孫權的倉皇而逃

“呂蒙、蔣欽、淩統及寧,從權逍遙津北。張遼覘望知之,即將步騎奄至。寧引弓射敵,與統等死戰。寧厲聲問鼓吹何以不作,壯氣毅然,權尤嘉之。” ——《三國志·吳書·甘寧傳》

如果是普通的將領,在如此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取得如此戰果自然是心滿意足,但張遼不同。當是時,吳軍退卻後,從逍遙津渡河撤退,最終在逍遙津北岸只剩下被東吳眾人尊稱為“至尊”的孫權和他自己的親衛以及呂蒙、蔣欽、淩統、甘寧等人的私兵。張遼在城上瞭望吳軍的退軍情況,發現東吳軍隊大多已經先行出發了,而在逍遙津以北只僅剩下少量的精兵。大喜過望,立即帶人追擊,並令人破橋。

這一下子,局勢瞬間顛倒過來了,吳軍眾人只得拼死血戰來護送孫權過橋。

面對橋上的豁口,多虧了孫權的戰馬優秀,在眾人的鞭打中透過助跑的方式跳過斷口,而後甘寧等一眾大將方才游泳過河從而保全自身性命。不過,留在北岸的眾多吳軍精銳也只得在“

橋敗路絕

”的境地中絕望投降。

逍遙津之戰——十萬吳軍北伐兵敗下至尊孫權的倉皇而逃

看完,還不點贊關注?茫茫人海,以後你可就再也遇不到我了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