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的榫卯結構在國外得到傳承發揚!國人是該慶幸還是悲哀?

近年來隨著中國在國際上影響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國外友人也開始關注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悠悠中華上下五千年,給世人留下了太多太多令人驚詫不已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與此同時也就催紅了如李子柒一般的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短影片博主。

近幾年,有一位短影片博主也在國外紅了起來。這名博主的短影片主題很簡單也很直接就是“木工”。在短影片中,憑藉著出神入化的木工技藝獲得了廣大網友的喜愛。

這位博主叫做“阿木爺爺”,而他的拿手絕活其實就是中國古代木匠傳承下來的技藝“榫卯”。相傳這是魯班大師發明的技術,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然而榫卯結構在國外得到喜愛和傳承,作為國人是該慶幸還是悲哀呢?

魯班的榫卯結構在國外得到傳承發揚!國人是該慶幸還是悲哀?

一、 中國傳統木工神技

說起中國古代傳統的技藝,很多人會想到剪紙、雕花等等,其中有一樣“榫卯”相信也是很多人聽說過的。在前兩年一部黃曉明、尹正主演的民國背景電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中就有這樣一幕。

主角程鳳台為了打通一個隧道更方便運送貨物,花重金請了一位西洋設計師辛博士,希望藉助西洋人的知識加固留仙洞的洞頂。沒有想到的是經過一番勘測,辛博士專程來到程鳳台住的王府道歉。

因為憑藉當時的西方建築技術,辛博世沒有辦法解決留仙洞洞頂的承重問題。雖然不能幫程鳳台解決問題,但作為主人程鳳台還是邀請辛博世參觀自己的府邸。正當二人走過一個涼亭,辛博士參觀之時突然發現了什麼十分激動的向主人程鳳台申請借一個梯子。

辛博士藉助著梯子爬到涼亭的頂部仔細端詳了好久。看完後告訴程鳳台,留仙洞的問題可以解決了。只要藉助這個涼亭的巧妙方式。而這個巧妙的方式就是傳說中的“榫卯”結構。

魯班的榫卯結構在國外得到傳承發揚!國人是該慶幸還是悲哀?

說起榫卯結構,其實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技藝。在這一塊塊小小的木頭上充分體現了我們祖先的智慧,木匠們利用木材性質上的凹凸,進行拼接。凸出的部分是榫,也叫做榫頭;凹進去的部分叫卯,由於卯是用來與榫頭契合的,因此也叫榫眼、榫槽。

榫卯雙雙配合,將這個技巧用在木匠的各個部分,大到建築小到家居傢俱,可以做到不借助繩子、甚至釘子等物品,就能完成製作。

在中國古代,遠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古代人類遺址中就有發現多種式樣的榫卯結構物品。當時的榫卯結構主要運用於房屋的建造上。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木匠祖師爺魯班將榫卯結構的技術運用於傢俱和建築中。

到了明朝時期,榫卯結構在傳統傢俱的運用中達到高峰。據說,這一方面是由於魯班傳人的代代鑽研,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鄭和下西洋引進了大量海外性質堅硬的木料,讓當時的木匠們對於硬木料的操作有了更加多的機會進行研究。

魯班的榫卯結構在國外得到傳承發揚!國人是該慶幸還是悲哀?

讓木匠們對於榫卯結構的技巧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木匠們的巧手讓各種精巧的建築和傢俱完全使用榫卯技巧就可以做到四面巧合。

相傳榫卯結構是由魯班發明的,魯班是我國建築界的祖師爺,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任務。魯班出生於一個傳統的工匠世家,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能人巧匠。魯班自小就深受薰陶。但魯班不拘泥於祖輩傳授的技藝,而是不斷的透過自己的智慧對技藝進行改進。

因此,魯班不僅僅發明了榫卯結構,更是發明了很多至今我們也十分常用的工具。比如鋸子,錘子等等。魯班的技藝不僅在中國廣泛流傳,魯班的著作流傳到海外之後魯班在當時日本、韓國等地也受到尊敬。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中國的傳統建築和傳統木匠技藝漸漸被人們淡忘,那些巧妙智慧的榫卯結構在現代年輕人的生活中已經漸漸看不到痕跡了。沒有想到的是春秋時期魯班大師發明的榫卯結構在國外,憑藉著短影片火爆了起來。

魯班的榫卯結構在國外得到傳承發揚!國人是該慶幸還是悲哀?

二、 傳統技藝海外飄紅

這位靠拍攝短影片而在國外迅速走紅起來的老大爺就是63歲的阿木爺爺,阿木爺爺不僅在國外收穫了大批粉絲,還因為宣傳中國傳統文化而得到人民日報的肯定。阿木爺爺的影片主題非常明確,就是展示了很多讓人歎為觀止的中國木匠技藝。

看過阿木爺爺影片的人無不為影片中那些神奇的木器而驚歎稱讚,甚至有不少外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影片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

因為他們認為,這麼精準的契合這麼精美絕倫的東西怎麼可能是靠手工和純木製作出來的。外國專家當然不知道,在阿木爺爺的影片裡,那些建築、傢俱或者是器械運用的就是中國傳統工藝“榫卯”。

外國人對榫卯結構技術的痴迷不僅僅體現在阿木爺爺的走紅上,在美國有一座古老的博物館碧波地埃塞克斯博物館建成於1799年,是美國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簡稱PEM。PEM在華語世界的走紅,卻是因為一座“蔭餘堂”。

魯班的榫卯結構在國外得到傳承發揚!國人是該慶幸還是悲哀?

蔭餘堂是一座我國古代典型的徽派建築,在這座承載了百年曆史的老屋即將荒廢之際,經過一項中美文化交流專案PEM透過正規手續流程申請,將蔭餘堂拆下,漂洋過海運送至美國。並且由中美兩國的工匠合作,重新將蔭餘堂拼接重建。

整個專案,耗費了1。25億元和7年的時間。蔭餘堂建成開放之後,也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人們紛紛去參觀這座精妙絕倫的建築。

沒有想到,在中國漸漸落寞的傳統技藝在國外受到了追捧。其實,仔細研究榫卯結構就會發現,在這看似簡單的技巧中充分體現了古人“師法自然”的原則,榫卯陰陽相依,凹凸相互契合。

一凸一凹中古人透過這樣的方式巧妙的得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為何中國傳統技藝在國外得到追捧?這也是一個值得當代中國青年深思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