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時: 身為“皇長子”, 得罪父親雍正被革除宗籍, 24歲抑鬱而終

在康雍乾三位皇帝中,

康熙

一共生育過35個兒子,乾隆有17個兒子,

雍正

最少,只生了10個兒子,其中有6個早夭,真正活到成年的只有4個。對於重視多子多福的封建帝王來說,雍正皇帝顯然不夠有福氣,但是換個角度來考慮,這也是他的一種幸運,因為他不需要像康熙皇帝那樣,為了選出一位繼承人絞盡腦汁。

弘時: 身為“皇長子”, 得罪父親雍正被革除宗籍, 24歲抑鬱而終

點選載入圖片

在雍正的4個兒子中,序齒第三的弘時年齡最大,是實際上的“皇長子”,如果根據封建嫡長子繼承製度進行選擇,他是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但事實卻不是如此,弘時不僅沒有坐上皇位,而且早早被踢出局,最後甚至落得個革除宗籍、24歲抑鬱而終的悲慘結局。那麼,弘時到底做錯了什麼事情,導致他徹底得罪了雍正皇帝?

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母親是雍正皇帝做皇子時的兩位側福晉之一李氏,雖然不是什麼世家豪族出身,但是和年羹堯的妹妹年氏一樣受寵。相比之下,乾隆皇帝的生母鈕祜祿氏(也有人認為是錢氏)雖然有一個高貴的滿洲姓氏,但是出身卻非常卑微,幾乎和燒火丫頭沒有什麼區別,更不受雍正皇帝寵愛。

弘時: 身為“皇長子”, 得罪父親雍正被革除宗籍, 24歲抑鬱而終

點選載入圖片

如果只看母親的身份來決定兒子的前途,其實弘時比

弘曆

更有機會繼承皇位。

但就是這樣一位前途光明的皇子,在正史中留下的記載卻少得可憐,在有限的材料中,對他的評價也普遍很低。《清史稿》中就有這麼一句話:

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根據這條記載,我們只能猜測弘時可能是一個性格比較倔強,不喜歡受約束,嚮往自由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弘時可能做出了一些放縱不羈的事情,導致雍正皇帝對他徹底失望。雍正即位當年8月,在乾清宮西暖閣召開會議,宣佈創立秘密立儲制度。會議剛開始,雍正就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加審慎。

要知道,當時的皇三子弘時已經年滿18週歲,顯然不屬於“幼子”行列,兩個弟弟弘曆和弘晝12歲,皇六子弘瞻要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才出生。那麼雍正皇帝說皇子年幼,指的只能是弘曆和弘晝。由此可見,雍正即位當年,就壓根沒把弘時納入儲君候選人名單。

弘時: 身為“皇長子”, 得罪父親雍正被革除宗籍, 24歲抑鬱而終

點選載入圖片

有人認為,弘時放縱不羈在當時並不是秘密,以至於康熙皇帝都有所耳聞,很不喜歡這個孫子。再加上雍正曾經刻意將弘曆帶到康熙皇帝面前,一下就抓住了老爺子的心,在那之後,他就只把弘曆當成繼承人來培養,其他皇子基本失去了希望。

即便這些都是事實,雍正和弘時畢竟有父子之情,為什麼一定要把兒子逼上絕路呢?

在正史中,沒有任何關於弘時失寵原因的記載,兩人起初關係雖然談不上密切,但是還過得去。雍正還特意請來理學大師王懋竑給弘時當老師,可見他仍然是站在父親的角度,希望兒子能夠接受最好的教育,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弘時: 身為“皇長子”, 得罪父親雍正被革除宗籍, 24歲抑鬱而終

點選載入圖片

不久之後,王懋竑因為母親去世不得不返鄉,雍正皇帝特批他不需要丁憂三年,辦完喪事後立即回京。由此可見,王懋竑教導弘時還算比較成功,雍正皇帝很滿意這位家庭教師的表現。但是當王懋竑辦完喪事回到北京後,卻突然接到雍正皇帝的旨意,讓他該回哪兒回哪兒去,不需要再入宮教導弘時。

也就是在那段時間,雍正下令將弘時過繼給“八爺”允禩,並且連續不斷地向“八爺黨”發起猛烈攻勢。雍正四年,雍正皇帝削奪允禩等人宗籍的同時,也將弘時的名字從玉牒中除去,改為交給十二阿哥允裪撫養,說得通俗點,就是不要這個兒子了。僅僅1年多後,弘時就因為心情極度鬱悶去世,年僅24歲。

弘時: 身為“皇長子”, 得罪父親雍正被革除宗籍, 24歲抑鬱而終

點選載入圖片

如果把這幾件事串聯起來,大概能夠得出一個結論:在雍正打擊允禩等人的時候,弘時也許是出於同情心,也許是故意和父親頂著幹,肯定多次幫允禩等人說好話。要知道,雍正打擊允禩等人的時候,滿朝文武除了一個孫嘉淦直言敢諫,其他人要麼選擇屈從,要麼保持沉默。弘時作為雍正的親兒子,竟然為他的頭號政敵說話,這讓雍正皇帝怒不可遏。

弘時主動為允禩說話的根本原因,應該是不滿父親的“偏心”,自己作為實際上的皇長子,竟然從始至終不在皇位繼承人的考察範圍內,弘曆只不過是一個卑賤女子生下的孩子,竟然得到雍正的百般恩寵,還成為康熙皇帝看好的帝國接班人,滿朝文武也都紛紛表示認可,這一切都讓弘時想不通,最終心態失衡。

弘時: 身為“皇長子”, 得罪父親雍正被革除宗籍, 24歲抑鬱而終

點選載入圖片

於是,弘時和雍正皇帝關係逐漸破裂,後來乾脆透過支援允禩來“噁心”雍正。對於這個忤逆的兒子,雍正皇帝也是非常厭惡,他沒有講任何情面,先是將弘時驅逐出皇宮,然後過繼給允禩,最後削奪宗籍,將弘時活活逼死。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至今無法解釋的疑點,似乎能夠從側面證明我們猜測的合理性。

根據清朝制度,皇子皇孫長到15歲時,宗人府就會向皇帝提出申請,給他們授予爵位。康熙皇帝第3次冊封皇子的時候,三阿哥允祉、雍正和五阿哥允祺都被封為親王。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允祉的長子弘晟和允祺的長子弘晟都被封為世子,唯獨作為雍親王的胤禛,其長子弘時當時已經年滿17歲,卻沒有得到任何爵位。

弘時: 身為“皇長子”, 得罪父親雍正被革除宗籍, 24歲抑鬱而終

點選載入圖片

在此後的幾年時間裡,弘時直到抑鬱而終,都沒有受封任何爵位,這非常不合常理。除非弘時真的惡名遠播,以至於康熙皇帝臨終前留下遺命,不允許冊封爵位,雍正依照執行或許有可能。但是,連廢太子允礽這樣喪心病狂的人,康熙都沒有趕盡殺絕,還特意交代雍正加封允礽的兒子弘皙為親王,難道弘時真的無可救藥嗎?

更何況,冊封爵位只是提高了皇子皇孫的生活待遇和地位,並沒有真正賦予他們實權,萬一弘時走上歪路,大不了再削奪爵位,何必提前好幾年將他“打入冷宮”?由此可見,弘時自始至終沒有受封爵位,正史卻沒有給出明確解釋,其中一定有不為人知的隱情,相關記錄則被雍正或者乾隆刪除了。

弘時: 身為“皇長子”, 得罪父親雍正被革除宗籍, 24歲抑鬱而終

點選載入圖片

實際上,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雍正的親弟弟十四阿哥

允禵

身上。康熙第二次冊封皇子時,允禵被封為貝子,此後十多年時間,爵位卻沒有任何變化。要知道,允禵在康熙晚年出任撫遠大將軍,在西北戰場立有大功,於情於理至少應該得到一個郡王爵位。但是康熙晚年對皇孫、后妃都做了安排,卻唯獨沒有提到在外統兵的允禵,這不得不讓人懷疑,相關記錄是不是也被人刪掉了。

當然,這些只是個人淺見,真實的歷史事實,已經沒辦法透過現有文獻搞清楚,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觀點,可以進行分享,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