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劉備開始時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為什麼建蜀後就聽不進去了?

首先糾正一下,並不是說劉備開始時對諸葛亮全部言聽計從,也不是說在建蜀後就聽不進去諸葛亮的意見了

要說歷史上君臣關係最被誇大的,排在第一位的絕對是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關係。

二者表面之間的“魚水關係”之下,是相互利用、猜疑和防備。

劉備與諸葛亮

一、劉備與諸葛亮二人之間關係

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關係很複雜,二

人有“合”也有“離”,以“合”為主;總體上,劉備是重用諸葛亮的。

荊州時期,劉備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督長沙等三郡;

益州時期,劉備又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等到劉備做了蜀漢的皇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

而諸葛亮也為劉備作出了不少貢獻,如隆中獻計“三分天下”、“連吳拒曹”,但劉備在世時期,諸葛亮最大的貢獻在於後勤治理工作,而在外交上和軍事上,《三國演義》做了過分的誇張,而在實際當中,這兩點恰恰是諸葛亮的短板,遠遠不及法正、龐統。

劉備對諸葛亮的使用是“人盡其才”

二、劉備對諸葛亮的使用

劉備之所以“三顧茅廬”,一則出於劉備素有“禮賢下士”的品質;二來是諸葛亮是荊州名士,得到了水鏡先生以及徐庶等人的大力推薦;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徐庶走後,劉備身邊急需高水平的謀士。

正是在種種條件綜合推動之下,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劉備絕不是《三國演義》中只會哭哭啼啼的人,能一窮二白起家,到三分天下,劉備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

識人用人就是劉備最大的本身之一。

對諸葛亮的使用恰恰體現了這一點。

劉備對諸葛亮看得很清楚,儘管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為劉備獻計“隆中對”,但劉備一眼就看穿了諸葛亮,明白他的優點和短處,而他對諸葛亮使用,正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

隆中對

諸葛亮謹慎慎微、凡事親力親為,長處在於政務治理、短處在於軍事及出謀劃策。

因此,在具體軍事方面,劉備重用關羽、張飛等武將;在運籌帷幄方面,劉備更加重視龐統和法正的意見。

而對諸葛亮,無論是在荊州、益州還是蜀漢立國之後,劉備對諸葛亮的使用都是以政務管理為主。

這就是劉備的“人盡其才”。

劉備更加信任法正

三、劉備對諸葛亮的意見,是有選擇地採用

一開始時,劉備對諸葛亮的意見也不是言聽計從;而蜀漢建立之後,也不是一點都聽不進去諸葛亮的意見。

比如劉備儘管對諸葛亮的“隆中對”很讚賞,但在實際中並沒有完全予以執行:

1、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計策奪取劉琮的荊州:劉備以“不忍也”拒絕,實際是不贊同諸葛亮對曹操的軍事政策,避免過早的與曹操在軍事上全面對抗。

2、沒有堅決執行“連吳抗曹”:劉備對孫權的態度是多變的,這也與諸葛亮主張的聯合東吳的謀略相違背。赤壁之戰是聯合孫權,可是僅僅幾年之後就以關羽被殺為理由與孫權鬧翻。

同樣,在蜀漢建立之後,劉備任命諸葛為丞相,把國內政務的治理基本上交給了諸葛亮,這絕對不是對諸葛亮的意見一點都聽不進去的做法。

四、劉備對諸葛亮這樣使用的原因

除了劉備對諸葛亮這個人綜合考察後,使用其長處、避免其短處的原因之外,另外的原因在於:

1、在劉備眼裡,與諸葛亮只是純粹的上下級關係,諸葛亮只是來自己這個某個差事,而自己也只是使用諸葛亮的本領。

劉備與關羽、張飛兄弟情深

除了工作關係,二人私交併不多,不像劉備與關羽、張飛二人之間的兄弟情誼。

2、劉備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除了諸葛亮以丞相之位,位高權重之外,也有劉備最信任的老臣都已經死去的原因,如關羽、張飛、法正、龐統等人都已經逝世,選來選去,也只有諸葛亮擔任首輔最合適。

儘管如此,劉備仍對諸葛亮存有疑慮,就安排了李炎來牽制諸葛亮,但沒想到的是,李炎不堪大任,很快就被諸葛亮拿下。

劉備“白帝城託孤”

綜合所述,劉備與諸葛亮絕不是“魚水關係”,二人更多是單純的上下級關係,二人和諧的表面,隱藏著猜疑和防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