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家長要把握住

孩子性格好,未來發展好,父母少遭罪。每個父母都想生一個天使般的寶寶,甜美可愛,嘴巴甜甜的,性格樂觀開朗大方,講文明懂禮貌情商高……

可是現實中往往事與願違,我們的寶寶好像是“猴子派來整我們的。”怎麼與我們的期待完全相反呢?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段李玫瑾教授的演講,

其中說到:“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家長要不斷糾正孩子的錯誤,因為這個年紀孩子的性格會伴隨著他一輩子。”

3-6歲是兒童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有科學依據

1.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十二歲定終生

老人傳下來的話光是憑藉經驗嗎?如果沒有現代的科學依據,這樣的理論是很難在現代社會有立足之地的。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Benjamin Bloom)曾對近千名兒童做過從出生到成年的追蹤研究,結果表明:5歲前為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如果把17歲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孩子在4歲前就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其餘的30%是在4—7歲間獲得的、20%則在7歲以後獲得。

也就是說0-3歲是兒童智力開發的關鍵期,佔智力總開發量的一半了,所以說三歲看大是有科學依據的。

2.從我國傳統國學角度講

《易經》的“三才”理論,“三”是成數,可以代表事物的成熟與發展結果,所以“三歲看大”。

還有一個理論是“七日來複,天行也”。七是天道輪迴執行的週期,又“正月初七為人日”,“七”可以代表人的一生,所以“七歲看老”。

透過這張圖,可以看出人的智力發展到12歲就基本沒什麼變化了,所以“三歲看大,七歲看老,12歲定終生。”是有科學依據的,我們真要感嘆古人的智慧。

李玫瑾:3歲是性格分水嶺,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日後的性格

1.為什麼三歲是性格的分水嶺

三歲孩子語言能力發展,自我意識增強,雖然很多孩子接觸外界事物的程度不一樣,語言發育情況也不一樣,但是三歲的孩子,是可以和大人交流,並且能聽懂家長說的話,並且能夠懂得簡單的道理,做到初期的情緒管理。

2.3歲孩子的性格可塑性很強

1歲半開始有自我意識出現,到兩歲的時候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並且模仿能力非常強,

這時候的孩子剛剛開始有意識接觸外界,吸收外界的資訊,好奇心重,什麼都想學,包括大人的語言行為習慣。

隨意3歲的孩子可塑性強,家長只需要正面引導,家長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不需要打罵,避免對孩子剛開始萌芽的心靈造成傷害。

3.3歲到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3歲以後的孩子,性格可塑性更強,這時期的寶寶有了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並且可以進行良好溝通,接受父母的引導,因此三歲是孩子性格的分水嶺。

0—3歲的孩子,家長如何引導

李玫瑾教授強調:個性有先天的,而性格不是。性格是在後天教育中,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

1.站在孩子的角度

3歲以前的孩子自我意識剛剛萌芽,所以家長要以孩子為主,對於孩子的錯誤,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動機。

因為這時的小朋友分辨是非的能力還很弱,家長不能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這樣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甚至提前出現叛逆期。

2.強效發揮榜樣作用

這時孩子吸收外界的訊息主要是透過看與模仿,所以家長要做好示範,增加家庭成員的互動,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給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3.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

三歲的孩子的想法可能很無厘頭,很幼稚,但是很單純很真實,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鼓勵孩子思考能力以及個性化發展。

並且對於孩子的錯誤,家長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動機與想法,然後再加以引導改正,而不是以自己想法判斷孩子。

三歲到六歲的孩子如何引導塑造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就的,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孩子的問題也調整不了。如果要想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那麼最重要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

孩子在6歲前就要管好,不然以後就管不了了。孩子4歲時你拒絕他,他最多是在地上打滾,等大了你拒絕他時,他就會懂得離家出走,服毒自殺了。

1.引導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孩子要有好多性格,首先不能極端,要學會情緒管理,並且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問題。不可以大喊大叫,說髒話,摔東西,打人等。

當孩子有不良情緒的時候家長可以先把孩子帶離傷心地,轉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給孩子一個愛的擁抱,等孩子恢復冷靜了在與孩子溝通,講道理,告訴他正確的表達方式。

2.教會孩子懂禮貌

國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醫生約翰·洛克說過:“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這一時期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並不完善,並且正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叛逆期”,“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意識形成,所以想買東西不給買會滿地打滾,容易頂嘴,哭鬧甚至打人等攻擊行為。必須嚴厲制止,並且不能妥協,一定是有原則有底線的,必須讓他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日常多使用禮貌用語,不僅是孩子對家長,大人之間,大人對孩子,長輩幼兒園老師都要打招呼,熱情的問好,“謝謝,對不起,請等等”包括餐桌禮儀細節都要悉心引導。

3.懂得承擔責任

被譽為印度“小說之王”的作家普列姆昌德說過:責任感常常會糾正人的狹隘性,當我們徘徊於迷途的時候,它會成為可靠的嚮導。

很多孩子犯了錯誤會躲到家長身後,或者為了逃避責任,推卸責任撒謊,這樣的孩子長大肯定沒有大出息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