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圈兒年依舊情懷

樂在圈兒年作者 依舊

“人忙了,年淡了;人富了,情淡了!”常聽到不少人這樣感嘆。是呀,在人人都忙於掙錢的時代,這個社會似乎只有“錢”是最重要的了。現在,“過年”對很多人也不算什麼事了,就連孩子對“過年”也沒有多大的期盼了。

樂在圈兒年依舊情懷

想想我們那時,每一個孩子,對“過年”都有一種特別的期待!總感到一年時間是那麼的漫長!等待“過年”的那種心情和煎熬,猶如牛郎等待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因此那個時候非常流行這樣的一句老話:“大人盼著種田,小孩盼著過年!”

樂在圈兒年依舊情懷

是的,“小孩盼著過年”!那是因為,每到“過新年”,我們孩子才能添上一套自己喜歡的新衣、新帽,才能吃到平時很難吃到的瓜果糖棗,才能掙到屬於自己零花的壓歲錢!因此那時的小孩子就是特別盼望“過年”,特別喜歡過年!總覺得過年是那麼熱熱鬧鬧、歡天喜地,總覺得過年的味是那樣的濃,過年的情是那樣的親!

樂在圈兒年依舊情懷

“情濃濃,樂融融,親情盡在拜年中,尤其是大年三十晚上拜圈兒年!”,在記憶裡,這是小時候“過年”留給我的最深的烙印。沒有考證過別的地方是否有“拜圈兒年”的習俗,但在我的老家,以前一直都沿襲這個年俗––拜圈兒年。所謂的“拜圈兒年”,就是在除夕年夜飯吃過後,一個莊子的孩子(年紀主要集中在十歲到十五六歲之間的孩子),聚在一起,從莊子裡輩分最長的一家開始,按照輩序和年齡,逐一到長輩家給他們拜年請安。

樂在圈兒年依舊情懷

每年,吃過年夜飯,我們十多個孩子,在幾位有見識的大孩子帶領著,像一支隊伍,逐一開到太字輩、爺子輩、叔伯字輩的家裡,一起給長輩們拜年。大家搶著說一些吉利話,有嘴巧伶俐的還給長輩磕個頭,作個揖,把一個個長輩們逗得直樂,場面甚是熱鬧喜慶,充滿歡樂的氣氛。每到一家,這一家人就早早在門口迎候了,並喜逐顏開地把過年準備的好東西,像糖果、年糕、炒花生、炒瓜子,全端出了招待大夥。在家底富有一點的長輩家,還能吃到像蘋果、橘子之類的稀罕東西。

樂在圈兒年依舊情懷

還有的長輩家裡,專門做了我們最喜歡吃的甜湯。最讓我們喜歡吃的,莫過於六奶奶做的蛤蟆雞蛋和大伯伯家銀耳湯。在每一家,大夥團團圍坐,一邊吃著,一邊鬧著。還不時回答著爺爺、奶奶或嬸嬸們詢問著,聽長輩對自己誇獎,像某某長高了,某某又漂亮了,某某真懂事呀等等。整個屋子裡歡聲笑語,喜氣洋洋,熱鬧非凡。年長者享受天倫之樂,年少者感受長親的親情。這圈兒年拜下來,能持續到大半夜,但我們這些孩子還是一直興致勃勃。一圈轉下來,我們的肚子能吃得圓圓的,大褲兜子裡裝得滿滿的。

樂在圈兒年依舊情懷

回到家裡,滿心喜悅向爸媽彙報拜年的趣聞,還有拜年的收穫,真是樂趣無窮,喜悅萬分。這拜圈兒年,讓長輩盡享天倫之樂,讓小輩盡享關愛呵護,滿是樂趣,滿是親情,滿是高興,其樂融融!

樂在圈兒年依舊情懷

人忙了,年淡了;人富了,情淡了!人們都忙於掙錢,回家多年的人漸漸少了。不知何時,拜圈兒年的習俗,就這樣無聲無息的在老家中斷了。如今,再回家過年,總感到少了什麼:莊子上少了年輕力壯的勞力,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的老人;少了成群孩子四處拜年的熱鬧,有的只是大門緊閉一家人靜坐一起欣賞春節聯歡晚會。唉,我童年的圈兒年,少了你,也就少了農村過年的那份熱鬧和喜慶,也少了那份融融的歡樂和親情,少了孩子的那份喜悅和童真!

樂在圈兒年依舊情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