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的一首五絕,以小見大,萬中取一,堪稱佳作

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很多人和事,也會有各種事件在身邊發生,但最終留在記憶裡的卻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說令人刻骨銘心。作家進行創作也是這個道理,有了創作主題之後,就要著手選擇素材。而大自然多彩多姿,又千變萬化,不可能面面俱到、通通囊括,這樣既不可能,也沒必要。

顧炎武的一首五絕,以小見大,萬中取一,堪稱佳作

很多傑出的文學家都非常善於取捨,更精於萬里挑一。比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就非常典型,西湖不僅範圍大,而且景物多,簡直讓人眼花繚亂。但樂天只重點寫了鶯歌燕舞、鳥語花香,就很好地表現出西湖的美好春色。下面介紹顧炎武的一首五絕,以小見大,萬中取一,堪稱佳作。

顧炎武的一首五絕,以小見大,萬中取一,堪稱佳作

舊滄州清代:顧炎武落日空城內,停驂問路岐。曾經看百戰,唯有一狻猊。

顧炎武的一首五絕,以小見大,萬中取一,堪稱佳作

淪州地當南北交通要衝,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此詩作於清順治十七年,詩人已經歷過明末多年戰亂。題用一個“舊”字,便懷有感慨萬端、人事滄桑的意味。首句交代時間地點,“落日空城內”。詩人行經此地,時間正當夕陽西照,日落空城之時。城既“舊”而“空”,是一幅破敗荒涼寂寞的景象。

顧炎武的一首五絕,以小見大,萬中取一,堪稱佳作

宋代詞人姜蘷途經兵燹後的揚州,有“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句。在這三句中,主要是透過“清角吹寒”來渲襯城之“空”。而顧炎武則只用落日景象,就輕輕地點出了眼前的慘淡景色,顯出絕句簡潔明瞭的特點。

顧炎武的一首五絕,以小見大,萬中取一,堪稱佳作

次句指出詩人是行經此地,“停驂問路岐”。停住車馬,是因為面前遇上一個岔路口,他不識去路,故有此一“問”。前兩句詞意極其簡潔,看似直述其事,但景中含情,情中寓意,詩人的所見所感既含蘊真實,又歷歷在目地表現了出來。

顧炎武的一首五絕,以小見大,萬中取一,堪稱佳作

“曾經看百戰”,是從歷史的高度仰觀俯察。但一個“看”字,緊聯下句“唯有一狻猊”。狻猊(suān ní),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這裡是指五代周世宗時,有罪人鑄以贖罪的鐵獅子。正如楊慎所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兒度夕陽紅。”滄海橫流,歷史千百年,恍如一瞬就過去了。唯有滄州開元寺內這個高一丈七尺鐵獅子,仍安然無恙,冷眼在看著這個百戰之地。

顧炎武的一首五絕,以小見大,萬中取一,堪稱佳作

只有它是歷史的見證人,更目睹了明末以來烽煙匝地,清兵入關,舊滄州所經歷的無情浩劫!作者雖不言戰亂,而意在其中,更融入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全詩借物寓意,蒼涼悲壯,亡國之痛盡從“一狻猊”中,曲曲傳出。末句之“狻猊”輕輕一點,便戛然而止,既表現出詩人不盡的惘然之情,更給讀者留下餘味無窮的想象。

顧炎武的一首五絕,以小見大,萬中取一,堪稱佳作

司空圖論詩曰,“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浮塵滿空,泡沫滿海,它們時聚時散,或深或淺。但收入詩人筆中的只需取其一點,就可表現出所反映事物的實質。顧炎武就是採用這種方法,“唯見一狻猊”,作為藝術構思的關鍵一環,正是以小見大、萬中取一的巧妙運用。其物雖微,卻深刻地體現出詩人憑弔滄桑,愁思故國,而又無可奈何的歷史興亡之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