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賤”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狂詩被貶,回來後又寫千古狂詩又被貶

“嘴賤”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狂詩被貶,回來後又寫千古狂詩又被貶

我想,唐詩宋詞的作者該對“禍從口出”的含義擁有獨到的理解。唐詩領頭人李太白,曾仗入宮殿飲酒賦詩,與玄宗稱兄道弟與貴妃花前月下,可卻是為永王李璘寫了幾首詩,就被無限期發配夜郎。宋詞領導者蘇子瞻,曾邀歌赤壁,繾綣密州,卻因不滿朝廷政議而犯下“烏臺詩案”,險些丟了性命。詩以明志,詞以言情。借詩詞來說話的作者大有人在,過過嘴癮是文人最喜歡乾的事兒。結果有好有壞,有過了嘴癮還相安無事的,有藏了玄機還平步青雲的,當然也有因為玩大了而被免職罷官的。今天這位便是如此,第一次寫詩被貶,第二次又在同樣的地點寫了首相似的詩,又被貶。

“嘴賤”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狂詩被貶,回來後又寫千古狂詩又被貶

《遊玄都觀》唐·劉禹錫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永貞元年,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而被貶為朗州司馬,十年後,他被再度起用,回到長安。十年步履匆匆,往昔難以回首,劉禹錫來到舊地玄都觀,感慨萬千,遂寫下了這一首千古名作。可字裡行間的冷嘲熱諷,令權貴十分不適,因此當這首詩傳到當權者耳朵裡,劉禹錫又被貶為了遠州刺史。京城大路車馬川流不息,揚起的塵土拂面而來,人人都說剛剛從玄都觀賞花而回。玄都觀裡的桃花有上千棵之多,全都是在我被貶離京城後栽下的。那麼它的諷刺點在哪裡呢?

“嘴賤”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狂詩被貶,回來後又寫千古狂詩又被貶

首先,劉禹錫極盡桃花之豔。開篇先寫道路的塵土飛揚,原來是去玄都觀賞花的人太多,劉禹錫不直接描繪花的美豔動人,而以遊客無不滿足而歸的狀態來襯托花容,巧妙而又簡練地將桃花吹捧上天。後一句,劉禹錫突發感慨,自己離開了十年,故地變化相當之大,真乃“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關鍵就在於這“盡是劉郎去後栽”,劉禹錫其實是以桃花隱喻朝廷之新貴,意思是說:你們這些傢伙都是在我離開之後才被提拔起來的!言外之意,如果朝廷有我在就足以運轉,你們將永無出頭之日。語言辛辣,力發千鈞,其輕蔑與張狂可見一斑。

“嘴賤”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狂詩被貶,回來後又寫千古狂詩又被貶

劉禹錫的諷罵立即招來了新貴們的報復,剛剛踏上長安不久的他轉而又奔去了遠州。十年之後,劉禹錫再次被召回,故地又重遊,來到玄都觀,竟然發現一棵桃樹也沒有了,於是又寫下一首狂詩。《再遊玄都觀》唐·劉禹錫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百畝的庭院中青苔蔓步,桃花被鏟淨瞭如今是菜花在開。當初種桃花的人哪兒去了?曾在此賞花的劉禹錫今天又來了。這首詩可以說是上一首的姐妹篇,詩人先以荒蕪淒涼的環境起筆,表明這裡少有人跡,桃花與菜花的對比,表現了玄都觀的衰敗。

“嘴賤”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狂詩被貶,回來後又寫千古狂詩又被貶

後兩句劉禹錫再起諷調,直言當初構陷自己的那些“種桃道士”今何在,劉郎又來了,他們終究還是沒能熬過自己。這首詩前有小序,曰:“餘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惟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時大和二年三月。”

“嘴賤”詩人,寫下一首千古狂詩被貶,回來後又寫千古狂詩又被貶

桃樹沒了,意味著桃樹背後的勢力也沒了,正所謂樹倒猢猻散,打敗敵人,就是比敵人活得更久更舒服。不過,舊新貴被新新貴代替,劉禹錫還是他們眼中的一粒沙,所以本該出任知制誥的他,又被改為集賢殿學士。然而劉禹錫根本不在乎,正如小序裡的“以俟後遊”,那就留待後人來評說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