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經常捱打,和從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儒家講究孝順,延伸到後世變成“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模式。因為孔子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對待父母的過錯,要委婉的勸阻,如果他們不聽,仍然要恭敬的伺候他們,即便心裡憂慮也不能埋怨他們。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未來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因此每個父母都對孩子的教育高度重視。但是

對大部分父母來說,教育孩子是第一次,因此在很多方面都用錯了方法

從小經常捱打,和從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棍棒底下出孝子”

這句話一直流傳至今,因此很多初為人父初為人母的父母親都認為教育孩子需要打罵,並且

他們認為只有對孩子嚴格管教才能讓他們有更強的自律性

從小經常捱打,和從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從小經常捱打,和從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有捱打的經歷,畢竟

在小時候每個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對事情的對錯沒有非常清晰的認知,因此很容易在一些事情上犯錯

。孩子犯錯之後最害怕的就是家長的責罵,甚至會捱打。

尤其是平時成績不是很好的孩子,每次拿到成績單都非常忐忑,一頓“竹筍炒肉”是免不了了。很多家長,甚至孩子都對捱打這件事習以為常了,但

實際上孩子經常被打罵不是一件好事

從小經常捱打,和從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1.性格方面會出現差距

孩子從小對事情的對錯界限不是非常清楚,因此很多事情上做的判斷或多或少都有錯誤。

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事,就連很多有生活經驗的成年人都不能避免犯錯

,所以孩子這個時候更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引導。

孩子犯錯時,要學會適量懲罰,而不是一味地打罵

。很多小時候經歷過父母打罵的孩子會對“犯錯”這件事變得非常畏懼,以至於

長大後在社會上工作也會受到影響,做事畏首畏尾

從小經常捱打,和從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2.心理承受力方面會出現差距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如從前

。在這個學歷就是一切的時代,孩子們在學校要承受著學習成績的壓力,有時候還要處理在學校的社交壓力。

從小經常捱打,和從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在這麼多壓力下,那些從小就容易被棍棒教育的孩子心理承受那能力會更差

。孩子們從學校回來更應該得到父母的交談和理解,而不是成績下滑引來父母的打罵,這樣

只會讓孩子內心更加缺乏安全感

反之,經常和家長交流和溝通的孩子,心裡並不缺乏對父母的安全感。以後工作上遇到挫折的時候也願意和父母溝通,因為

他們覺得自己的身後是有人支援的,處理事情方面也會更得心應手

從小經常捱打,和從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3.人生價值觀方面會出現差距

孩子還小的時候心裡沒有明確的價值觀,這個時候經常遭受父母的打罵心裡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久而久之導致孩子的心裡越來越悲觀,解決事情的時候也會受到影響,甚至影響到他們的人生。

紀錄片

《人類》

中講述了許許多多小時候遭父母打罵的人的經歷,很多人直至現在依舊深受影響,這種做法給他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甚至

有人被傳達了愛的錯誤含義,認為“愛就是傷害”

從小經常捱打,和從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孩子究竟該不該打罵,很多家長髮出質疑

孩子第一次做某件事的時候犯錯機率是很高的,這個時候

最適合的做法是做出引導

,而不是第一時間選擇打罵。

當孩子在這件事上接二連三的犯錯還不知悔改的時候,適當的棍棒教育才更有意義

棍棒教育的次數應當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適當遞減

,孩子越長越大也越來越要面子。尤其是進入了青春期,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一件慣於打罵孩子,

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從小經常捱打,和從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教育孩子,家庭氛圍是非常重要的

環境對人的成長有不可抗拒的影響,要想教育好孩子,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是必不可少的

。父母之間也要注意處事方式,

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父母之間感情不和被孩子看在眼裡,也很容易變成心理陰影。

一家人之間是最親密的,應該多溝通多交流,而

不是一味地用爭吵或打罵解決問題

,那隻會產生不好的負面影響。

從小經常捱打,和從沒捱過打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