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受傷的不是你,是你那得不到滿足的“內在小孩”

01

“如果我的父親拋棄我,

那所有男人都會拋棄我”

今天刷微信的時候,看到朋友萌萌發了一條朋友圈:“終於,連你也丟下我了。”

明明前一天都還看到萌萌在朋友圈開開心心秀恩愛,怎麼這還沒過24小時,就發了這麼喪的朋友圈呢。

細問之下,原來是討論結婚事宜的過程中兩個人有了分歧,大吵之後男生丟下一句:“

我再也受不了你了。

”之後摔門而出,就消失在了她的世界中。

她一邊哭一邊說。其中有一段話戳痛了我。

“我五歲那年爸媽就離婚了,最後一次見我爸爸,他和我媽大吵一架然後就像我男朋友今天這麼甩門走了,然後再也沒有回來過。我沒有爸爸了,所以我一直都渴望可以有一個人像爸爸一樣保護我,但又怕自己會像媽媽一樣被拋棄……”

可能真的,怕什麼來什麼,萌萌以往的感情經歷是一本狗血合集,哪怕是經歷過瓊瑤般的生離死別,到最後也沒見修成正果。連現在這個我們公認的好男友,也在結婚前夕鬧翻了。

當年那個被父親拋棄的女孩,真的被遇到的每一個男人都拋棄了。

害怕受傷的不是你,是你那得不到滿足的“內在小孩”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當年那個被父親拋棄的小女孩,一直停留在萌萌的潛意識裡,主導著萌萌的生活,也影響了萌萌的親密關係。

她一直在找一個像爸爸一樣的男人,渴望親密關係,又害怕失去。她在感情中一直很卑微,積極地付出,一旦感到不安全感又容易緊張暴怒,總是神經兮兮,哭哭啼啼,再愛她的人,也難和她進行良好的溝通。

越是害怕被拋棄,就越是被拋棄。張德芬說過:“原來我們內在小孩的最大特徵,就是恐懼。”

02

住在成年人心中的內在小孩

我們並沒有真的長大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藏了個小孩子,Ta其實是我們潛意識的一部分,影響著我們在許多事情上的行為。

心理學中有“

退形”

這一個概念,

指的是人們在面對外界的指責、評判、苦難、危險的時候,常常是退化到孩子的狀態,用孩子式的方式作出反應。

心理學家認為:

如果一個人幼年時期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和愛)沒有得到滿足,她自我的一部分會永遠“卡”在那個地方,並在未來的人生中不斷地尋求補償。

在感到安全時,內在小孩是不會出來的。但一旦遇到挫折、困難,內在小孩就會出來,替我們“接管”一切,充分地暴露出失控的焦慮、崩潰、退形、糾結、抗爭。

所以萌萌總是在親密關係裡變成5歲時那個被拋棄的自己,總覺得自己一定會被拋棄,無力阻止爭吵,也沒有勇氣去拉住對方轉身而去的手。

害怕受傷的不是你,是你那得不到滿足的“內在小孩”

03

覺知你的內在小孩,給Ta一個愛的抱抱

斯科特·麥克勞德說過:

如何愛自己,這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最大挑戰。

內在小孩會永遠停留在那個受傷的狀態嗎?不會的。只要我們願意去擁抱Ta,療愈Ta。

孩子是沒有勇氣和智慧來面對他所遭受的傷害的,但是身為成年人,我們有足夠的成熟度,就像安撫、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療愈我們的內在小孩。

每個人都有機會,像養育自己的孩子一樣滋養自己的“內在小孩”。

要實現療愈,我們就得停下來,去連線我們的內在小孩,去接納自己。

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那裡或許住了一個悲傷、孤獨的小孩,哭泣著說“請愛我吧”。停下來去抱抱那個自己,牽著Ta的手一起前行。

一旦我們的內在小孩得到了療愈,他的喜悅、創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質就能毫無阻攔地表達出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和希望。

我們聯合國內知名心理學品牌壹心理,由9位權威心理學專家集體研發

「內在小孩型別測試」

,專業保證,請放心測試。

※本測評

將對你的內在小孩進行評估,並且根據你的測試結果給你一些指導,教會你如何

覺知你的內在小孩

,去到那個困住Ta的童年

,給Ta一個擁抱,一起

共同成長

,幫助你更好地

理解目前生活、工作和感情中隱藏的內在需求,

有助於改善和促進你的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

-內在小孩型別測試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