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蕡對策:失敗的批判

劉蕡對策:失敗的批判

關鍵詞

:文宗即位、劉蕡對策離開長安

前因

文宗即位

:826年,唐文宗即位後,下令開科取士,劉蕡得以抒發政治見解。

劉蕡對策:失敗的批判

▲唐穆宗李恆劇照(795年7月26日―824年2月25日)

後果

劉蕡對策離開長安

:828年,劉蕡對策未能考中進士,離開長安。

劉蕡對策:失敗的批判

▲劉蕡(liu fén)(?—848年)

過程始末

一、勵精圖治的唐文宗

828年,進士劉蕡上書朝廷,抨擊宦官專權。

劉蕡上書的機會來自朝廷舉辦的人才選拔考試。不久之前,勵精圖治的唐文宗想找一些真正有才華的人來輔佐自己,於是下詔選拔人才。

在唐代想當官,除了參加三年一次的科舉,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參加皇帝臨時降詔開設的制舉,由各地官員推薦人才,到長安參加考試。

劉蕡對策:失敗的批判

▲唐文宗

二、賢良方正極言直諫科

劉蕡就參加的這次考試就是制舉,具體的科目是賢良方正極言直諫科,也就是對國家大事提建議,屬於皇帝格外重視的一個科目。

劉蕡十分博學,文采也很好,他平時就常跟朋友談論治國之道,說到朝廷中宦官專權,總是大為憤慨。劉蕡覺得,制舉是個抒發見解的好機會。

沒過多久,劉蕡來到長安參加考試。考試的主要內容是寫對策文,形式是以皇帝的名義出題,引經據典地向考生提問當時國家關注的大事難事,然後由考生作出回答。

皇帝的問題是什麼不重要,因為總會問及國家大事。劉蕡也早有準備,只要是談論國家大事,那要解決問題的根本,就在於澄清政治、消滅宦官。

劉蕡在對策中把矛頭直指宦官,對宦官肆意廢立皇帝和侵奪朝中政治軍事大權等問題,展開了尖銳的批評。

劉蕡對策:失敗的批判

▲影視劇中的唐代宦官形象

三、劉蕡的對策文流傳出來

考試結束,試卷上交給主考官閱卷。這次考試的主考官有三位,都是當時著名的文士,文筆才華非常優秀。他們拿到劉蕡這篇對策文,突然覺得眼前一亮。

因為劉蕡這篇文章,不但文筆優美、措辭精當,還十分尖銳地提出了朝中宦官專權的問題,考官們都一致認可。

原來到長安參加考試的考生,不過都是為了做官,雖然大家心知宦官專權,可沒人幹得罪權宦,也只有劉蕡敢於真正直言。考官們都很佩服劉蕡,既佩服劉蕡文采,更佩服他敢說話。

三個考官一致認為,就算是漢朝寫下《削藩策》的晁錯和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當年的對策文章寫得也未必比劉蕡好。

劉蕡對策:失敗的批判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

但考官們也害怕宦官權勢熏天,害怕給了劉蕡高分,權宦們知道後會報復自己,只能在心裡讚賞劉蕡。不過,他們沒有阻攔文章傳播。

劉蕡的對策文流傳出來,在長安一石激起千層浪。無論是參加考試的考生,還是在京城裡的達官貴人,尤其是朝廷裡的諫官,看到這篇文章都感覺大為感動,深深地被這篇文章鼓舞。

劉蕡對策:失敗的批判

▲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

四、劉蕡聲名遠播

不久之後,考試成績公佈,大家發現透過考試的人有二十二個,但卻沒有劉蕡的名字。一時間群情激奮,人們大罵考官懦弱,罵宦官弄權操縱制舉。但是多數人罵完了,也就沒下文了。

此時,透過考試的考生裡有個叫李郃的,他上疏給唐文宗說,劉蕡沒有考中,讓我們這些人名次排在他前面,就算是別人不說什麼,我也覺得自己厚顏無恥。我願意把官職收讓給劉蕡。

李郃的努力終究沒有什麼用處,劉蕡最終還是沒有考中。唐文宗因為宦官擁立而即位,此時還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要給批評宦官的劉蕡以官職,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劉蕡在考試後離開了長安,在宦官的打壓下,一生沒能當上京官。不過,劉蕡敢於直諫、抨擊宦官的精神,贏得了時人極大的認可,名相令狐楚和牛僧孺在出任地方節度使時,就都曾招攬劉蕡作為自己節度使府的幕僚,並將其奉為師友。

劉蕡對策:失敗的批判

▲劉蕡祠堂

結論

劉蕡對策,集中體現了中晚唐宦官專權和皇權、士人之間的矛盾,但由於宦官勢力根深蒂固,劉蕡對策沒能起到預想效果,但為唐文宗誅除宦官埋下了伏筆。

【參考資料】《新唐書》《四庫全書》《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